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一、回顾与转变

1989年将我们的写作划分成以往的和以后的。过渡和转变已不可避免。问题是,怎样理解、以什么方式参与诗歌写作的历史转变?个人怎样方能在这一进程中体现出与众不同的禀赋、气质、想象力以及语言方式、风格类型的历史性成熟?由于以往写作中延续下来的诗学系统依然在起作用,尤其是,由于价值体系的预先规定,许多诗人发现自己在转型时期所面临的并不是从一种写作立场到另一种写作立场、从一种写作可能到另一种写作可能的转换,而仅仅是措辞之间的过渡。这种过渡往往是零碎的、即兴的、非连续性的,不具备文学史的意义,除非它能够预先纳入罗兰·巴特(Roland Barthes)所说的零度写作状态。但实际上这种中性的写作状态在当时对我们并不合适,我们更多地是处于与之相反的状态中从事写作。因此,过渡和转换必须首先从语境转换和语言策略上加以考虑。语境(contextural)批评的倡导者穆瑞·克雷杰(Murray Krieger)给语境下的定义为:“宣称诗歌是一种结构严谨、强制、最终封闭式的前后关系。”语境关注的是具体文本,当它与我们对自身处境和命运的关注结合在一起时,就能形成一种新的语言策略,为我们的诗歌写作带来新的可能和至关重要的活力。长时间徘徊之后,我们终于发现,寻找活力比寻找新的价值神话的庇护更有益处。活力的两个主要来源是扩大了的词汇(扩大到非诗性质的词汇)及生活(我指的是世俗生活,诗意的反面)。这种活力在很大程度上是靠变化带来的阶段性活力,它包含了对变化和意外因素的深思熟虑的汲取,并且有意避开了已成陈迹、很难与陈词滥调区分开来的终极价值判断,将诗歌写作限制为具体的、个人的、本土的。这种写作实际上就是西川、陈东东和我在早些时候提出来,后来又被萧开愚、孙文波、张曙光、钟鸣等人探讨过并加以确认的知识分子写作。诗歌中的知识分子精神总是与具有怀疑特征的个人主义连在一起的,它所采取的是典型的自由派立场,但它并不提供具体的生活观点和价值尺度,而是倾向于在修辞与现实之间表现一种品质,一种毫不妥协的珍贵品质。我们所理解的知识分子写作具有两重性:一方面,它证实了纳博科夫(V.V.Nabokov)所说的“人类的存在仅仅决定于他和环境的分离程度” ;另一方面,它又坚持认为写作和生活是纠结在一起的两个相互吸收的进程,就像梅洛-庞蒂(M.Marleau-Ponty)所说的,语言提供把现实连在一起的“结蒂组织” 。一方面,它把写作看作偏离终极事物和笼统的真理、返回具体的和相对的知识的过程,因为笼统的真理是以一种被置于中心话语地位的方式设想出来的;另一方面,它又保留对任何形式的真理的终生热爱。这是典型的知识分子式的诗歌写作。如果我们把这种形式的写作看作1989年来国内诗歌界最重要、最具代表性的趋势,并且,认为这一趋势表明了某种深刻的转变,那么我在以下讨论中提出的三条大致清晰、前后贯穿的线索,或许能为上述看法提供某些可资参考的依据。 bkxEdJuwoRUsEiUuXvFB/uiPm0S/OIe3sYEF7yjtD+aLimPloUWwzuJSxKIJ4LFW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