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文化:中国与世界”新论
缘起

百年前,梁启超曾提出“中国之中国”,“亚洲之中国”,以及“世界之中国”的说法。进入21世纪以来,关于“世界之中国”或“亚洲之中国”的各种说法益发频频可闻。

但所谓“中国”,并不仅仅只是联合国上百个国家中之一“国”,而首先是一大文明母体。韦伯当年从文明母体着眼把全球分为五大历史文明(儒家文明,佛教文明,基督教文明,伊斯兰文明,印度教文明)的理论,引发日后种种“轴心文明”讨论,至今意义重大。事实上,晚清以来放眼看世界的中国人从未把中国与世界的关系简单看成是中国与其他各“国”之间的关系,而总是首先把中国与世界的关系看成是中国文明与其他文明特别是强势西方文明之间的关系。二十年前,我们这一代人创办“文化:中国与世界”系列丛书时,秉承的也是这种从大文明格局看中国与世界关系的视野。

这套新编“文化:中国与世界”论丛,仍然承继这种从文明格局看中国与世界的视野。我们以为,这种文明论的立场今天不但没有过时,反而更加迫切了,因为全球化绝不意味着将消解所有历史文明之间的差异,绝不意味着走向无分殊的全球一体化文明,恰恰相反,全球化的过程实际更加突出了不同人民的“文明属性”。正是在全球化加速的时候,有关文明、文化、民族、族群等的讨论日益成为全球各地最突出的共同话题,既有所谓“文明冲突论”的出场,更有种种“文明对话论”的主张。而晚近以来“软实力”概念的普遍流行,更使世界各国都已日益明确地把文明潜力和文化创造力置于发展战略的核心。说到底,真正的大国崛起,必然是一个文化大国的崛起;只有具备深厚文明潜力的国家才有作为大国崛起的资格和条件。

哈佛大学的张光直教授曾经预言:人文社会科学的21世纪应该是中国的世纪。今日中国学术文化之现状无疑仍离这个期盼甚远,但我们不必妄自菲薄,而应看到这个预言的理据所在。这个理据就是张光直所说中国文明积累了一笔最庞大的文化本钱,如他引用Arthur Wright的话所言:“全球上没有任何民族有像中华民族那样庞大的对他们过去历史的记录。二千五百年的正史里所记录下来的个别事件的总额是无法计算的。要将二十五史翻成英文,需要四千五百万个单词,而这还只代表那整个记录中的一小部分。”按张光直的看法,这笔庞大的文化资本,尚未被现代中国人好好利用过,因为近百年来的中国人基本是用西方一时一地的理论和观点去看世界,甚至想当然地以为西方的理论观点都具有普遍性。但是,一旦“我们跳出一切成见的圈子”,倒转过来以中国文明的历史视野去看世界,那么中国文明积累的这笔庞大文化资本就会发挥出其巨大潜力。

诚如张光直先生所言,要把中国文明的这种潜力发挥出来,我们需要同时做三件事,一是深入研究中国文明,二是尽量了解学习世界史,三是深入了解各种西方人文社会科学理论,有了这三个条件我们才能知所辨别。做这些工作都需要长时间,深功夫,需要每人从具体问题着手,同时又要求打破专业的壁垒而形成张光直提倡的“不是专业而是通业”的研究格局。这套丛书即希望能朝这种“通业研究”的方向做些努力。我们希望这里的每种书能以较小的篇幅来展开一些有意义的新观念、新思想、新问题,同时丛书作为整体则能打破学科专业的篱笆,沟通中学与西学、传统与现代、人文学与社会科学,着重在问题意识上共同体现“重新认识中国,重新认识西方,重新认识古典,重新认识现代”的努力。

之所以要强调“重新认识”,是因为我们以往形成的对西方的看法,以及根据这种对西方的看法而又反过来形成的对中国的看法,有许多都有必要加以重新检讨,其中有些观念早已根深蒂固而且流传极广,但事实上却未必正确甚至根本错误。这方面的例子可以举出很多。例如,就美术而言,上世纪初康有为、陈独秀提倡的“美术革命”曾对20世纪的中国美术发生很大的影响,但他们把西方美术归结为“写实主义”,并据此认为中国传统美术因为不能“写实”已经死亡,而中国现代美术的方向就是要学西方美术的“写实主义”,所有这些都一方面是对西方美术的误解,另一方面则是对中国现代美术的误导。在文学方面,胡适力图引进西方科学实证方法强调对文本的考证诚然有其贡献,但却也常常把中国古典文学的研究引入死胡同中,尤其胡适顽固反对以中国传统儒道佛的观点来解读中国古典文学的立场更是大错。例如他说“《西游记》被三四百年来的无数道士和尚秀才弄坏了”,认为儒道佛的“这些解说都是《西游记》的大敌”,但正如《西游记》英译者余国藩教授所指出,胡适排斥儒道佛现在恰恰成了反讽,因为欧美日本中国现在对《西游记》的所有研究成果可以概观地视为对胡适观点的驳斥,事实上,“和尚,道士和秀才对《西游记》的了解,也许比胡适之博士更透彻,更深刻!”

同样,我们对西方的了解认识仍然远远不够。这里一个重要问题是西方人对自己的看法本身就在不断变化和调整中。例如,美国人曾一度认为美国只有自由主义而没有保守主义,但这种看法早已被证明乃根本错误,因为近几十年来美国的最大变化恰恰是保守主义压倒自由主义成了美国的主流意识形态,这种具有广泛民众基础而且有强烈民粹主义和反智主义倾向的美国保守主义,几乎超出所有主流西方知识界的预料,从而实际使许多西方理论在西方本身就已黯然失色。例如西方社会科学的基本预设之一是所谓“现代化必然世俗化”,但这个看法现在已经难以成立,因为正如西方学者普遍承认,无论“世俗化”的定义如何修正,都难以解释美国今天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人自称相信宗教奇迹、相信上帝的最后审判这种典型宗教社会的现象。晚近三十年来是西方思想变动最大的时期,其变动的激烈程度只有西方17世纪现代思想转型期可以相比,这种变动导致几乎所有的问题都在被重新讨论,所有的基本概念都在重新修正,例如什么是哲学,什么是文学,什么是艺术,今天都已不再有自明的答案。但另一方面,与保守主义的崛起有关,西方特别美国现在日益呈现知识精英与社会大众背道而驰的突出现象:知识精英的理论越来越前卫,但普通民众的心态却越来越保守,这种基本矛盾已经成为西方主流知识界的巨大焦虑。如何看待西方社会和思想的这种深刻变化,乃是中国学界面临的重大课题。但有一点可以肯定:今天我们已经必须从根本上拒斥简单的“拿来主义”,因为这样的“拿来主义”只能是文化不成熟、文明不独立的表现。中国思想学术文化成熟的标志在于中国文明主体性之独立立场的日渐成熟,这种立场将促使中国学人以自己的头脑去研究、分析、判断西方的各种理论,拒绝人云亦云,拒绝跟风赶时髦。

黑格尔曾说,中国是一切例外的例外。近百年来我们过于迫切地想把自己纳入这样那样的普遍性模式,实际忽视了中国文明的独特性。同时,我们以过于急功近利的实用心态去了解学习西方文明,也往往妨碍了我们更深刻地理解西方文明内部的复杂性和多样性。21世纪的中国人应该已经有条件以更为从容不迫的心态、更为雍容大气的胸襟去重新认识中国与世界。

承三联书店雅意,这套新编论丛仍沿用“文化:中国与世界”之名,以示二十年来学术文化努力的延续性。我们相信,“文化”这个概念正在重新成为中国人的基本关切。

甘阳
2007年中秋于杭州 ZaX9ep5Ha6ScokehxE4gJ3nXxHTui7tFKlYhKZCUPF26tDa1JNp/yVK1Y9uehZzw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