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出版说明

《阅微草堂笔记》为清代文言笔记小说的代表作。作者纪昀(1724—1805),字晓岚,一字春帆,晚号石云、观弈道人,清代直隶献县(今属河北)人。父纪容舒为康熙五十二年(1713)举人,曾任云南姚安知府,为政有贤声,道德文章皆名于一时。纪昀天资颖悟,才华过人,幼年即有过目成诵之誉。乾隆十二年(1747)应顺天乡试,中解元。乾隆十九年(1754)中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历任英武殿纂修、功臣馆总纂、国史馆总纂、方略馆总纂、福建学政、三通馆提调、翰林院侍读学士、江南乡试副考官等职。乾隆三十三年(1768)因受两淮盐引案牵连,被发往乌鲁木齐佐助军务。三年后召还,任《四库全书》馆总纂官。后任翰林院侍读学士、文渊阁直阁事、起居注官、詹事府詹事、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等职,官至礼部尚书、协办大学士,加太子少保。卒谥文达。主持《四库全书》修纂十余年,撰有《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河源纪略》、《历代职官表》、《史通削繁》等,后人另辑有《纪文达公遗集》。《阅微草堂笔记》为其晚年所作,共二十四卷,卷各有目,自乾隆五十四年(1789)至嘉庆三年(1798)陆续写成。嘉庆五年(1800),其门人盛时彦为之校订合刊,定名为《阅微草堂笔记》。

《阅微草堂笔记》由一千一百多则故事汇集而成,题材宏富,几乎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作者以谈狐说怪之笔,揭示出众多的社会弊端,如官场的黑暗、道学家的虚伪、民生的疾苦及妇女的悲惨命运等,给人以强烈的印象。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中曾称赞作者的批判精神和讽刺技巧,指出其于道学不情之论,“每设疑难,揭其拘迂,此先后诸作家所未有也”。当然书中亦有议论过多,令人生厌者。尤其是宣扬封建礼教、奴隶道德、因果报应等内容,无疑是历史的糟粕,应予摒弃。至于书中大量篇幅涉及神鬼狐怪,这是魏晋六朝以来笔记小说的传统,当然也与作者有神论的世界观有关;但也应看到其中有借鬼狐而说人事、托寓言而寄感慨者,作品的精华正在于此。

虽然纪昀把“有益于劝惩”和“不乖于风教”作为《阅微草堂笔记》的写作宗旨,但作品以自身的形象性超越了作者的主观框限,令人含咀不尽。“叙述复雍容淡雅,天趣盎然”,“隽思妙语,时足解颐”(鲁迅《中国小说史略》),作者的文笔确是第一流的,对当时及后世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此次点校,以道光十五年刊本为底本,并择要参校民国以来数种刊本,改正了若干错讹。限于点校者之水平,疏失仍在所难免,深祈读者予以指正。 8rlu+XCcUPZDE2BZtnJXuyPwZQvwUpW3RzGZbBvoWcq5T64WOF5eUoXklEwAjEwy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