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为什么每个人的情绪 不一样?

话说回来,情绪到底是从大脑何处产生的呢?相信很多人都回答不出这个问题吧。

研究表明,人的情绪产生于脑内的边缘系统,一般认为是在大脑的正中央。

边缘系统是由扣带回、杏仁核、海马体所构成的大脑结构的总称。扣带回影响血压、心跳、呼吸调节,并负责做决定、产生共鸣、认知等;杏仁核负责处理莫名的恐惧、不安、悲伤、喜悦、直觉等;海马体则掌控来自眼、耳、鼻的短期记忆与信息。

边缘系统的外侧有大脑新皮质,主要掌控理性分析的思考能力和语言功能,所谓的“理性”也是由这个大脑新皮质控制。因为这是从低级生物演化为人类这种高级生物时形成的全新脑部结构,所以称为“新皮质”。

因此,就演化的历史来看,最先形成的大脑结构是边缘系统,后来才是大脑新皮质。

当边缘系统受到刺激,就会产生愉快、恐惧、悲伤这类本能情绪反应。

然而,即使是相似的情绪,也有各自不同的类型。

例如,单从“恐惧”的情绪来看,有的是“我很怕那位暴躁易怒的上司”,有的是“我有恐高症”,也有的是“我怕鬼”。大脑新皮质的作用,便是让同样的“恐惧”情绪,拥有如此不同种类的含义。

不仅如此,即使接受同一种刺激,每个人的实际感受有时也各不相同。例如观看同一张灵异照片,有的人会害怕得不敢多看一眼,有的人却是瞧得津津有味。

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差别?因为最初产生的“情绪”,会受到当事者的成长过程中经验、知识与教育等各种不同层面的影响,形成左右身心的强烈情感,也有的会变成微不足道的情感。

换句话说,边缘系统所产生的情绪,在发生当下并没有太大的个别差异。开心或害怕这两种不同情绪所带来的差别也没有那么大,之所以会出现各式各样的诠释方式,形成深浅不同的情感差异,主要是大脑新皮质的反应因人而异。

大脑新皮质的最大特征是每个人理性处理情绪的发展程度不一样,于是造成差异。

人通常即使生气,也不会立刻诉诸暴力。就算内心难受,也能忍住泪水。知道对方正在生气或伤心难过时,想说的话也会吞进肚子里。

人类比动物更擅长表面功夫。自从人类开始过着群体生活,在社交能力加速发展的阶段,肯定就演化出新的大脑新皮质。

不过,这种社交能力有时也会失序。例如,在三杯黄汤下肚之后。酒精对人体的刺激性极强,饮酒过量会麻痹整个大脑。

举例来说,大脑新皮质一旦麻痹,就会失去理性。像是喝醉后大吐对公司日积月累的不满,或者对有好感的异性示爱。

如果继续大量酗酒,边缘系统也会产生麻痹,剥夺运动功能与记忆力这两项动物维持生命所需最低限度的基本能力,所以才会有醉得踉踉跄跄、记忆空白的情形,例如:“我不记得自己是怎么回家的。”

总而言之, 所谓的情绪,便是“由边缘系统产生,再由大脑新皮质反应的结果”。

从上述事例看来,大脑新皮质肩负“塑造人性”的重要任务。因此,本书所要探讨的“老是焦躁不安”“莫名烦闷不堪”等情绪,就是因为大脑新皮质出现了问题。

也就是说,只要改善大脑新皮质的状况,即可妥善处理这些情绪。 wGbtTI9+vXWxba17IQ+sKl7UHsJ+9WIGO6QquqMd9+m7xH1pPW90LmuVThMiek4z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