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三节
博物馆陈列展览相关概念

一、广义的展示设计

展示设计现在已成为约定俗成的行业术语,但是我们应该将其分解开,逐字深入理解。先说展示。展,意思是张开,舒张开;示,则为表明,把事物拿出来或指出来使别人知道。展示合在一起也就是说将某项内容展开,并使别人知道,实现预期的效果。自然界中的现象如植物开花、孔雀开屏等是动植物的展示;人类则通过展示来传达信息。

我们再来看看设计。设,即设想,头脑中有想法;计,即计划,把想法有计划地落地实现。设计是把设想有计划、有规划地通过某种形式传达出来并实现的过程。

那么合并在一起,什么是展示设计呢?展示设计是指运用科学的组织策划和先进的设计手法,采用合理的视觉传达手段、恰当的色彩及设计元素和特殊的采光照明方式对某个空间进行创造,同时借助展具等设备设施,达到有效地向观众传达信息的目的,以期对观众的心理、思想与行为产生影响。可以看出,展示设计并非简单地将展品摆出来给观众看,而是经过有计划、有目的的设计后,将信息传达给观众。展示设计以物与人的关系为中心展开,必须充分考虑人的生理和心理因素。展示设计需要达到三个目的:创造良好的陈列空间和展示环境;创造最佳的陈列方式和展示形象;创造和谐的人机关系和人际关系

随着社会的发展,展示设计的内涵与外延也在不断变化。通常来说,展示设计可以分为展(博)览会设计、商业空间设计、博物馆美术馆科技馆等主题展馆设计、节庆环境设计和演艺环境设计。博物馆陈列展览设计属于展示设计的范畴,只是限定在博物馆的特殊性上展开讨论。所谓特殊性,主要从博物馆的性质说起,博物馆是一个为社会及其发展服务的、向公众开放的非营利性常设机构,为教育、研究、欣赏的目的征集、保护、研究、传播并展出人类及人类环境的物质及非物质遗产。教育是博物馆的首要功能,因此博物馆的陈列展览在本质上必须具备一定的教育性内容,以传播信息、教育公众为首要目的,并且要保证所展示传播信息的科学性,这区别于其他场所举办的陈列展览。博物馆的陈列展览必须要想清楚两个问题:举办该展览的教育目的是什么?如何达成此教育目的?一般的陈列展览虽然也展出一些观众尚未知道的事物,使观众感兴趣,并了解学习新知识,也有教育性,只不过教育性要素占据派生的位置。例如商业展示的主要目的在于促销,艺术家举办个人作品展可能是想提高自身声望,即使是作为正规教育机构的学校举办展览,也可能是为了宣传自己学校的历史或科研教学成果等。而博物馆作为公益性的公共文化服务机构,观众是博物馆的服务对象与公共文化的受益者。正由于博物馆陈列展览的主要目的不同于其他场所的陈列,因而在展示设计观念原则及具体方式方法上与其他陈列有所不同。这也是我们单独讲解博物馆陈列展览的必要之处。

二、博物馆陈列展览

博物馆陈列展览相关的概念很多,如罗列、陈列、展览、展示等。在行业术语上,有博物馆陈列、博物馆展览、博物馆陈列展览、博物馆展览展示等说法,文博行业内很少细究这些词语的差别,但为了用语规范,仍有必要做以区分。

20世纪80年代,编纂《中国大百科全书·文物 博物馆》时,专家曾对陈列展览的概念问题有过一番争论。有学者从理论角度认为陈列和展览实际上是一回事,因而应选用其中一个词来统一术语。但也有学者从实践角度看问题,认为两者的所指区别明显,因为我国博物馆学主张,陈列也称为基本陈列,系指与本馆性质和任务相适应的、有自己的独有展品和陈列体系的、内容比较固定和常年对外开放的陈列。而展览也称为专题展览,系指内容专一、小型多样、短期展出、可以经常更换的展览。最终《中国大百科全书·文物 博物馆》选用了“陈列”一词作为统一术语,并以“基本陈列”和“临时陈列”替代了以往“陈列”和“展览”的概念。这是十分可取的,但遗憾的是这一提法(尤其“临时陈列”一词)并没能在业界普及开来。《中国大百科全书·文物 博物馆》对博物馆陈列所作的定性叙述是“以文物、标本和辅助陈列品的科学组合,展示社会,自然历史与科学技术的发展过程和规律或某一学科的知识,供群众观览的科学、艺术和技术的综合体”。陈列是博物馆进行社会教育活动的主要手段,它集中反映了博物馆的性质和类型,体现了博物馆藏品、科学研究和管理工作的水平,是博物馆各项业务工作的综合成果,也是衡量博物馆质量高低的重要标志。《中国博物馆学基础》中对陈列的论述是“博物馆陈列是在一定的空间内,以文物标本为基础,配合适当辅助展品,按一定主题、序列和艺术形式组合成的,进行直观教育和传播信息的展品群体”

据傅振伦先生回忆,1935年,当中国博物馆协会成立之际,北平图书馆在北海团城承光殿举办《欧美博物馆展览》。该次展出虽属临时展览性质,而1936年,中华图书馆协会与中国博物馆协会在青岛召开联合年会时,大会宣布通过议案《三十五案》,其中有博物馆陈列 ,而未使用展览、展示。可见中国博物馆学界早期其实就陈列、展览两词是有区分的。陈列和展览只是同一类事物的不同存在方式,主要是相对稳定(长期)与变化多端(短期)的区别,尽管两者在设备乃至工作规模上有所不同,但这不能算本质区别。完全可以用其中一个术语加上长期或短期的限定词构成不同的专业术语,来分指陈列和展览现象。陈列和展览两词相叠,作为一个专业术语,某种程度上确实显得十分累赘。近年来,国家文物局在文件中也使用陈列展览一词,如2015年发布的《关于提升博物馆陈列展览质量的指导意见》(文物博函〔2015〕25号),故本书也采用约定俗成的博物馆陈列展览的说法。

讨论陈列和展览的区别,只限于基础理论建设的意义,而更具现实意义的是要明确“陈列”与“罗列”的区别。就博物馆而言,把藏品摆放出来供人们观看,陈列和罗列并无区别。但在摆放时,若没有一定的目的性、思想性、计划性和解释性,则会使展品停留在杂乱无章的水平上,这与其叫陈列,不如称之为“罗列”。相反,摆放时带有目的性、思想性、计划性和解释性,才能称为“陈列”,唯有如此,才能使不会说话的“物”说话。陈列与罗列,虽仅一字之差,但用来评估博物馆陈列工作时却有天壤之别。

英语中,与陈列展览相关的词汇为display、exhibit和exhibition。display一词多做动词,意思是展示、表露或陈列某事物,作为名词时,其意思为展示、表露、陈列或陈列的货物、艺术品。《中国大百科全书·文物 博物馆》中就将“博物馆陈列”翻译为“museum display”。exhibit既作动词也作名词,前者意为展览品、陈列品,后者指当众显示或展出(某物)。由此变化的exhibitor则为展出者、参展者。而exhibition基本做名词使用,意为展览品、展览、展览会 。如此看来,display和exhibition其实在使用上也很难严格区分。蒂莫西·阿姆布罗斯(Timothy Ambrose)、克里斯平·佩恩(Crispin Paine)著的《博物馆基础》(第三版)( Museum Basics 3rd Edition)第36单元的标题即为“Planning new displays and exhibitions” ,同时使用了这两个词,可以看出两个词意义确实不同,否则不会并列使用。书中进一步解释时使用了“displays and temporary exhibitions”,可以看出作者认为display是长期的固定基本陈列,而exhibition是临时的、专题的展览。乔治·埃里斯·博寇(G.Ellis Burcaw)在《新博物馆学手册》( Introduction to Museum Work 3rd Edition)中也区别了陈列和展示。陈列即呈现物件,这有赖于观者对物件本身的兴趣。展示在意涵上,较之“陈列”更严肃、更专业、更有分量,是意图教育观者的一组概念的呈现,或者——以艺术展示单元为例——是由专人按照事前策划将艺术物件组成一个单元加以呈现出来

三、策展人与展览学

这里还有一个词需要明确,就是curator。近年来中国文博行业也展开对“策展人”制度的讨论。我们现在所见的中文翻译大多将curator译为“策展人”,independent curator则为“独立策展人”。策展人为人熟知的身份往往是为一个展览选择艺术作品并做出说明的人。然而,如今这个角色融合了制作人、专员、展览策划员、教育工作者、管理者以及组织者的身份。此外,现在的策展人很可能需要负责编写展墙展签、展册文章以及其他的展览辅助内容。作为21世纪的策展人,人们还期望他们同媒体与公众打交道,接受采访或是发表讲话。策展人可能会被要求参与资金的筹措以及一些发展活动 。从澳大利亚来看,独立策展人能够自由地选择他们的工作范围,在媒体、时间和构想上所涵盖的层面往往超过一般博物馆所能容许的范围 。可以看出,curator是一个综合体,中国语境所理解的策展人与此略有不同,如果我们把curator与我们的策展人员翻译时等同,则有混淆之嫌。

另外,再来谈谈“展览学”的问题。著名科学家钱学森1978年在中国科协第一次全国委员会第二次会议上提出“展览学”。他认为要向广大人民群众普及科学技术知识,举办陈列展览是一种有效的方法,因而要开创“展览学”的研究。1993年8月8日,钱学森就创立展览学问题致函杭州潘杰,信中说:再就是我那次发言中说到的展览学,是指对人民群众进行教育的一切展览,包括博物馆、科技馆、美术馆、天文馆、历史博物馆、军事博物馆等,当然也包括特定题材的展览 。9月27日,钱学森在给潘杰的信中将展览学的要义界定得更为明确:“展览馆学与展览学是两门不同层次的学问,前者是直接指导展览馆工作的学问,而后者则只专门讲展览作为用实物形象地向人民群众进行信息传递的学问。因此展览学的理论性更强,层次更高。由此看:展览学要指导①展览馆学;②博物馆学;③科技馆学;④美术馆学;以至⑤动物园学;⑥植物园学……从这一观点看,展览学实在是教育学的一部分,属教育人民群众的学问。”

文博界在20世纪80年代也有人从博物馆学角度对陈列学的研究对象、内容和方法问题等做了一些探讨。这说明不少人都感觉到了把陈列作为一种专门学科来讨论的必要性。但由于各种原因,学术界在建立陈列学框架体系方面的工作一直进展缓慢,使得我们很难把陈列工作从经验的水平提高到科学。 oqQS0uouaconK4vu573Dg2GbOPqZ5PbjquiQ4sg25oeVMnYpn7Y/VlJv5UUOIu/j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