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烛之武退秦师

《左传·僖公三十年》

解题 《史记·晋世家》:“七年,晋文公、秦缪公共围郑,以其无礼于文公亡过时,及城濮时郑助楚也。围郑,欲得叔瞻。叔瞻闻之,自杀。郑持叔瞻告晋。晋曰:‘必得郑君而甘心焉。’郑恐,乃间令使谓秦缪公曰:‘亡郑厚晋,于晋得矣,而秦未为利。君何不解郑,得为东道交?’秦伯说,罢兵。晋亦罢兵。”

晋侯、 文公。 秦伯 穆公。 围郑, 晋文主兵,秦穆会之。 以其无礼于晋, 文公出亡过郑,郑不礼之。 且贰于楚也。 郑伯虽受曹盟,犹有二心于楚。 〇二句,言致伐之由。 晋军函陵,秦军氾 凡。 南。 函陵、氾南,皆郑地。 〇二句,写秦、晋分军次舍。可以乘间私说。伏下烛之武夜缒见秦君。

佚之狐 郑大夫。 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 郑大夫。 见秦君,师必退。” 佚之狐已有定算。 公从之。 遣烛之武。 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隐示不早见用意。虽近怨,然辞亦婉曲。 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公先自责。 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 转语急切,自然感动。 许之。 乃许出见秦君。

夜缒 坠。 而出。 缒,悬索也。至夜乃悬城而下,恐晋觉也。 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 提过郑事一边,妙绝。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反跌一句。下乃历言亡郑之无益而有害,极为透快。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秦在西,郑在东,晋居其间。设若得郑,而秦欲越晋国,以为边鄙,相隔甚远,君亦当知其难也。 〇亡郑无益。 烟。 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 陪,益也。邻,谓晋也。言秦得郑,必为晋所有,是益邻矣。邻之地厚,则秦之地相形而薄也。 〇亡郑又有害。 若舍 捨。 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 同供。 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郑在秦东,故曰东道。行李,使人也。言秦能舍郑以为东道主人,秦之使者,往来过此,或资粮乏困,郑能供给之,于秦又何所害焉。 〇舍郑有益无害。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 晋君,谓惠公。赐,犹德也。焦、瑕,晋河外二邑。言穆公曾纳惠公,亦云有德矣。惠公许秦以河外焦、瑕二邑,乃朝济河,而夕即设版筑,以守二城。其背秦之速,君之所知也。 〇此借旧事以见晋惯背秦德,与之共事,断无有益。绝好一证。 夫晋,何厌 平声。 之有? 宕笔妙。进一层说。 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封,疆也。 肆,大也。阙,削也。言既灭郑,以辟其东方之封疆,势必又欲大其西方之封疆,若不削小秦地,将何所取之以肆其西封也?〇此言晋不独得郑,后必将欲得秦,为害甚大。 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上言“亡郑以陪邻”,此直言“阙秦以利晋”,何等透快。

秦伯说, 悦。 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 恕。 之, 三子皆秦大夫。戍,屯兵以守也。 乃还。 秦师退矣。

子犯 晋文公舅。 请击之。 请击秦师。 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微,无也。夫人,指秦伯。文公亦秦所纳,故言微秦伯之力,何缘得为晋君?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赖秦力得国,而反害秦,是不仁也。 失其所与,不知; 智。 〇误与同事,是不知也。 以乱易整,不武。 二国整师而来,而乃自相攻击,易之以乱,是不武也。 吾其还也。”亦去之。 晋师亦退矣。

汇评

[明] 钟惺:烛之武以老辞,而“郑亡”、“不利”之言,自然感悟而去。先说郑亡无益于秦,而后以越国鄙远亡郑陪邻动之。“且君尝为”四句,以往日之陪秦言;“夫晋何厌”五句,以后日之阙秦言。词命之善,一至于此,宜秦伯之说且盟也。(引自《评选古文正宗》卷一)

[清] 金圣叹:分明一段写舍郑之无害,一段写陪晋之有害,而其文皆作连锁不断之句,一似读之急不得断者。〇妙在其辞愈委婉,其读愈晓畅。(《天下才子必读书》卷一)

[清] 林云铭:晋文修怨于郑,与秦何涉?会兵围之,自是过举。但既同围郑矣,乃听烛之武之言,中变而与郑盟,且舍成焉,晋岂有不憾者?后此,晋柩牛吼,西师暴骨于二陵,结衅不休,皆自此始。此尤失策之大者也。但烛之武为国起见,说秦之词句句悚动,有回天之力,其中无限层折,犹短兵接战,转斗无前,不虑秦伯不落其彀中也。计较利害处,实开战国游说门户,佚之狐当受荐贤上赏矣。(《古文析义》卷一)

[清] 吴楚材、吴调侯:郑近于晋,而远于秦。秦得郑而晋收之,势必至者。越国鄙远,亡郑陪邻,阙秦利晋,俱为至理。古今破同事之国,多用此说。篇中前段写亡郑乃以陪晋,后段写亡郑即以亡秦,中间引晋背秦一证,思之毛骨俱竦。宜乎秦伯之不但去郑,而且戍郑也。(《古文观止》卷一)

[清] 余诚:此篇起首一段叙出围郑之故并两军驻扎之地,便见郑原未尝得罪于秦,而乘间可以进说意,是为下文伏案也。“佚之狐”段叙遣武事,却用一辞作波,是行文纡徐有致处。武“见秦伯”之段,前一段就秦与郑说,后一段就秦与晋说,皆从利害上立言。反反复复,似深为秦筹者,委婉入情,令人自为心折,极是辞令妙品。后段末以“乃还”二字结“秦军氾南”句。“子犯”一段,又另将晋作一波,以“亦去之”三字结“晋军函陵”句,章法尤为精密。(《重订古文释义新编》卷二)

[清] 过珙:得势全在“秦、晋围郑,郑既知亡”二语,先令人气平了一半。以后纡徐曲折,言言刺入秦伯心窝里去。词令之妙,一至于此。其悦而且戍也,固宜。(《详订古文评注全集》卷一) +YMaZQV7oPuArVnu6SgjgLJKrTCRhSL4lp9krJhZkjW0zrhKaLlu/Af8ixAHlxqr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