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声爆竹,又是新年。小镇习俗,过了年,镇上便会演大戏。韩氏拉着蔡东藩到大庙看戏。
大庙建于明朝后期,供奉水神张老相公。张老相公即宋人张夏,出生于今萧山楼塔、河上一带。北宋景范年间,出任两浙转运使。当时,钱塘江两岸海塘年久失修,洪水泛滥频繁。张夏到任后,首次将原用木柴、泥土垫筑而成的江塘改建为石塘。他死后,被朝廷追封为宁江侯、护塘堤侯。萧山人民为了纪念他的治水功绩,尊称其为张老相公。
大庙前面是万年台,高约二米,是个过街台,台下走人,台上演戏。大庙与万年台之间的道地上,热闹非凡,有看相测字的,有变戏法魔术的,有卖武膏药拉场子的……很像上海的城隍庙。
这次,万年台上演的是绍兴大班《龙虎斗》,说的是宋太祖赵匡胤亲征河东,轻信奸臣之信,错杀手下大将呼延寿廷。后呼延寿廷之子呼延赞为父保仇,兵围御营,迫使宋太祖杀了奸臣的故事。
在高亢激昂的唱腔声中,蔡东藩瞥见几名后生也在津津有味地看戏,眉头渐渐锁了起来。他暗忖道:“刚日读经,柔日读史,可如今的后生小子读经史未及终帙,就昏然思睡了,能令他们流连忘倦之书,非淫词,即艳说,怎不让人忧虑啊?似今日之戏文,宋朝何来这出龙虎斗呢?当因势利导,普及正史,为教育之一助也。”
看完了戏,夫妻俩沿着西江塘街回家。一路上,韩氏说着这戏那里演得好,那里又看得自己落泪了,满是兴奋。可蔡东藩却只是“嗯,嗯”地胡乱应着。
过了一会儿,俩人走上了戴家桥。蔡东藩突然停下了脚步,手扶石狮子,自言自语道:“对,提纲挈领,编本全史吧。”
这韩氏是如坠云雾之中,问道:“什么全史?”
“这个,你不懂。”说完,蔡东藩加快了步伐。
回到家中,蔡东藩就从书箧里找出《二十四史通俗演义》读了起来。读完全卷,他批注道:
事依正史,语若新闻,约而能赅,俗不伤雅,得失为之了然,妇孺亦能晓,深有合于通俗教育之宗旨者。
独惜吕氏此书,迄于有明。自明至今,中隔清代,相距又二百七十余年,其间沿革变迁更仆难数。古人有言,知今不知古,谓之盲瞽;知古不知今,谓之陆沈。有吕氏之二十四史演义以饷后生小子,盲瞽之病,庶几可免,其如尚患陆沈何也!
原来《二十四史通俗演义》,又名《纲鉴通俗演义》,为清雍正初年吕抚“越十寒暑”著述而成。据民国八年金城修《新昌县志》载,“吕抚,字安世。性至孝,早丧父,竭力事母。……喜藏书,与兄析产不受广厦腴田,独捡集遗书以去。又自购益之,筑逸亭藏其中,恣意翻阅,遂精于天文、地舆、兵法,性理皇板之学。思见诸用而不得,遂广集名流,以著述为事。成书甚伙……”
吕抚的这本《二十四史通俗演义》基本上是采摘取材于二十四史和纲鉴,“能统二十四史事实,说得原原本本;至其中条分缕析处,亦复一线穿成”,于雍正元年付梓后名噪一时,时人称之“为史学界另开生面”。
《二十四史通俗演义》分四十回,终于明末,因此蔡东藩有恐患陆沈之叹。于是,他为此书增入了七回清史,续至清帝退位。
原书的史前部分,基本采用了《山海经》等书的神话传说,如盘古开天地、共工触不周山、女娲补天等。蔡东藩在增订时,认为这些虽属有所依据,究之事涉荒唐,徒滋迷信,因此他多予以删节,或即使载入旧谈,亦加以辩驳。如他在第一回中说:
小子以为天地未分,山河自载,所生盘古,何自立足?是与西史所载亚当、夏娃之造作,同一虚诬,不待辩而自明矣。
在第二回中写道:
或谓共工氏头触不周山,山崩,天柱折,地维缺,娲皇炼五色石补天,天体乃固。是实不经之说,共工氏之力虽大,何至举首触山,山被崩坼;娲皇虽明,不过一妇人耳,岂能飞上太空,炼石补天。且天为空气所凝聚,恢恢浩浩,覆帱无垠,试问何从补起。是皆后世谀颂太过,谬为神奇,不值一辩。
一日,蔡东藩正增订着《二十四史通俗演义》,有人找上门来。蔡东藩一看,觉得来人有些面熟,只晓得此人住在镇上,却叫不出名字来。
来人见了蔡东藩,说明了来意:“蔡先生,我一乡下亲戚想求你为他写个墓碑。”
蔡东藩从小就练笔,半辈子来又笔不离手,字写得很是不错,常有人上门求字。给人家写字,蔡东藩有个脾气,举凡是贫穷人家来求字,他都应承了,且分文不取,而对那些胸无点墨却又想附庸风雅的人则不屑一顾。
这回,他一听是乡间农民要他写墓碑,当即二话没说,提笔就写。来人见蔡东藩的字写得娟秀飘逸,颇具功力,禁不住脱口而出:“蔡先生的字真当好,怪不得镇长托我来求!”
来人没有想到,他话刚一出口,蔡东藩就搁下了笔,拿起宣纸就要撕去。来人急了,急忙上前护住,并从怀里掏出十块大洋,说:“蔡先生,你就算帮我吧,我也有事要求镇长呀!”
蔡东藩一看来人那惊慌失措的样子,心软了,说道:“这镇长要为先人立墓碑,你就让他拿四十块大洋来换。”
来人赶忙折好字放进自己胸前,说:“蔡先生别生气,我一定让他拿四十块大洋来。”
后来,那人果然送来了四十块大洋,蔡东藩只微微一笑就收下了。
晚饭时,韩氏对蔡东藩说:“东藩,你不妨多写些字,赚几个钱,也可补贴家用啊。”
“卖字,这不折了我的人格了!”说完,蔡东藩放下碗,“咚咚”上楼去了。
“真是个书呆子!”韩氏“啐”了一口,只得把饭端上楼去。
此时,蔡东藩已在为《二十四史通俗演义》作结了。他赋歌曰:
浑沌之世不可稽,
盘古氏出乃有史。
天皇地皇人皇氏,
名曰三皇居上世。
太皞炎帝及轩辕,
唐虞绍之为五帝。
夏商周秦西东汉,
后汉魏吴三国判。
汉亡于魏魏禅晋,
晋又平吴全国定。
扰西晋者为五胡,
中土分外南北隅。
南为东晋居江左,
宋齐梁陈踵其都。
北则五胡而后魏,
东魏西魏分为二。
东传北齐西禅周,
周又并齐禅隋帝。
隋能灭陈号混一,
曾几何时禅唐室。
唐祚终兮为五季,
梁唐晋汉周相继。
宋代周兮海宇平,
中南渡兮迫于金。
并金灭宋是蒙元,
统摄华夷九十年。
明逐元兮一统定,
李闯陷京思宗殉。
清兵入关驱流寇,
十主相传专制久。
民军崛起清社倾,
首创共和兆太平。
歌罢,蔡东藩惬意地抽了一袋烟,又拿出一张纸,打算给会文堂书局写信。这时,孔孝赓来了。
“蔡兄,书写成了吗?”
蔡东藩拿出了书稿,孔孝赓翻阅了一会儿,就说:“蔡兄,我是无事不登三宝殿啊。有事求你来了。”
蔡东藩一听,忙说:“孔兄,上一次《清史演义》你帮了大忙,我还没好好谢你呢。什么事?你尽管说来。”
孔孝赓拿出了水烟袋,装了一壶,点燃了,慢条斯理地说:“这事啊,还真跟《清史演义》沾边。蔡兄,你还记得吗?上次我就是借大东书局放出风去,会文堂书局才出版了《清史演义》,狠赚了一票,大东书局不甘心啊。也不知这大东书局是怎么知道你在增订《二十四史通俗演义》的,就托人找到了我,想出版这本书。蔡兄,你以为如何?”
“会文堂书局已出版了我几部书了,这恐怕不好吧?”蔡东藩犹豫了。
“你呀,真是个书呆子!几家书局想出版你的书,不是更好吗?你老是让会文堂书局出你的书,他们不会杀价?何况,我也得卖个人情,不是?”孔孝赓“咕咕”地吸了几口水烟。
蔡东藩虽然觉得这样做不地道,可也不能拂了孔孝赓的面啊。《清史演义》能够出版,多亏了他啊。于是,他答应了孔孝赓。
孔孝赓见“顽石”点了头,就开起了玩笑:“蔡兄,你写的书,我是第一个读者。说来惭愧,我还没付过你看书钱呢。”
蔡东藩也被逗乐了,说道:“那好,今天你把水烟壶留下吧,权当你的看书钱。”
“行,行,我不亏本。”说着,孔孝赓就把水烟壶放在桌上,告辞了。
蔡东藩把增订好的《二十四史通俗演义》改名为《中华全史通俗演义》,共四十八回,计四十七万字,寄给了大东书局。后此书再版时,又改名为《历朝史演义》。
《中华全史通俗演义》一经发行,又是畅销书市。这下,会文堂书局的经理坐不住了,专程派人来到临浦,与蔡东藩订下了约定,书局每月给蔡东藩寄六十元大洋,蔡东藩能写多少就多少,写出的书全由会文堂书局出版。
后来,蔡东藩就通过邮局收到会文堂书局的每月汇款,他的书稿也从邮局寄出。蔡东藩夹着书稿到邮局寄书稿和去邮局领汇款,当时也成了小镇的一道风景。
历朝史演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