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九、董仲舒以后的儒家和战国时期的儒家有何区别

在我看来,主要的区别有以下几点:

一、战国时期的儒家是百家之中的一家,当时“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只要持之以故,言之成理,就可以著书立说,是其所是而非其所非,自成一家之言。当时儒家,也不例外。自董仲舒建议“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汉武帝接受了他的建议,罢黜百家、尊崇儒术以后,诸子百家的学说就被当作邪辟之说受到抑压,而儒家学说则被当作天经地义的真理,提升到一尊的地位。

二、战国时期的儒家,因为要和当时的诸子百家论战,所以还要讲道理,并且在不离开它的基本理论的原则下,还在不断地充实和发展。孟子发展了孔子的学说,荀子又发展了孟子的学说。董仲舒以后,儒家学说已经被当作“明天道,正人伦”的“至治之成法”,当作道德的规范、行为的典则,当作尽善尽美的楷模,甚至当作法律。《汉书·张汤传》谓“汤决大狱,欲傅古义,乃请博士弟子治《尚书》、《春秋》,补廷尉史”。《汉书·艺文志》有《公羊董仲舒治狱》十六篇。这些都说明,当时以经义治狱。此外,当时的人还用《禹贡》治河,用《诗经》作谏书;在黄巾起义爆发后,甚至有人建议用宣读《孝经》的办法,去瓦解农民起义的队伍。总之,董仲舒以后的儒家学说,已经变成了地主阶级的圣经,没有、也不允许其他学派向它提出批判。谁要向儒家学说提出反对的意见,谁就是离经叛道的异端。论战停止了,儒家学说的发展也停止了。它已经被当作一种完美无缺的真理,它再不需要从理论方面丰富自己,替自己注入新的血液,而开始了僵化的过程。这时的儒家学者只是根据地主阶级的政治要求,或者说为了辩护地主阶级的阶级支配,对原有的理论做这样或那样的解释。董仲舒以后的经师,他们对儒家学说所做的工作,就是注释。到西汉后期,儒家学说“传业者浸盛,支叶蕃滋,一经说至百余万言”。儒家的学者,完全走上了寻章摘句、支离破碎的烦琐主义的道路了。

三、战国时期的儒家学说,从其观点来说是唯心主义,但所谈论的问题都是现实问题。例如孟子的“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说教,荀子的“法后王”的主张,都带有很大的现实性。董仲舒以后的儒家学说,大大地加强了玄学化的成分。董仲舒本人就曾以阴阳五行、天人感应之说,附会儒家学说。西汉末出现的谶纬之学,又在儒家学说中加上了更多的玄学的佐料。在谶纬中,孔子从圣人变成了神人,儒家学说则从圣经变成了天书。

四、战国时期的儒家学者,虽然当时也有像荀子所说的“呼先王以欺愚者,而求衣食”的俗儒,有“无廉耻而耆饮食”的贱儒,但一般说来,并不是为了升官发财,是为了追求他们自己所信奉的“真理”。董仲舒以后的儒家学者则不然,他们把儒家哲学当作政治的敲门砖。自“公孙弘以治《春秋》为丞相,封侯,天下学士靡然乡风矣”。《汉书·儒林传·赞》曰:“自武帝立五经博士,开弟子员,设科射策,劝以官禄,讫于元始,百有余年,传业者浸盛……大师众至千余人,盖禄利之路然也。”

(1964年5月) CXDoOEHT0ld1rdtCuSx/FnoZF+qKWP/y6ZHgby8DTAxxK9DcVuUNB+NfhoWUEjYA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