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早觉村北门楼|

从洪洞县前往广胜寺的途中有个早觉村,村子不大,路边倒有一座不小的城楼,与那些贴了瓷砖的水泥小楼房拥挤在一处,体量竟然不落下风,而且古朴传统的造型更是马上就从那些僵直的板块式房屋包围中脱颖而出,于是走进村中,不需打听,我直向这座城楼奔过去。

城楼下部是高大坚厚的城台和门洞,上部建有一座面阔进深各三间、重檐十字歇山顶的两层木楼阁,下层设回廊,楼北面开窗,南面开门,十字歇山顶高高隆起,比旁边的小二楼还高出好大一截。看建筑风格,应该是清代所遗留,但很显然村里也进行过一些修缮,许多装饰细节已经被改变,整体外观则古意依旧。

看这座城楼的雄伟、城台的厚重和门洞的幽深,当年的城堡应该规模不小,等级不低。门洞外侧上部镶嵌有一块青石匾额,上书三个大字“营田堡”,下款为“嘉靖二十四年(1545)十一月吉旦立”。仔细看洪洞县地图我发现,在早觉村以东不远处还有个村子名叫营田庄,那么这两个营田有什么联系呢?经查阅清代《赵城县志》发现这一带正是元、明两朝的营田里所在地。明成化版《山西通志》云“大德癸卯(1303)秋八月河东地震,营田东北山摧阜移,其土之奋怒奔突数里,跨涧湮谷,直抵营田。”指的是在元代大地震时候,大约在今天广胜寺以北的郇堡村附近霍山余脉大面积崩塌,形成的地滑向西南倾泻而下,一直到达了早觉村所在的营田里一带。那可真的是地崩山摧,排山倒海,沿途村舍人家瞬间被吞没无存。

《元史·孝友一·李忠传》则说了个跟此次地震山崩有关的故事,“李忠,晋宁人(元代地震后改平阳路为晋宁路,即今临汾一带,下辖包含洪洞、赵城等地),幼孤,事母至孝。大德七年八月,地大震,郇堡山移。所过居民庐舍,皆摧压倾圮。被坏房屋一万八百区,人民压死,不可胜数。惟将近忠家,分为二行,五十余步复合,忠家独全。”据清光绪版《山西通志》记载,元代赵城县教谕李崇德曾为之立“李忠孝感碑”,碑文有“李忠,营田里人”。也就是说这件惊人的故事就发生在今天的早觉村一带,巨大的滑坡到了李忠家附近竟忽然裂成两半而过,五十余步外又重新合拢,营田里只有李家幸免于难。“李忠辟震”成为激励仁孝的故事一直流传下来,并有诗曰“李忠事母,地震山移。民庐尽毁,至孝独遗。”而明代之后的营田庄或是营田堡都是重新在滑坡的山体上修建的。

|山西省洪洞县广胜寺镇早觉村北门楼

那营田堡又是什么时候改称早觉的呢?据传说因村南有一条大河名叫涧河,在清朝同治年间曾经泛滥成灾将村庄冲毁大半,恰逢洪水将要袭来前有人提早发觉,于是通知乡亲及时撤离,后来人们就将村子叫做早觉了。 1pO2+/jgiUTTrdBdZdhaKt9rrDidYNnTPN9qD+bwmsbDDeO1ASyvGRWrdDtPGACI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