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能力

记得有一阵子俄罗斯总统普京有点烦,好多天都没有露面,说法很多,心情不好是肯定的。石油价格持续走低,俄罗斯要维持收支平衡很困难。油价高企的黄金岁月已经过去了,评论家说,俄罗斯没有珍惜机会,改变过度依赖油气资源的格局。油气资源丰富难道有错吗?经济学上不是说要按照比较优势来发展吗?此一时也,彼一时也。油价好的时候自然应该出口猛赚外汇,油价低迷的时候就应该另辟蹊径。然而,说来容易,做起来难,沙特存了上万亿美元的石油收入,一直想实现经济多元化,至今也没有什么起色。当然也有成功者,19世纪中,智利靠出口制造火药的硝石,赚得盆满钵满,成为世界富国。随着德国的化学工业能够合成这种材料,它又几乎一夜之间成了穷国。德国没有资源,但它有创新能力,能够超越资源的约束。

德国的创新能力怎么来的呢?究其根源,就是德国发达的教育,19世纪中后期,德国的教育执世界之牛耳。因为科研能力雄厚,所以能够化不利为有利。当今世界,处在世界顶端的都是教育最为发达的国家,流行的是知识经济,以创新为中心,引领世界的发展方向。作为世界霸主的美国拥有世界最佳大学前25名中差不多20个席位。石油危机没有威胁到美国,因为美国突破了从油页岩中提取石油的技术,其成本堪比海上采油。创新能力或许受制于许多因素,但直接来源是教育。

史前时代会如何呢?那个时代说不上有什么教育系统,是否意味大家的适应能力都一样呢?毫无疑问,答案是否定的。不同时代、不同地区会有差异。史前时代也有知识需要传递,不过是通过口口相传,需要经验的积累。要积累足够的经验,至少需要活得足够长,所以寿命,从人均寿命到某些个体的高寿都是需要的,寿命是积累知识的条件之一。整个人类的进化史,也是一部寿命延长的历史。即便是在当代社会,教育体系已经取代个体的经验积累,我们不得不承认经验仍然是宝贵的财富,尤其是在高风险的活动中,比如战争,再多的教育训练都无法取代上过战场的经验。而在史前时代,狩猎就是跟高风险猎物的搏杀,经验至关重要;采集是跟有毒植物的搏杀,“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经验是王道,没有经验,就没有足够的知识。这么说,总嫌笼统,不过用以判断两个人类种群命运的时候,就相当具体了。如果一个群体的寿命总是长于另一个群体,那么所积累的经验知识将会逐渐递增,放在考古的时间尺度(动辄数以千年)来看,分化就会发生,一个群体走向繁荣,另一个群体走向灭绝,就好像解剖学上的现代人与尼安德特人的命运一样。

当然,不能简单地说,活得长一定就会有更多的知识,活到混沌无知的状态并不罕见,非但不能传递知识,可能还有负面的影响。“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是有史以来的教育良策。史前时代无书可读,大自然与生活就是最好的书,行万里路则是可以实现的,可以更好地接触多样的大自然与生活。所以在狩猎采集时代,流动范围比较广阔,接触环境更加多样的人群,就更有可能获得丰富的知识。不过需要注意的是,狩猎采集群体并不都是一模一样的。那些更多依赖动物狩猎的群体,相对于主要依赖采集的群体来说,流动性更高,活动范围更广。其中热带地区的狩猎者因为植被茂密,行动不便,活动范围相对较小;寒带地区的狩猎者活动范围最大,但地理景观单一;温带森林草原地带正好是中间地带,狩猎者活动范围较大。不过更重要的是,温带森林草原地带食草动物众多,种类却相对有限,某一种动物的数量可能非常大,这就为狩猎提供了有利条件。捕猎那些大型食草动物是相当危险的,需要较多的人,尤其是有经验的人协作。寒带地区生育率低,人口少;热带地区生育率高,但疾病压力大,群体的平均寿命短,积累的经验有限。因此,温带森林草原地带拥有寿命更长的、更偏向狩猎的社会群体,这样的群体更有利于积累经验知识。

地区之间的差别存在于生计方式、寿命、社会组织程度(狩猎大动物)、生活范围等方面,由此带来经验知识积累上的差异。还有一点需要补充,那就是交通便利的地方更有利于获得信息,所谓便利就是指行动成本较低,比如史前时代,便于舟楫往来的河流湖海边缘地带,交通更便利一些。就像古希腊,爱琴海上岛屿密布,便于往来,加之其自身经济不能自给自足,需要贸易交换,古希腊文明之所以能够那么辉煌灿烂,是因为交换物品的同时也交换知识。旧石器时代晚期革命比较明显的地方也首先见于温带森林草原地带,这里景观开阔,人们行动便利,加之猎物丰富,所以率先完成“文化的革命”也就不难理解了。

不同时期的区别更加明显,最早的人类只有一些简单的工具行为,可能比黑猩猩稍稍复杂一点,人类祖先也只能生活在热带区域。到了直立人阶段(现在似乎有证据表明可以早到能人阶段),人类扩散到欧亚大陆温带地区,除了人类与生俱来的冒险基因之外(所有生命都要尽可能扩大生存的范围),制作工具的能力、社会协作能力等是保障条件。我不知道此时的人类如何来积累知识与技能,以及如何传递它们,总之,这个过程是极其缓慢的,从石器工具的变化上来看,历经数十万乃至上百万年,最简单的砾石工具才进化为手斧工具,而且不是所有的地方都是如此。以至于我们至今都不能肯定这是不是一种技术上的进步,因为有些地区把最简单的砾石工具一直用到旧石器时代晚期。此时发生了文化大爆炸,有了明显的艺术品或象征之物,我们可以肯定地说,人类此时有了语言,有了符号系统,可以储藏包括经验知识在内的信息。一代又一代人可以不断积累,技术日渐复杂,传承也有了可靠的途径。人类的生存能力越来越依赖学习,掌握前人所积累的知识。现在有证据表明非洲有更早的文化大爆炸的证据,但是它在欧亚大陆仅发生于距今四五万年,是我们没有发现,还是说这一能力在非洲还不够成熟,所以传播到欧亚大陆的时间比较晚?

当代社会更加依赖学习,一个个体从出生到真正能够从事较为复杂的工作,至少需要专门学习二十年,即使在工作之后,还需要继续学习。不学习,就跟不上时代变化的步伐。于个体而言,打好知识基础,培养学习能力,努力训练自己,是应对变化的基本策略。于群体而言,保持开放、系统、多元、可持续(终身的)的教育体系是保持高度竞争力的基本条件。与之相反,封闭、支离、单调、有限的教育体系是很难培养出高素质人才的。当我们回顾了人类史前史之后,也不难看出,什么是真正的能力,什么才能保证我们具有高度的适应能力。想到这里,不禁有了一个梦想,这个梦龚自珍先生早就做过,“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只是我们不想求助于天公,因为我们知道应该怎么做! 0YtrfKgsFxfRFfx7XRnSsGyyW6VMBanCSumGj0SgnlHUygqsHsL+1WwZqK0h6aBG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