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与其文胜而失其实,毋宁质胜以存其真

爆竹声中一岁除,新桃总把旧符换。过了年,蔡东藩又来到上海,走进汤寿铭的办公室,把一百二十回《民国通俗演义》书稿递到了汤寿铭手中。

汤寿铭喜出望外,拉着蔡东藩的手说:“这下可好了!你再不来,读者都快要闹到书局来了。哎,也怪我自己,上次那事没有处理好。”原来,民国演义前两卷付印后,许多读者都等着往下看。等得时间长了,就往书局写信催促。

“哦,今天我做东,算是对蔡先生的赔礼,也感谢蔡先生为书局送来及时雨。弃疾,你也一起去。”汤寿铭说道。

蔡东藩这才瞥见边上还坐着一个人。此人身穿长袍,身材瘦长,三十来岁左右。那人站了起来,向蔡东藩拱了拱手道:“敢问,先生莫非就是蔡东藩?”

“正是鄙人。你是……”蔡东藩也拱手道。

“在下许廑父。说来,我们还算得上同乡。”

“哦,你就是人称‘许一万’的许先生,失敬失敬。”蔡东藩欠腰道。

许廑父,名与澄,字弃疾,萧山浦沿人。他游历甚广,先是奔走军政界,谋升斗之食。1920年,得亲戚帮助,南下广东,任粤都莫荣新秘书,后因陈炯明倒戈,莫荣新被迫下野,他又回到上海靠写作为生。其作品多以言情为主,文笔快捷,据说一夜可得万字,以致在小说界搏了个“许一万”的名声。

同是写书人,席间蔡东藩就和许廑父谈论起小说来:“许先生,我不敢苟同你们鸳鸯蝴蝶派的小说主张。”

“请蔡先生指教。”许廑父谦逊地说。

蔡东藩也毫不客气,说道:“你们的作品不是才子佳人式的言情小说,就是铁马金戈式的武侠小说,或者是揭秘猎奇式的社会小说,内容不可谓不庸俗,这于社会又有何益呢?”

“蔡先生,我很敬佩你。你的历史演义小说以史为本,并敷演其大义,可起到以史为鉴、教育民众的目的。但是,蔡先生,我也不得不说,其实小说的功能应该是多方面的,除了教育功能,尚有娱乐、消闲功能,不过各人的看法不一而已。更何况我们的小说也在劝民众弃恶扬善啊。”

“这倒也是。”蔡东藩沉默了。

可许廑父却有些不依不饶,又说道:“蔡先生,演史也少不了虚构。你的历史小说是不是也该放放足,多敷演些情节,或许更能取得使人目骇神夺、如痴似醉的效果?”

“呯”的一声,蔡东藩拍案而起,愤然言道:“正史尚直笔,小说尚曲笔,体裁原是不同!当今世人之所以厌烦阅读正史,正是因为曲笔的小说太多的缘故。可徐懋功未作军师,李药师何来仙术?敷演些子虚乌有的情节,增人知识则不足,乱人心术却有余!演义者,正史之佐翼也。与其文胜而失其实,毋宁质胜以存其真。”

“百花宝卷初放开,诸佛悠悠家中来。两位,走,我们听宣卷去。”汤寿铭见两人争论不休,便拉起俩人的手,去了另外的茶楼。

宣卷,是“宣讲宝卷”的简称,原为宗教的“俗讲”形式,后转为说唱世俗故事为主的娱乐性文艺形式,清末流行于绍兴及其周边农村。蔡东藩只听说过这一文艺形式,却未曾身临其境,倒也十分有兴致。更让他诧异的是主宣人竟然是天乐乡人。

汤寿铭介绍说,我们这位同乡,名叫王宝庆,是天乐乡墅上王村人,幼年丧父,随继母靠耍技艺进入上海“十里洋场”。不久,继母病故,幸为街头艺人罗禹卿收留,学习宣卷,才有了生计。

听罢王宝庆的身世,蔡东藩回想自己的当年,不由地唏嘘长叹。

却说三人进了茶楼,只见楼内顾客寥寥。三人挑了个座位坐下,刚点好了茶水,乐队已奏响了乐曲。奏毕,“啪”的一声醒木脆响,王宝庆开始说唱宣卷了。

蔡东藩三人一边品茗,一边听说唱,已是把那场争论置于脑后了。两个多小时后,王宝庆已唱到了“今且宝卷暂停歇,再把弥陀念几声,愿以此功德,普及与一切,消灾增祝寿,念佛保延生。”

蔡东藩本想与王宝庆叙一叙乡谊,却见台上已忙着收拾行当了。汤寿铭告诉蔡东藩,这是要转场了。

蔡东藩听了,心中暗叹道:“再多把弥陀念几声,又怎能增人福寿呢?唉,即便儒者也以治生为第一义啊。”他怎么也没有想到,王宝庆后来成了苏州文书的创始人,其作品被多家电台看好,灌制了许多唱片。

无丝竹之乱耳,有案牍之劳形。蔡东藩一回到临浦,顾不上疲累,就开始构思起了宋史演义。

一日,蔡东藩正写完宋史演义的“总帽”,孔孝赓、何丙藻又捷足先登来看“演义”了。

“蔡大才子,宋史开笔了吗?”何丙藻问道。

蔡东藩微微一笑,说:“得国由小儿,失国由小儿。正揭了衣领,提了纲呢。”

“宋朝的故事可多了,狸猫换太子多精彩啊。”孔孝赓端起茶杯,抿了口茶。

谁料孔孝赓此言一出,引得蔡东藩哈哈大笑。蔡东藩笑罢,摇头说道:“谬谈!何来狸猫换太子?又关包拯什么事?”

孔孝赓不解地问道:“蔡兄,为何这般说?”

“仁宗认母,史书确有所载。可刘后并没有用狸猫换太子,所作所为也可圈可点,只是割断仁宗母子之情实属不近人情。仁宗认母时,包拯还只是一介布衣。捕风捉影,岂能尽信?”

何丙藻点了点头,而孔孝赓却有些不甘心,说道:“多好的一则故事,被你否了。那水泊梁山的故事呢?”

蔡东藩把茶杯轻轻一放,说:“宋江确有其人,可并不似《水浒传》中有那么大势力、大经营。且据宋史载,张叔夜降宋江于海州,而《水浒传》中却通篇没有‘海州’二字,这岂非咄咄怪事?山阴俞万春之《结水浒全传》又写宋江被张叔夜擒拿正法,杭城又确有张顺祠、武松墓,既已被灭,又怎来杭州?”说到这,蔡东藩自己也陷入了思考。

“瞧瞧,照蔡兄这么一说,《水浒传》又打折扣了。那你的‘宋史演义’中不记了?”孔孝赓偏着头抽起了烟。

蔡东藩听了,微笑着说:“水浒、红楼,无非假托,明眼人取而阅之,钩深索隐,煞费苦心,还不能洞烛靡遗,何况一孔之士?我写‘演义’,虽言通俗,却力求确凿。宋江之事我必然要写的。”“好。再过些日子,来看你蔡兄的‘水浒传’。”孔孝赓拉着何丙藻的手告辞而去。

望着孔孝赓怏怏不乐离去的模样,蔡东藩若有所思。一会儿,他捉笔写道:

若夫宋代小说,亦不一而足,大约荒唐者多,确凿者少。龙虎争雄,并无其事,狸猫换主,尤属子虚;狄青本面涅之徒,貌何足羡?庞籍非怀奸之相,毁出不经;岳氏后人,不闻朝中选帅,金邦太子,曷尝胯下丧身?种种谬谈,不胜枚举。而后世则以讹传讹,将无作有,劝善不足,导欺有余。为问先民之辑诸书者,亦何苦为此凭虚捏造,以诬古而欺今乎?此则鄙人之所大惑不解者也。夫以官书之辞烦义奥,不暇阅,亦不易阅,乃托为小说演成俚词,以供普通社会之览观,不可谓非通俗教育之助;顾俚言之则可,而妄言之亦奚其可乎? FDcfz66Jl+OSO7WyjNVjpchDWZhSSRGJt5WrJEp5qE3uNvKrCVu0fK0m5sh2DEgT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