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出版说明

《西厢记》是以崔莺莺与张君瑞的爱情故事为题材的古典戏曲名著,共五本二十折。作者王实甫(一说名德信),元代大都(今北京)人。他生活的年代约与关卿同时而稍后。据元末明初人贾仲明的《凌波仙》吊词,王实甫大约是一位仕途失意、混迹青楼、熟悉勾栏生活的“书会才人”,其文章词采在当时即已誉满天下。其作品除《西厢记》外,另有杂剧十三种,现存《丽春堂》《破窑记》两种,《贩茶船》《芙蓉亭》残曲各一折,以及散曲数首。

《西厢记》成书于成宗元贞、大德年间(1295—1307),它取材于唐元稹的《莺莺传》(又名《会真记》)。《莺莺传》中张生与莺莺的爱情故事已颇为生动、完备了,但其结局是一个“始乱之、终弃之”的悲剧,且张生骂莺莺为“尤物”、“妖孽”,为自己的薄幸粉饰,大大削弱了作品的思想性。北宋赵令畴把《莺莺传》改编成韵散相间、可说可唱的《商调蝶恋花鼓子词》时,即对张生的背盟进行了批判。南宋为说话人提供蓝本的小说《张公子遇崔莺莺》则删除了丑诋莺莺的段落。宋、金对峙时期,官本杂剧《莺莺六么》、院本《红娘子》和话本小说《莺莺传》等也都是描写崔、张故事的,可惜现都已失传。把崔、张爱情故事结局作关键性改变,并极大地丰富了原作、改造了原作的一些人物形象的是金代董解元的《西厢记》(简称《董西厢》)。《董西厢》在崔、张爱情故事的流传过程中起着里程碑式的作用。王实甫的《西厢记》正是在汲取了以往文学艺术作品的营养尤其是借鉴了《董西厢》的基础上进行再创作的。在故事的主题、人物、情节等方面,它基本上沿袭《董西厢》,但其歌颂张生和崔莺莺以爱情为基础的结合、赞扬他们冲击封建礼教和封建婚姻制度的叛逆精神这个主题则更为集中突出,人物形象也更加生动饱满,情节结构更趋紧凑合一,细节刻画入微,特别是其曲辞华美俊逸,异彩纷呈,所以在艺术成就上超过了前者。

王实甫的《西厢记》版本很多,本书以近人刘世珩《暖红室汇刻西厢记》中所收的明凌濛初《西厢记五剧》(简称“凌本”)作为底本,以明弘治戊午(1498)刊本《新刊奇妙全相注释西厢记》(简称“弘本”)、明王骥德《新校注古本西厢记》(简称“王本”)、《明何璧校本北西厢记》(简称“何本”)、《张深之先生正北西厢秘本》(简称“张本”)、明毛晋《六十种曲》中《北西厢记定本》(简称“毛本”)作为校本。为使读者对《西厢记》故事的嬗变有一个全面的了解,特于文后附录了《莺莺传》《商调蝶恋花鼓子词》《董西厢》,以飨读者。疏漏之处,敬祈方家和读者指正。 O/+Tc59zGbtP5APYNxGVNk9uKy6fbHKhaVJ5KWkAeeRg5kgJb7SIp2YWyBHQKbAP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