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皇 为 皇 , 五 帝 为 帝 。 以 德 行 仁 者 王 , 以 力 假 仁 者 霸 。 天 子 天 下 之 主 , 诸 侯 一 国 之 君 。 官 天 下 , 乃 以 位 让 贤 ; 家 天 下 , 是 以 位 传 子 。 陛 下 尊 称 天 子 , 殿 下 尊 重 宗 藩 。 皇 帝 即 位 曰 龙 飞 , 人 臣 觐 君 曰 虎 拜 。
三皇:指天皇、地皇、人皇。五帝:一般指伏羲、神农、黄帝、尧、舜。假:代理,非正式。诸侯:周代天下分为许多小国,国君称为诸侯。“官天下”句:据《湘山野录》载:宋真宗问李仲容:“何谓官家?”李仲容答:“五帝时是官天下,三王时家天下,兼有五帝三皇之德,故称为官家。”宗藩:指与天子同姓的诸侯。觐:拜见。
先秦时期,可以划分为皇、帝、王、霸四个时代。中国早期最高统治者称“皇”和“帝”,他们在位的时间就是中国开国之初,古人称之为“三皇五帝”时代。古人理解的“中国”具有“天地人”静态结构和“五行”运转模式。因此,“三皇”指天皇、地皇、人皇。“五帝”指木帝、火帝、土帝、金帝和水帝。后代学者习惯把个人推崇的古皇古帝人选放入以上八个“座位”中,于是就形成了不同的三皇五帝组合。
大抵三皇说所指诸人,是中国祖先处于史前各个不同文化阶段的象征。有巢(巢皇)、燧人(燧皇)、伏羲(羲皇)分别代表蒙昧时期的低级、中级、高级三个阶段;神农代表野蛮时代的低级阶段;女娲则是更早的创世纪式的神人,在神话中又和伏羲结合创造人类。五帝说所指诸人,主要是父系家长制的部落联盟盛期及其解体时或原始社会末期实行军事民主制时期的一些部落酋长或军事首长人物。大部分的意见是伏羲氏、神农氏、轩辕氏称为“三皇”,少昊、颛顼、帝喾、尧帝(唐尧)、舜帝(虞舜)称为“五帝”,这些说法起源于春秋战国。
皇 帝 之 言 谓 之 纶 音 , 皇 后 之 命 乃 称 懿 旨 。 椒 房 是 皇 后 所 居 , 枫 宸 乃 人 君 所 莅 。 天 子 尊 崇 , 故 称 元 首 ; 臣 邻 辅 翼 , 故 曰 股 肱 。 龙 之 种 , 麟 之 角 , 俱 誉 宗 藩 ; 君 之 储 , 国 之 贰 , 皆 称 太 子 。 帝 子 爰 立 青 宫 , 帝 印 乃 是 玉 玺 。
纶音:《礼记》:“王言如丝,其出如纶。”椒房:汉代后宫墙上多以椒涂墙,用以取暖避恶气,故后宫称椒房。枫宸:帝王殿前多种植枫树,故帝王所居之处称为枫宸。元首:头脑。股肱:大腿和胳膊。爰:称为。
宗 室 之 派 , 演 于 天 潢 ; 帝 胄 之 谱 , 名 为 玉 牒 。 前 星 耀 彩 , 共 祝 太 子 以 千 秋 ; 嵩 岳 效 灵 , 三 呼 天 子 以 万 岁 。 神 器 大 宝 , 皆 言 帝 位 ; 妃 嫔 媵 嫱 , 总 是 宫 娥 。 姜 后 脱 簪 而 待 罪 , 世 称 哲 后 ; 马 后 练 服 以 鸣 俭 , 共 仰 贤 妃 。 唐 放 勋 德 配 昊 天 , 遂 动 华 封 之 三 祝 ; 汉 太 子 恩 覃 少 海 , 乃 兴 乐 府 之 四 歌 。
演:长流。潢:水池。帝胄:帝王或贵族的后代。牒:册。前星:古人认为三星中的中星代表天子位,前星代表太子位,后星代表庶子位。姜后:周宣王的皇后。马后:汉明帝的皇后。唐放勋:即尧帝。尧帝到华山巡视,华山封人祝愿他多福多寿多子,称为“华封三祝”,后来成为颂扬人的祝颂语。汉太子:指汉明帝。他为太子时,乐人作了四章颂扬太子德行的歌。覃:达到,延及。
公元前827年,太子静被群臣拥立继承王位,称为周宣王。宣王的王后是齐侯的女儿姜氏。宣王迷恋女色,姜后十分担忧。就摘下了头上的簪子和耳环等象征王后的饰品,并且换上普通女子的装束,然后拜托傅母代向宣王禀告说:“是臣妾无德无才,滋生淫佚享乐之心,以至使君王受累,常常晚朝失礼,给人留下君王好色而忘德的印象。一但迷恋于女色,就一定会穷奢极欲,疏于朝政,由此诸侯叛离,百姓怨声载道,引起社会的动乱。今天国家存在动乱的潜在因素,根源就是臣妾,所以特请君王治罪于我。”
傅母的禀告,令宣王如梦初醒,惭愧不已。他赶往长巷,看到已脱去王后衣冠,自罚为平民等待发落的姜后。姜后这种引过自责婉谏的妇德,令宣王内心极受震撼,在姜后和众臣的辅助下,周宣王最终于执政四十五年的时间里,不仅有效延缓了西周王朝的快速衰落,而且还恢复到了周厉王前的太平局面,各诸侯国也纷纷来朝见天子。史称这一时期为“宣王中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