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题哀辞后

愈性不喜书,自为此文,惟自书两通 :其一通遗清河崔群,群与余皆欧阳生友也,哀生之不得位而死,哭之过时而悲 ;其一通今书以遗彭城刘君伉 。君喜古文,以吾所为合于古,诣吾庐而来请者八九至,而其色不怨,志益坚

①题目或作《题欧阳生哀辞后》。

②不喜书:不好书写。通:篇。

③崔群(772—832):与韩愈同年进士,后于元和年间拜相;清河是他的郡望。不得位:指不得较高官职。

④刘君伉:待考;彭城也是郡望。

⑤诣吾庐:来到自己住处。

凡愈之为此文,盖哀欧阳生之不显荣于前,又惧其泯灭于后也 。今刘君之请,未必知欧阳生,其志在古文耳。虽然,愈之为古文,岂独取其句读不类于今者邪 ?思古人而不得见,学古道则欲兼通其辞;通其辞者,本志乎古道者也。古之道,不苟誉毁于人 ;刘君好其辞,则其知欧阳生也无惑焉

⑥显荣于前:取得荣耀于生前。泯灭于后:死后销声匿迹。

⑦句读不类于今:断句不同如今;“今”谓今文即流行的骈体文。

⑧苟:随便。誉毁:褒贬。

⑨无惑:无疑。

这一篇是对写作《哀辞》的说明。一方面指出写《哀辞》是“哀欧阳生之不显荣于前,又惧其泯灭于后”,即发抒对友人的同情和纪念;另外更补充重要一点,就是欧阳詹在喜好古文方面与自己同道,哀悼他也是为了宣扬古文。

韩愈在这篇简短的文字里明确指出,自己写作和提倡古文,并不是单纯追求表达形式的变革,主要是为了学习和提倡古道即儒家圣人之道。他在别的地方也一再说明这样的想法,如说:“愈之所志于古者,不惟其辞之好,好其道焉尔。”(《答李秀才书》)这样就不只赋予他所提倡的古文以正大的旗号和充实的内容,更使得革正文体的努力与当时思想文化战线的斗争紧密配合起来。这也是韩、柳倡导古文得以成功并取得重大成就的重要原因之一。当然,韩愈还有另外的说法,如说:“余之志在古道,尤甚好其言辞。”(《答陈生书》)表明他同样十分重视语言表现形式的作用。他提出“文以明道”,更明确地界定了文与道两者的地位和作用,即文以道为内容,道靠文来表达。如此两者兼重,处理好其间的辩证关系,正是韩愈等人提倡和写作古文取得成功的关键。

这篇虽只是短短的题跋,但仍有转折提顿,在陈述、议论中表达生死契阔之悲,文自情生,深情洋溢。 Ua0yZH6DlTijDAAt5XF/vgvFGqN6I5VqmPIrYyAVDhMruWQiDIK0+c0QqVrzjmHh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