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古董到底是如何被打破的

有一个算命先生,很多人都说他算地非常灵验。

一天,他对一个年轻人说:“某年的某月某日某刻,你最心爱的古董会被打碎。”

这人听后非常担心,所以总是小心地看护着自己的古董,生怕有一丁点的闪失。

算命先生所说的那年那月那日的那一刻终于到了,这个年轻人开始寸步不离地守着自己的古董。母亲让他吃饭,他不吃,催他睡觉,他也不睡。母亲问他:“为什么会对古董寸步不离呢?”

他说:“我一定要看清楚这个古董是怎么被打破的。”

母亲生气地说:“让我来告诉你,就是这样被打碎的。”顺手拿起拐杖,就把古董打地粉碎。

在经济学中,很多原理都是围绕需求和供给展开论述的,都认为需求是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力量,供给则是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而这个笑话也告诉我们:需求决定供给。

20世纪的30年代,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提出,需求可以自己创造供给,所以政府应该采取一定的措施来刺激消费者的需求,以达到稳定经济的目的。凯恩斯认为,只靠自由机制的调节,无法保证经济的稳定增长,要想使经济稳定发展,必须要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功能。当需求出现不足时(即有效需求),政府应当采取一定的措施来刺激需求,当政府费经济的投资增加,人民的收入就会增加,这样人民的消费需求就会增加,从而使经济发生稳定地增长,经济稳定增长,就会使人民的就业更充分,最终使产品的供给增加。凯恩斯所提出的这一观点,被称为凯恩斯定律。

凯恩斯认为需求决定供给,是因为他只盯着一种商品:对某商品的需求决定了对这种商品的生产。通俗地来说:因为有人需要所以才有人制造。这里的所要和所造都是指同一种商品。

在需求和供给的关系上,凯恩斯恰恰和萨伊的观点相反,凯恩斯考虑的是两个人:即消费者的需求决定了厂商的供给,消费者的需求决定厂商的生产目标,所以说,需求可以拉动生产,创造供给;而萨伊定律只着眼于一个人:即某消费者的支付能力决定了自己的有效需求。

老萨和老凯所谓的“需求”“供给”并不是一回事,供求这对及物动词后边的宾语不是同一对象物,其前的动作者也不是同一人。如果以2+2的视点来看待这个问题,可以发现,交换双方同时具有供给者和需求者的双重身份,而固定地进行角色划分,必然扰乱我们的视线。

在凯恩斯时代,经济学已经从关注包含两种商品的交换现象变成关注某种需求物的生产组织方式了,或者说已经从真正的经济学衰变成为不务正业的生产技术了。从政府的角度来说,凯恩斯定律是通过提供支付能力的手段达到需求旺盛的目的,最终把居民都驱赶到一场拜物教的物质追逐当中,在生不带来死不带去的拜物追逐中“充实”自己的一生。

随着凯恩斯主义的流行,萨伊定律在西方经济学中开始销声匿迹。但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崛起和发展,20世纪70年代以后,西方的经济出现了严重的滞胀局面。此时,凯恩斯主义开始变得无能为力,凯恩斯定律在人们心目中也失去了原有的权威性,甚至开始名誉扫地! nYxBKzKZr5msOMkXYRQKD04CIbAY1FCC7Ft4E45tXh6GYkPRKbh6U3KHA6N4/Ud+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