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一、商业发展之一般的倾向

商业的发达主要地是要依靠于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但同时也要依靠于广大的市场和安定的社会。中国当秦、汉之际,农民“叛乱”,豪杰并起,攻战杀伐,烽火连天,死伤流离,哀鸿遍野。当此之时,社会秩序纷然大乱。一方面,农村残破,田野荒芜;另一方面,城市毁灭,手工业破产。富者堡聚山谷,苟全性命;贫者或自卖为奴婢,或饿死沟壑,社会购买力,已经降低到零点。直至汉初,“天子不能具钧驷,而将相或乘牛车,齐民无臧盖”。由此可以想见秦、汉之际社会的凋零。当此之时,虽有奇货,谁能买之?而况战争阻绝,商路不通,劫夺代替了交易,征发代替了买卖。虽有奇货,又谁能私之?在这样的情形之下,商业自然要遭受严重的打击。

虽然,商人总是最能冒险的人物。为了追逐利润,他们往往能冒天下之大乱,而且还能利用天下之大乱,从血泊中去淘取黄金。这样的事实,自古如此,如今为甚。在秦、汉之际的大丧乱中,即有不少的逐臭之夫,利用社会经济秩序的紊乱,趁火打劫,大发横财。例如宣曲任氏,即系在楚、汉战争中,以屯聚粮食而致富的一个商人。又如陈豨部下的将领,没有一个不兼营走私匈奴的买卖。这还不过是见于史籍的一二例证而已。此外,利用战争的灾难而囤积居奇、冒险走私以致暴富者,当大有其人。

汉定天下,海内为一,战时关卡,多半撤废,社会秩序,渐趋安定,于是商业又从畸形的发展,回复了正常的状态。《史记·货殖列传》曰:“汉兴,海内为一,开关梁,弛山泽之禁。是以富商大贾,周流天下,交易之物莫不通,得其所欲。”同书《淮南衡山列传》亦云:“重装富贾,周流天下,道无不通。故交易之道行。”由此可知,当楚、汉战争结束以后,商业不久又活跃起来。

到文、景之世,下迄武帝初年,跟着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社会生产力的向上和消费力的提高,商业遂以一日千里之势,展开了超越前古的发展。当此之时,一般“用贫求富”者,皆以为“农不如工,工不如商,刺绣文不如倚市门”,所以当时舍本趋末的现象日甚一日,以致影响农业的生产。

西汉时,舍本趋末之风,何以如此其甚?其理由至为明显。盖当时农民的土地被收夺,虽欲不舍本,亦不可得。即因无本可守,故不得不趋末以求生存。如前所述,西汉时代之土地收夺者,不仅是贵族官僚,同时,也有商人。因为西汉的商人和他们的前辈一样,是商人,同时又是地主。所以他们不仅操其奇赢,贩贱鬻贵;同时又因其富厚,兼并土地。正如晁错所云:他们“亡农夫之苦,有阡陌之得”,“此商人所以兼并农人,农人所以流亡者也”。

即因土地兼并的结果,于是失掉土地的农民,遂成群地拥进城市,因而扩大了城市的人口,从而发展了手工业生产和商业的活动。手工业的发展,唤起了商业交换的繁荣;反之,商业交换的繁荣,又转而刺激手工业的发展,二者互为因果,于是都市经济,一天天地走向兴旺。

可是手工业愈益发展,商品的生产愈益过剩,因而愈益要求商路的保障与国外市场的开辟,从而大批的农民愈益要离开土地,成为手工业工人或为商品开辟运销的道路。反过来说,商业交换愈益发展,则愈益要求商品的供给,因而愈益要求手工业生产之扩大进行,从而愈益要求农民离开土地,走进作坊,以为商人生产商品。这样一个正反相因的作用,就像魔术似地把大批的农民从农村中驱逐出来。所以《汉书·贡禹传》曰:到元帝时,“民弃本逐末,耕者不能半。贫民虽赐之田,犹贱卖以贾,穷则起为盗贼。何者?末利深而惑于钱也”。

不仅如此,商人对于土地的兼并,又加速了农民离开土地的过程。在商业资本的扫荡之中,少数残存于农村的人口,也被强迫地交出了他们的土地而逃入都市。所以到成帝时,“民弥惰怠,乡本者少,趋末者众”。

都市经济发展的反面,便是农村经济的破坏。在最初,都市的手工业作坊尚能容纳从农村中排除出来的人口。到元、成时代,手工业生产已经达到不能再扩张的境地。因为在当时,由于农村经济的萧条,国内市场的购买力,已经大大地减低;同时,国外市场,也在开始动摇,这样就限制着手工业生产的扩张。在这样的情形之下,从农村中排除出来的人口,就只有走入山林,转为“盗贼”。

西汉时代的手工业生产,到哀、平之际,随着国内社会矛盾之加深,转向紧缩或停闭。这样,大多数在业的工人,又相率从作坊中被排除出来,因而更扩大了盗贼的队伍。所以结果便爆发了西汉末年农民和手工业者的大“叛乱”。

以上所述,就是西汉商业发展之一般的倾向。这种倾向并不是当时商人之主观的意欲所造成,而是当时社会生产力向上发展的结果。 VBaQTUsFma7r6jZ+058rOCduFoGWtlgS5Y2pvlotN7Jrr/ZT5iq/fpBcdFKrwMiE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