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收藏者看上了一副要价10万的画,对画家说:“虽然你的这幅画比较贵,不过我还是准备把它买下来。”
画家说:“这幅画并不贵,你要知道,我为了它花费了整整十年的时间。”
收藏者摇头说:“十年?这怎么可能?”
画家坚定地说:“真的十年。我用两天的时间把它画完,其余的时间我都在寻找把它卖掉的机会。”
经济学家认为,时间无法增加商品的价值,增加产品价值的是时间中的其他力量。比如,在这个笑话中,无论这幅画放了多久,画这幅画所需要的必要劳动是不变的,也就是说这幅画本身的价值并没有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变化。这幅画的价格之所以昂贵,是因为画家在这十年的时间里又投入了其他的劳动,比如对这幅画的精心保管,以及为了寻找买家所花费的精力和时间等。
在经济学的范畴中,和这个故事相似的还有新、陈葡萄酒的故事。如果按照劳动时间决定价值的理论来分析,陈葡萄酒和新葡萄酒酿制耗费了同等的劳动时间,应该具有相等的价值。但是在实际的市场买卖中,陈葡萄酒的价格却远远高于新葡萄酒的价格。
关于这个问题,一些经济学家是这样解释的,陈葡萄酒和新葡萄酒的价值是相等的,但这并不等于他们的价格也相等。因为葡萄酒在储藏的过程中,需要耗费时间、以及人力和物力,这属于社会公认的经营消耗,所以储藏时间是补偿经营损耗的直接依据。所以葡萄酒的储存时间成为影响价格的重要因素,葡萄酒储存的年月越久,价格也就越高。
另外,从葡萄酒的效用上来说,陈葡萄酒的口感好,这说明它的效用高。效用虽然不能决定产品的价值,但是它在一定程度上却影响着产品的价格。
再比如,裁缝甲和裁缝乙做了同样的衣服,然后拿到同一个市场来卖,裁缝甲因为技术娴熟,他做出的衣服不仅做工好,样子好看,而且做每一件衣服用的时间也比较少;而裁缝乙因为是一个新手,做每一件衣服不仅花费的时间长,而且衣服的样子也不如甲裁缝的漂亮。最后的结果是,裁缝甲的衣服价格高,而且卖出的数量也多,裁缝乙的衣服价格虽然低,却卖不出去。
在我们看来,裁缝乙做每件衣服付出的劳动多,也就是说她每件衣服的价值比较高,所以裁缝乙每件衣服的价格应该比裁缝甲高才算合理。但是,在实际的市场交易中,同样的商品,质地好、效用高的东西往往会受到消费者的青睐,大量的购买使它供不应求,从而导致价格高于它本身的价值。而质地差,效用地的商品,因为很少有人购买,使它处于供大于求的滞销状态,从而导致它的市场价格低于它本身的价值。
这种价值和价格的偏离现象,也就促使了价格差的发生。但是,在大多数情况,商品的价格是由它本身的价值所决定的,也就是说由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来决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