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一、“圣诞节”的汉式朝仪

1271年(至元八年)农历秋八月己未日,这个日子后来被元朝称为“圣诞节”或“天寿圣节”,是忽必烈的57岁生日。年届花甲的大蒙古国第五代大汗,正端坐在大殿御座之上,眯着眼睛看着丹墀前文武官员在侍仪官引导下跪拜如仪。宣赞高唱“山呼”,百官们声嘶力竭地大喊“万岁!”如是者三。殿前和廊下侍立的众多卫士也同呼“万岁”,遥相应和,气势甚是惊人。山呼完毕,余音在尚未竣工的大都城的黄墙青瓦间久久环绕不去。

元人后来有诗赞曰:

万方表马驾生辰,班首师臣与相臣。

喝赞礼行天乐动,九重宫阙一时新。

(节选自张昱《辇下曲》)

这套汉式的朝仪早在两年前就开始制订。忽必烈最亲信的谋臣刘秉忠和一度被后世误认为马可·波罗的大司农孛罗二人,寻访了许多通晓礼制的儒生和金朝故老,经过无数次彩排,今日终于得以正式完美亮相。

对这套烦琐的礼节,蒙古人本是很陌生的。据说,在大都的宫殿还没修好的时候,蒙古贵族和官员朝觐忽必烈,就不用拘泥太多礼数,大家一路熙熙攘攘,寒暄扯谈,好不热闹。《元史·王磐传》写道:“凡遇称贺,臣庶杂至帐殿前,执法者患其喧扰,不能禁。”更早一些时候,教皇的使节柏朗嘉宾到访设在哈剌和林的蒙古汗廷。他亲眼见到,第三代大汗贵由的白色大帐,周围只有一圈木头栅栏保护着,凡在禁地瞎逛悠者,一律用木头做的响箭射击驱逐。

这种场面,在深入接触了中原文明富庶的忽必烈看来,大概也是很尴尬的。西汉初年,那些出身引车卖浆之徒的开国功臣,在殿下饮酒争功,说到激动的地方还大喊大叫,“拔剑击柱”,让汉高祖刘邦头疼不已。直到有个识相的儒生叔孙通,设计出来一套中规中矩的“朝仪”,才让刘邦体验到了身为天子的尊贵无比。

忽必烈生而为世界征服者成吉思汗的嫡孙,自小就贵不可言,还不至于像刘亭长那样情不自禁喊出“吾乃今日知为皇帝之贵也!”不过,忽必烈对这套朝仪显然很是满意。再联想起自己这些年也陆续成就了不少功业,他不禁有些志得意满、扬眉吐气之感。

这种感觉不是没有理由的。因为,就在14年前,蒙古帝国第四代大汗蒙哥统治下的第七个年头,也就是1257年,忽必烈的政治前途还是一片阴风凄惨。他怎么也不会想到,蒙古大帝国的皇冠会这么快就落到自己的头上。这顶皇冠虽然因为后来兄弟阋墙、汗国分裂,不免有些破旧,拿华夏中原的礼乐文物来补缀修饰一番,倒是可以接着再戴。 lZFrA09MEUeBCxC4Zwt9bSJPngtl3l8qYHLpUvHaU5A6q4yuD+KNaGZhnLLtNY+l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