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元曲余音绕平阳|

|临汾市地图

临汾市古称平阳,地处吕梁山脉与太岳山脉环绕的盆地之中,北依晋中市,东边毗邻长治和晋城两市,南面连接运城市,西边与陕西省隔黄河向望,汾河从北向南纵贯而过,因此得名临汾,这里现在是一个地级市,下辖17个县市区。临汾市区所在地即为昔日的平阳府城池故地。那时的临汾古城形如卧牛,墙高壕深,号称卧牛城,是山西南部经济、军事和文化的重镇,也是北上幽并,南下中原,西取关中的枢纽之地。尧帝都于平阳,便是指的这一地区,所以临汾是中华文明最早的发祥地之一,在西周时就已是晋国的京畿之地,隋朝开皇三年(583)年,始称临汾,之后沿用至今。历朝历代都曾在临汾留下过动人的故事,既有金戈铁马的厮杀,也创造出了璀璨的文明。而这一地区现存古迹中,尤以元代遗留至今的古戏台最为出众,这也是著名的元曲曾经盛极一时,具有广泛社会影响力和生命力的真实见证。

元曲包括杂剧和散曲两种形式,以杂剧影响力最大,是在宋代滑稽剧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戏曲表现形式,继承了诗词的清丽高雅,音韵也和谐婉转,在中国历史上与唐诗、宋词有着相并列的独特艺术地位。元代时社会黑暗,读书人地位低下,使元曲成为了文人抒怀咏志、针砭时弊的一种宣泄方式,因而也具有了更广泛的社会生命力,逐渐成为民众喜闻乐见的一种全新艺术形式,影响力可谓一直延续到今天。诞生了如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白朴这样的代表人物。家喻户晓的《窦娥冤》就是元曲的代表作之一,六月飞雪的感天动地至今仍令人唏嘘不已。

宋元以来的戏台也称舞楼、舞台、乐亭、乐楼,全国元代戏台保存至今的仅有不足10座,而且几乎全在山西南部,临汾地区就拥有半数以上,其中有三座就位于临汾市区西北方向。在同一区域有如此多的元代戏台幸存,除了运气因素外,也说明当年戏台的数量一定是相当可观的,更反映了临汾地区在元朝时期杂剧的繁荣和影响力的广泛,不愧为中国戏剧重要的发源地之一。而且这些戏台是分散在乡村之中,又都体量庞大,造型精美,堪称建筑杰作,是那个杂剧盛行时代辉煌灿烂文明最好的实证。 1cif5Mn+9P/jWpliFU/WcLs8q/mIh+DK2HuCXp5TrOsFJ1w0AFR3H6Dg58mcbP2y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