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王孙满对楚子

《左传·宣公三年》

解题 《史记·周本纪》:“定王元年,楚庄王伐陆浑之戎,次洛,使人问九鼎。王使王孙满应设以辞,楚兵乃去。”

楚子 庄王。 伐陆浑之戎, 陆浑之戎,秦、晋所迁于伊川者。 遂至于雒, 同洛。 去声。 兵于周疆。 雒,水名。周所都也。观,示兵威以胁周也。 〇一“遂”字,便见楚庄无礼。 定王使王孙满 周大夫。 去声。 楚子。 楚强周弱,定王无如之何,故使大夫劳之。 楚子问鼎之大小、轻重焉。 禹之九鼎,三代相传,犹后世传国玺也。楚庄问大小轻重,有图周天下意。 对曰:“在德不在鼎。 有天下者,在有德不在有鼎。 〇一语喝破。 昔夏之方有德也, 紧承“德”字。 远方图物, 远方图画山川、物怪献之。 贡金九牧, 九州牧守,皆贡其金。 铸鼎象物, 以九州之金,铸为九鼎,而著图物之形于其上。 百物而为之备, 百样物怪,各为备御之具。 使民知神、奸。 使民尽知鬼神、奸邪形状。 故民入川泽、山林,不逢不若。 若,顺也。民知神、奸,故不逢不顺。 鸱。 妹。 罔两,莫能逢之。 螭,山神。魅,怪物。罔、两,水神。既为之备,故莫能逢人为害。 用能协于上下,以承天休。 民无灾害,则上下和以受天之祐。 〇已上言有德方有鼎。 桀有昏德,鼎迁于商,载祀六百。 伏下三十、七百。 商纣暴虐,鼎迁于周。 已上言无德则鼎迁。 德之休明,虽小,重也。 鼎非加大,而不可迁移,若增重然。 其奸回昏乱,虽大,轻也。 鼎非加小,而汤武迁之,若遂轻然。 〇总括四语,正缴“在德不在鼎”意。“大”、“小”、“轻”、“重”四字,错落有致。 天祚明德,有所底止。 言有尽头处。〇二句起下,方入本意。 成王定鼎于郏 夹。 鄏, 辱。 〇郏鄏,东周王城,今河南也。 卜世三十,卜年七百,天所命也。 此天有所底止之定命也。 周德虽衰,天命未改。 未满卜数。 鼎之轻重,未可问也。” 结语冷隽。

汇评

[明] 焦竑:“在德不在鼎”一句,是一篇主意。“夏之方有德”以下,正见“在德不在鼎”;“成王定鼎”以下,见“天祚明德,有所底止”。(引自《评选古文正宗》卷一)

[清] 谢有煇:王孙满不责楚子之无王,至谓“天祚明德,有所底止”。人皆咎其失言,不知观兵周疆,天王尚不敢责其无礼,岂问鼎之言独能深罪耶?故只以“在德不在鼎”折之,见楚子殊为失问,冷讽逾于显斥矣。至末提出“天所命也”四字,则冠履之分,仍自凛然。(《古文赏音》卷二)

[清] 林云铭:楚庄问鼎,自不是闲问,但彼时周室虽微,名义犹存,未必遽为楚并。即楚力能并周,诸侯亦未必服从,徒负不义之名于天下耳。王孙满“在德不在鼎”一语,确是正论。其言铸鼎之始,乃在夏后有天下之后,非因得鼎而后兴也。其言夏鼎迁商,商鼎迁周,必有奸回昏乱如桀、纣者,而汤、武始得以休明之德,坐享天祚。况天命有当改之时,非人力所能胜。今周纵失德,未必如桀、纣,楚之明德,未必如汤、武,即此日之天命,亦未必遽祚楚而厌周,则鼎之问也,不太早计乎?是一篇极有斟酌文字。旧评谓满却楚之功,不足以赎怠周之罪,何其刻而不当理也!(《古文析义》卷二)

[清] 吴楚材、吴调侯:提出“德”字,已足以破痴人之梦;揭出“天”字,尤足以寒奸雄之胆。(《古文观止》卷二)

[清] 浦起龙:“在德”,一篇之主。鼎之象物卜年,皆牢贴“德”字说。五霸知尊周者,桓、文耳。秦、宋无论,楚直陵之矣。厥后入郑入陈,虽有气局,抑末也。(《古文眉诠》卷三)

[清] 余诚:通篇以“德”字作骨,惟德乃能惬民情以膺天眷。故有德则下有以宜民,上有以承天,而无鼎者可以铸;无德则下无以宜民,上无以承天,而有鼎者势必迁。是时周德虽衰,楚亦不德,庄王乃欲窥伺周室,宜乎王孙满深折之也。正论侃侃,千古不磨之作。(《重订古文释义新编》卷二) pPW30/e1hUTY40fnQ2WdunU6uyzpUVRmk2OqEdMQLpB8GJxbfRAz13MIZXclGQuE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