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 竹 一 声 除 旧 , 桃 符 万 户 更 新 。 履 端 是 初 一 元 旦 , 人 日 是 初 七 灵 辰 。 元 日 献 君 以 《 椒 花 颂 》, 为 祝 遐 龄 ; 元 日 饮 人 以 屠 苏 酒 , 可 除 疠 疫 。 新 岁 曰 王 春 , 去 年 曰 客 岁 。
桃符:原指画着神荼、郁垒二神的桃木板,此指春联。履端:开端。人日:古人称天地初开时第七日为人日。其日晴,则主所生之物盛;其日阴,则有灾难。遐龄:高龄。屠苏酒:药酒名,用屠苏药草浸制,古代常于正月初一日饮用。王春:春秋时,君王懦弱,孔子作《春秋》写道:“元年春,王正月。”以示尊重君王。客岁:即旧岁。
唐睿宗是唐代君主中最会享乐的一位,虽然只当了3年的皇帝,但不管什么佳节,他总要用很多的物力人力去铺张一番,供他游玩。每年逢正月元宵的夜晚,一定扎起20丈高的灯树,点起五万多盏灯,号为火树。后来诗人苏味道就拿这个做题目,写了一首诗,描绘它的情形:“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游伎皆秾李,行歌尽落梅,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正月十五夜》)这首诗把当时热闹的情况,毫无隐瞒地描写出来,好像活跃在我们读者的眼前。
火 树 银 花 合 , 谓 元 宵 灯 火 之 辉 煌 ; 星 桥 铁 锁 开 , 谓 元 夕 金 吾 之 不 禁 。 二 月 朔 为 中 和 节 , 三 月 三 为 上 巳 辰 ; 冬 至 百 六 是 清 明 , 立 春 五 戊 为 春 社 。 寒 食 节 是 清 明 前 一 日 , 初 伏 日 是 夏 至 第 三 庚 。 四 月 乃 是 麦 秋 , 端 午 却 为 蒲 节 。
星桥铁锁开:指元宵取消了夜禁。金吾:汉代禁止夜行的官。二月朔:二月初一。唐德宗时将此日定为中和节,人们在这一天互相赠送瓜果百谷。上巳辰:三月上旬的巳日,称上巳,后来定为三月三日。社:祭祀土地神的活动。寒食:春秋时介子推帮助晋文公复国有功,但不愿做官,隐于山中,晋文公纵火烧山,想逼他出来,但介子推抱树不出而被烧死。晋文公为表哀思,下令百姓每年在这一天禁火,故名寒食。麦秋:麦熟四月,故曰麦秋。蒲节:端五日午时,将菖蒲泡在酒中,饮之可避瘟疫之气,故名蒲节。
上巳节可推到追念伏羲氏。伏羲和其妹女娲抟土造人,繁衍后代,豫东一带尊称伏羲为“人祖爷”,在淮阳(伏羲建都地)建起太昊陵古庙,由农历二月初二到三月初三为太昊陵庙会,善男信女,南船北马,都云集陵区,朝拜人祖。农历三月初三,还是传说中王母娘娘开蟠桃会的日子。有一首北京竹枝词是这样描述蟠桃宫庙会盛况的:“三月初三春正长,蟠桃宫里看烧香;沿河一带风微起,十丈红尘匝地扬。”传说西王母原是中国西部一个原始部落的保护神。她有两个法宝:一是吃了可以长生不老的仙丹,二是吃了能延年益寿的仙桃--蟠桃。神话传说中的嫦娥,就是偷吃了丈夫后羿弄来的西王母仙丹后飞上月宫的。此后,在一些志怪小说中,又把西王母说成是福寿之神。
古时以三月第一个巳日为“上巳”,汉代定为节日。“是月上巳,官民皆絜洁于东流水上,曰洗濯祓除,去宿垢疢病,为大絜”《后汉书·礼仪志上》。后又增加了临水宴宾、踏青的内容。魏晋以后,上巳节改为三月三,后代沿袭,遂成汉族水边饮宴、郊外游春的节日。
六 月 六 日 , 节 名 天 贶 ; 五 月 五 日 , 节 号 天 中 。 端 阳 竞 渡 , 吊 屈 原 之 溺 水 ; 重 九 登 高 , 效 桓 景 之 避 灾 。 五 戊 鸡 豚 宴 社 , 处 处 饮 治 聋 之 酒 ; 七 夕 牛 女 渡 河 , 家 家 穿 乞 巧 之 针 。 中 秋 月 朗 , 明 皇 亲 游 于 月 殿 ; 九 日 风 高 , 孟 嘉 帽 落 于 龙 山 。
贶:赏赐之意。宋真宗大中祥符四年六月初六,天书降,诏以此日为天贶节。重九登高:相传费长房对桓景说:九月九日,你家中有难,只有全家人插着茱萸登山饮菊花酒,才能避祸。桓景听从了他的话。晚上回家一看,家中的鸡犬牛羊都死了。以后重九登高成为风俗。五戊:指春社和秋社。据说这一天的酒喝了可以治耳聋。孟嘉:晋代人,桓温的参军。曾随桓温重九登高,帽子吹落却没有感觉到,桓温叫旁人先不要告诉他,良久才命人交还给他,并命在座的孙盛作文嘲笑孟嘉,孟嘉也作文应答,言辞非常得体。
端午节是中华民族古老的传统节日之一。端午也称端五、端阳。此外,端午节还有许多别称,如:午日节、重五节,五月节、浴兰节、女儿节、天中节、地腊、诗人节、龙日等等。虽然名称不同,但总体上说,各地人民过节的习俗还是同多于异的。
关于端午节的由来,说法甚多。诸如:纪念屈原说;纪念伍子胥说;纪念曹娥说;起于三代夏至节说;恶月恶日驱避说,吴月民族图腾祭说等等。以上各说,各本其源。据学者闻一多先生的《端午考》和《端午的历史教育》列举的百余条古籍记载及专家考古考证,端午的起源,是中国古代南方吴越民族举行图腾祭的节日,比屈原更早。但千百年来,屈原的爱国精神和感人诗辞,已深入人心,故人们“惜而哀之,世论其辞,以相传焉”,因此,纪念屈原之说,影响最广最深。在民俗文化领域,中国民众把端午节的龙舟竞渡和吃粽子等,都与纪念屈原联系在一起。
秦 人 岁 终 祭 神 曰 腊 , 故 至 今 以 十 二 月 为 腊 ; 始 皇 当 年 御 讳 曰 政 , 故 至 今 读 正 月 为 征 。 东 方 之 神 曰 太 皞 , 乘 震 而 司 春 , 甲 乙 属 木 , 木 则 旺 于 春 , 其 色 青 , 故 春 帝 曰 青 帝 。 南 方 之 神 曰 祝 融 , 居 离 而 司 夏 , 丙 丁 属 火 , 火 则 旺 于 夏 , 其 色 赤 , 故 夏 帝 曰 赤 帝 。
东方之神曰太皞……故夏帝曰赤帝:古人以阴阳五行来解释自然现象,由阴阳组成八卦,其中坎、离、震、兑四卦分别代表水、火、雷、泽四种自然现象。又以十天干与金、木、水、火、土五行相配,甲乙属木、丙丁属火、庚辛属金、壬癸属水、戊己属土。
西 方 之 神 曰 蓐 收 , 当 兑 而 司 秋 , 庚 辛 属 金 , 金 则 旺 于 秋 , 其 色 白 , 故 秋 帝 曰 白 帝 。 北 方 之 神 曰 玄 冥 , 乘 坎 而 司 冬 , 壬 癸 属 水 , 水 则 旺 于 冬 , 其 色 黑 , 故 冬 帝 曰 黑 帝 。 中 央 戊 己 属 土 , 其 色 黄 , 故 中 央 帝 曰 黄 帝 。 夏 至 一 阴 生 , 是 以 天 时 渐 短 ; 冬 至 一 阳 生 , 是 以 日 晷 初 长 。 冬 至 到 而 葭 灰 飞 , 立 秋 至 而 梧 叶 落 。
日晷:利用日影测量时间的仪器。晷,日影。葭灰:用芦苇灰测量冬至时刻,是古代一种测量方法。在用布缦密封的房间内,放好测量用的律管,在律管的两端堵上芦苇灰,等到冬至时刻,阳气就会生长,将灰吹得飞起来。梧叶落:传说有一种金井梧桐,立秋时至,则落一叶。
祝融是在我国长期以来广泛祭祀的火神。据罗泌《路史·前纪》中说:“祝诵氏,一曰祝龢,是为祝融氏……以火施化,号赤帝,故后世火官因以为谓。”《史记·楚世家》:“重黎为帝喾高辛居火正,甚有功,能光融天下,帝喾命曰祝融。”传说祝融不但是管火的能手,而且发现了击石取火的方法,还发明了火攻战法。
祝融原名黎,传说他诞生在氏族社会,是氏族首领的儿子。黎从小就特别喜欢火,那时,燧人氏刚发明了钻木取火,人们对保存和使用火的知识很缺乏。有一次,他随父亲进行氏族长途迁徙,因带着火种走路不方便,他只带了钻木取火的石头。晚上,大家要用火了,黎却取不出火来,顿时气得他将取火的石头向山上扔去,不料石头落下来溅起了几颗火星。聪明的黎见了灵机一动,立即想出了新的取火办法。他采来晒干的芦花,用两块尖石头靠着芦花连敲几下,火星溅到芦花上,再轻轻一吹就冒起了火苗。这就是后来的击石取火方法。击石取火比钻木取火省力多了,更不用千方百计保存火种,因此,当时黄帝封他为火正官,并赐名祝融。
送穷之俗在唐代相当盛行,诗人姚合有诗《晦日送穷三首》,其中第一首云:“年年到此日,沥酒拜街中。万户千门看,无人不送穷。”从后两句可以窥见送穷风俗在当时已相当普遍。宋朝以后,送穷风俗依然流行。关于送穷的日期,有几种说法:《岁时广记》引《岁时杂记》说,是在“人日”(正月初七)前一天,即正月初六。还有一说是在晦日,即正月的最后一天,因据《文宗备问》说,“穷鬼”本死于正月晦日。送穷的日子虽各有异,但有一点还是共同的,即都是安排在正月新春进行。送穷风俗具体的仪式,据《岁时杂记》记载:“人日前一日扫聚粪帚,人未行时,以煎饼七枚覆其上,弃之通衢,以送穷。”韩愈《送穷文》中,提到要为穷鬼“结柳作车,引帆上墙”。这就是说,送穷时既要为“穷鬼”准备下象征性的车船,还要给“穷鬼”带上干粮。有的地方还有“以芭蕉船送穷”的做法。民间广泛流传的送穷习俗,反映了我国人民普遍希望辞旧迎新,送走旧日贫穷困苦,迎接新一年的美好生活的传统心理。
上 弦 谓 月 圆 其 半 , 系 初 八 、 九 ; 下 弦 谓 月 缺 其 半 , 系 廿 二 、 三 。 月 光 都 尽 谓 之 晦 , 三 十 日 之 名 ; 月 光 复 苏 谓 之 朔 , 初 一 日 之 号 ; 月 与 日 对 谓 之 望 , 十 五 日 之 称 。 初 一 是 死 魄 , 初 二 旁 死 魄 , 初 三 哉 生 明 , 十 六 始 生 魄 。 翌 日 、 诘 朝 , 皆 言 明 日 ; 穀 旦 、 吉 旦 , 悉 是 良 辰 。 片 晌 即 谓 片 时 , 日 曛 乃 云 日 暮 。
望:月满之日,日升,月落,遥遥相望,故称望日。魄:通“霸”,月初出或将没时的微光。旁:通“傍”。哉:通“才”。翌日:第二天。诘朝:平旦也。《左传》:“诘朝相见。”穀旦:好日子。穀,丰收之意。古时丰收之日就是最好的日子,故以穀旦称好日子。 曛:太阳落山的余光。
畴 昔 、 曩 者 , 俱 前 日 之 谓 ; 黎 明 、 昧 爽 , 皆 将 曙 之 时 。 月 有 三 浣 : 初 旬 十 日 为 上 浣 , 中 旬 十 日 为 中 浣 , 下 旬 十 日 为 下 浣 ; 学 足 三 余 : 夜 者 日 之 余 , 冬 者 岁 之 余 , 雨 者 晴 之 余 。 以 术 愚 人 , 曰 朝 三 暮 四 ; 为 学 求 益 , 曰 日 就 月 将 。 焚 膏 继 晷 , 日 夜 辛 勤 ; 俾 昼 作 夜 , 晨 昏 颠 倒 。 自 愧 无 成 , 曰 虚 延 岁 月 ; 与 人 共 语 , 曰 少 叙 寒 暄 。
曙:天将晓。三浣:古代官员每十天发一次俸禄,休息一次,洗衣洗澡,称为一浣。三余:即“夜者日之余,冬者岁之余,雨者晴之余”,指一切可以利用的闲暇时间。焚膏继晷:形容夜以继日地工作。膏,灯油;晷,日影。俾昼作夜:形容不分昼夜地寻欢作乐。寒暄:寒冷与温暖,意指相互问候、应酬之类的客套话。
可 憎 者 人 情 冷 暖 , 可 厌 者 世 态 炎 凉 。 周 末 无 寒 年 , 因 东 周 之 懦 弱 ; 秦 亡 无 燠 岁 , 由 嬴 氏 之 凶 残 。 泰 阶 星 平 曰 泰 平 , 时 序 调 和 曰 玉 烛 。 岁 歉 曰 饥 馑 之 岁 , 年 丰 曰 大 有 之 年 。 唐 德 宗 之 饥 年 , 醉 人 为 瑞 ; 梁 惠 王 之 凶 岁 , 野 莩 堪 怜 。
寒年、燠岁:寒冷的年份和暖热的年份,皆不正常之年景。泰阶星:由六颗星组成,古时认为这些星分别代表天子、诸侯、卿大夫和士庶人。泰阶星平正,天下就大治,称为泰平(太平);泰阶星斜则天下大乱。玉烛:古人认为烛龙之神主宰四季和白天黑夜,龙衔玉烛则时序调和。饥馑:谷不熟为饥,菜不熟为馑。醉人为瑞:时闹饥荒,无人酿酒。如果偶尔有人喝醉,大家都认为是祥瑞之兆。莩:同“殍”,饿死之人。
丰 年 玉 , 荒 年 谷 , 言 人 品 之 可 珍 ; 薪 如 桂 , 食 如 玉 , 言 薪 米 之 腾 贵 。 春 祈 秋 报 , 农 夫 之 常 规 ; 夜 寐 夙 兴 , 吾 人 之 勤 事 。 韶 华 不 再 , 吾 辈 须 当 惜 阴 ; 日 月 其 除 , 志 士 正 宜 待 旦 。
夙:早。除:去。
据《战国策·楚策三》记载,苏秦去楚国,三天才得以拜见楚王。谈话完了,告辞离开。楚王说:“寡人听说先生,如听说古人。如今先生不远千里地来靠近寡人身边,竟不肯留下来,我愿意听听你能说些什么。”回答说:“楚国的饭菜比玉还要贵,柴火比桂花树还要贵,见传话人如见鬼那么难,见大王您如同见天帝一样。如今臣吃玉又烧桂花树,多亏了鬼才见到天帝。”楚王说:“先生你去吧,寡人我已经知道你的意思了。”“玉粒桂薪”,米如玉,薪如桂,极言生活费用之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