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西李村观音庙|

在广大农村里数量曾经最多的庙宇主要是关帝庙、土地庙、观音庙之类,甚至达到了村村皆有的程度。随着佛教本土化和神佛世俗化,佛教里的观音菩萨和道教里的圣母、娘娘之类神仙在民众心目中的形象越来越趋于近似,都是一种博大慈爱的女神,能够给遭受苦难的人以关怀和精神寄托,可以解危济困、医治疾病,乃至赐予子女。至于观音有三十多种化身,其中有送子观音之身,就是佛教在漫长的本土化进程中被充实完善出来的。这一职能使本来就已家喻户晓的观音菩萨更加深入人心,与人民的繁衍生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乃至后来民间逐渐把道教的送子娘娘和送子观音混为一谈,令其成为万民心中无所不能的贴心保护神。在北方只要有村庄,就会建观音庙,若无法建专门的观音庙,也一定会在别的庙里留有观音的位置。

但与此同时,即使专门的观音庙也多数都不大,基本和民间的娘娘庙、奶奶庙差不多,更有许多小村仅建一座单开间的硬山小屋供奉观音,与名山古刹的正规寺院规模根本无法相比,但胜在数量的庞大和惊人的覆盖程度。这反倒说明观音再也不是由西域沿着丝绸之路传入中原的那个异域的伟岸男神,已经彻底演变成了万民之母般慈爱的庇护者,如自家保护神一般可以随时随地为民播撒恩德。洪洞县辛村乡南部的西李村中就有这么一座古老质朴布局紧凑的观音庙,隐藏在村舍的深处,显得低调而神秘。

这座观音庙坐西朝东,现在仅存正殿和献亭两座建筑。正殿是一座三开间硬山顶大瓦房,献亭为单间四柱十字歇山顶结构,两座建筑屋檐相抵紧靠在一起,亭前歪斜地生有一株细瘦的古柏,这就是观音庙的全部了。看碑刻记载,这座小庙创建于元末明初,从献亭的风格来看也的确如此,这样的献亭在晋东南地区的寺庙中较为常见,至于硬山房正殿早已是民国风了。原来这座庙前面应该还有山门或戏台之类建筑,不会把献亭临街而建。现代人有了更多的精神寄托和求助渠道,观音庙的繁华早已远去,能够勉强保存下来的,也已经逐渐被人们所淡忘,甚至本地人也不再留意。我对这座小庙印象最深的便是端庄精致古风犹存的献亭了,哪怕在这个大村里转来转去找了好久才找到它,也还是深感欣慰。

|山西省洪洞县辛村乡西李村观音庙

朝阳温暖地照在背上,让我像田里的秧苗一样不断地抻着懒腰,感到浑身都舒坦极了,伴着斜对面老乡们叮叮当当盖新房的嘈杂之声,我将观音庙此时的样子描绘记录了下来。 ss8F029+Gpy3URbIYSVvqyaMKPw2ZaCvBrcC87dWvmQ2VXUJnueHsyJ/zkvhdqx6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