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回
据正史翻《龙图公案》 借包公领侠义全书

累朝事迹总如新,

唐宋元明阅历身。

青史古人多故友,

传中事实半非真。

这首诗,乃曲园先生《小蓬莱谣》二百首中之一首。托言有一得道不死之士,阅历唐、宋、元、明四朝,当时名公巨卿,一半是他的朋友。及至沧桑变换,史策流传,看他传中所载事实,与当日所见所闻往往参差不合。照此看来,一部二十四史,竟无一部可信之史。又况稗官小说,委巷传闻,从古以来,尧幽囚,舜野死,太甲杀伊尹,黎山女为天子,诸如此类,三代以前已是不少。《汉书·艺文志》所载,臣寿《周纪》七篇,虞初《周说》九百四十三篇,其中怪怪奇奇何所不有?惜其书不传耳。至于后世,梨园子弟扮演登场,商女盲词沿街弹唱,海市蜃楼不可究诘。汉朝一个蔡伯喈,被人凭空捏造出牛相府招亲、赵五娘寻夫种种奇文,至今倒弄得妇竖皆知。陆放翁诗云:“身后是非谁管得,沿村听唱蔡中郎。”正谓此也。

到了宋朝,又有个包龙图,至今日也是妇竖知名,有《龙图公案》一书,衍说其事。说得包公昼治阳间,夜治阴间,竟是一个活阎罗。谨按《宋史》第三百十六卷,有《包公本传》。包公名拯字希仁,庐州合肥人,始举进士,除大理评事,出知建昌县。以父母老,辞不就。亲亡,庐墓终丧。久之,赴调,知天长县,徙知端州,迁殿中丞,拜监察御史,历三司户部判官。出为京东转运使,徙陕西,又徙湖北,入为三司户部副使,除天章阁待制,知谏院。除龙图阁直学士、河北都转运使,徙知瀛洲。以丧子乞便郡,知扬州,徙庐州,又知池州,徙江宁府,召权知开封府,迁右司郎中,又迁谏议大夫,权御史中丞。以枢密直学士权三司使,拜枢密副使,迁礼部侍郎。以疾卒,年六十四。包公一生,宦迹如此。因曾除天章阁待制,故在当时称之曰“包待制”;以曾除龙图阁直学士,故后世称之曰“包龙图”。以曾权知开封府,故至今开封府中犹相传有包公遗迹,其中包公扬历,中外不止一处。其权知开封府,亦不甚久。后世说他在开封府任内,有多少奇异之事。至于他始而知天长县,终而知江宁府,全不说起,倒像他终身只做开封府尹者,由不考《本传》之故。

《本传》称,包公立朝刚毅,贵戚宦官为之敛手。京师为之语曰:“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此言其正色立朝,非谓其装神装鬼也。后世以包公为活阎罗,即以此讹传。《传》又称:包公恶苛刻,务敦厚,虽甚嫉恶,而未尝不推以忠恕。则知包公居官,并非专尚严明。惟知天长县时,有人来告:家中所蓄之牛,被人割去舌头。包公道:“既割去舌头,牛不能活。汝竟杀牛而卖其肉,亦可得钱。”其人遵命而去。未几,又有人来告:某人私宰耕牛。包公道:“你为甚么割他的牛舌,如今又来告他杀牛?”这人被包公一口道破,惊惶无措,叩头服罪。此事见于正史《本传》。即此一事,可见包公之善于断狱。《龙图公案》一书,即从此敷衍出来。

至元人百种曲中,有包公断立太后一事。此事子虚乌有,而亦非无因。考之《宋史》:李宸妃杭州人,初入宫,为章献太后侍儿。真宗以为司寝,遂生仁宗,章献太后以为己子。及仁宗即位,宸妃默然退处先朝嫔妃之中,仁宗竟不知为宸妃之子。直至章献太后崩,燕王始为仁宗言之。其时宸妃已薨逝多年,仁宗号恸,追尊为皇太后。李宸妃事只是如此,何尝有狸猫换太子之事!但以宸妃生前为章献所压,当时本有死于非命之疑,故后人从而造此一重公案。据宋人王铚所作《默记》载包公一事,正与相反。那《默记》中称:当时有王氏女,到官自言曾经得幸于神宗皇帝,生下一子,名曰冷青。有旧日宫中绣抱肚一个可以为证。包公细审,全然诬罔,因将他母子二人论死。此事与李宸妃不相干,与元曲中断立太后事正相反。

后人有诗叹曰:

史策流传已不真,

稗官小说更翻新。

柳麻子与季麻子,

嚼烂古今多少人。

列公,为何今日将包公事实表白一番?只因这部侠义传,本名《龙图公案》,正以包公为书中之主,而叙包公事,又以审狸猫换子一事为最大一案。

据说宋真宗皇帝宫中有刘、李二妃,同时怀孕。适逢中秋佳节,天子与二妃在御园赏月。饮到半酣,天子十分高兴,因说:“汝二人皆有孕,朕心喜悦。偏偏昨日司天监奏天狗星犯御座,于储君不利。朕今赐汝二人玉玺龙袱各一个,镇压天狗。再有金丸一对,内藏九曲明珠一颗,系无价之宝,如今赐汝二人每人一枚。”说着,将金丸解下,命太监陈林拿到尚宝监携刻刘、李二妃宫名。不多时,陈林到御前复命,呈上金丸。天子看时,一个刻着“玉宸宫李妃”,一个刻着“金华宫刘妃”,甚是精巧,即赏与二妃。二妃跪领叩头谢恩。天子又笑道:“二妃中有生太子者,即立为皇后。”天子酒后一言,那知刘妃就生了不良之心。回宫与总管都堂郭槐暗暗设计,要谋死李妃。旁边有一宫人名唤寇珠,虽是刘妃名下宫人,却为人正直,素怀忠义。知道此事,好生不乐,从此各处留神窥探。一日,真宗在玉宸官与李妃闲话,想起明日乃南清宫八千岁生辰,便命首领陈林往御园办理果品,与八千岁祝寿。陈林去后,李妃一时腹痛难禁。天子知要分娩,即起驾出宫,急召刘妃前来照料。刘妃一面遵旨前来,一面分付郭槐与守喜婆尤氏照先前所定计策行事。郭槐与尤氏捧着一个大盒到玉宸宫来,众人只道盒中是产中应备食物,那知正是他们所定奸计,盒中是只剥皮的死狸猫。及至李妃临盆分娩,刘妃、郭槐、尤氏趁忙乱中将狸猫换去太子,把太子用龙袱包好,装入藤篮,命寇珠抛弃在金水桥下。寇珠到水边,好生不忍,拚与太子同死河中。却好那陈林奉旨到御园办理果品,手捧金丝砌就龙盒,迎面走来。寇珠喜道:“此人来了,太子有救矣!”乃将此事告知。二人商量,仍将太子用龙袱包裹,装入盒内。陈林捧了,竟到八千岁府中,见了八千岁与狄娘娘,哭诉其事。八千岁与狄娘娘大惊,且将太子暂留南清宫抚养,再做道理。当时刘妃将李妃产生妖孽奏闻,有旨将李妃贬入冷宫。幸得冷宫总管秦凤为人极好,又有小太监余忠作事豪侠,往往为他人之事奋不顾身,更有奇异之处,他的面目与李妃有七八分相像。李妃在冷宫得他两人照应,暂且相安。及至刘妃十月满足,生下太子,即立为皇后。那知太子到六岁上一病身亡。真宗郁郁不乐,八千岁入宫劝慰。天子问:“弟有几子?”八千岁一一奏对,并言第三子亦年六岁,与太子同年。天子立刻召见。须知此子即是李妃所生之太子,父子相见,天心感动,自难分舍,便命留养在宫中。后来真宗宾天,此子嗣位,便是仁宗皇帝。这是后话。当日刘后见了此子,初时也不在意,后来转辗生疑,即召寇珠勘问。寇珠那肯说出真情,一任非刑拷打,触阶而死。刘后又想李妃尚在,总是祸根,便诬奏其在冷宫诅咒,奉旨赐死。秦凤得信,慌忙报与李妃。余忠便慨然道:“奴婢情愿代死。”当时不由李妃作主,移至下房。余忠即解发挽个髻儿,穿了李氏衣服,卧在床上。须臾圣旨到来,派孟彩嫔验看,秦凤请至偏殿暂坐。须臾,报李妃已死。孟彩嫔到床前约略一看,那辨真伪,便复旨去了。那余忠尸首照例埋葬,自不必说。李妃充作余忠,报了重病,立命移出。秦凤将他送至陈州家内去了。后来秦凤因与郭槐不对,亦为其所害而死。

这一段事便是“狸猫换太子”的缘由,姑妄言之,姑妄听之。惟八大王则实有其人,大王名元俨,太宗皇帝之子,真宗皇帝之弟。宋人王辟之所作《渑池燕谈录》,称庆历中,皇叔燕王元俨薨,仁宗追悼尤深,特赠“天策上将军”。王性严毅,威望著于天下,士民识与不识,呼之以八大王。又沈淑所著《谐史》云,富郑公上《河北守御十二策》曰:燕王威望著于北边,燕蓟小儿每遇夜啼,其家必惊之曰:“八大王来也!”八大王威名如此,宜小说中每称道勿衰。然所谓狄娘娘者,又无可考。世传狄青见姑娘,与秦叔宝见姑娘同一荒唐。今侠义传中既无狄青事,则亦不必与辨矣。

此书本为“七侠五义”诸人写真,而以包公为七侠五义之主,立言颇为得体。今据正史,将包公一生宦迹表明,又照原书叙明狸猫换子缘由,以后便径接原书,不再删改,正是“小说原无青史笔,闲谈聊慰白头人”。未知包公如何出场,且听下回分解。 jLPGlJd/Z4ymsTTMaSdDzWTSqzFRGmL9Sij/xFI1b1MNWpHHJ2Wr2lP5T9xwQYkU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