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未来,让我恐惧

大学生吐槽

未来,对于一群还在象牙塔里徘徊的学生党而言永远都是避不开的话题。忘记是什么时候,我听见身后的女生独带一种感时伤春的语气喃喃道:“我怎么总有一种自己大学毕业找不着工作的感觉……”这话听上去很可笑,但不得不承认,面对未来,每个人的心底都潜藏着莫名的恐慌!

记得开学第一天,就业指导处的老师为我们作新生思想教育。当投影仪的指示灯被点亮,白色的屏幕缓缓拉下,随着老师手中激光笔一挥,第一个映入我们眼帘的就是一幅人海浩荡的毕业生招聘会图片。虽然对大学生就业困难这类消息早有耳闻,但看着图片中人头攒动、人山人海的画面还是禁不住捏了一把汗。走廊、楼梯被围得水泄不通,除了面试官身后的一亩三分地,几乎再也找不到其他立足之处。老师说,这就是去年我们的大四学长学姐们所经历的。接下来,在我们忧心忡忡的眼神中,就业指导老师开始了他的谆谆教诲。那时的我对于老师的讲话听进去多少已不记得,但那幅“惊悚”的求职照片却深深刻在我的脑海里挥之不去。不敢想象,自己四年后,在这样一群求职大军里,如何能够披荆斩棘、脱颖而出。

而一年之后,很偶然的一次机会,我与毕业生招聘会不期而遇。

那天我正打算去图书馆还书,穿过走廊时,隐隐听到楼下传来阵阵喧嚣,跑过去一瞧,原来是楼下正在举办招聘会。不过很可惜,那时正值中午,大部分人已散去,没有看到像老师为我们展示的那般壮阔场面,但还是有不少人在各个招聘点前徘徊,或是与面试人员攀谈,或是仔细阅读展报。我站在楼上,凝神望了许久,想象着再过两年,我成了大学毕业生中的一分子,是不是也会与他们一样,手里捧着简历,在每一家公司面前伫立徘徊,等待着考官们一锤定音?而那时的我又有多少成功的把握?每当想起这些,总感觉脊背发凉,不由想起我身后那个女生的话:“我怎么总有一种自己大学毕业找不着工作的感觉……”

曾看过一篇文章,讲述当代大学生就业困难。“中国大学生的失业率达到12%,按照现在每年六百多万毕业生来计算,就有七八十万大学毕业生失业。”同时,每年高考大军数量不断上涨,各大高校扩招,看看往年的新闻报道就已是“累觉无爱”。

记得高中时校园喇叭里总放着李宇春的《再不疯狂我们就老了》。然而,歌词描摹的往往都是美好的童话,我们的咖啡还未续满,我们的书签依旧崭新,夏天从我们的身边摩擦离去的次数加在一起足以用来钻木取火,但那些发绿的树叶,那些还青的发丝已经成为我们梦中甜美的一角,不可磨灭也无法提取。现在如果让我们再次高唱“再不疯狂我们就老了,没有回忆怎么祭奠呢,还有什么永垂不朽呢,错过的你都不会再有……”估计多数人就要“呵呵”了。

我们似乎都患上了一种病,一种叫“未来恐惧症”的病,而小杜就是我见过的最严重的一个。

对未来的担忧,小杜已经到了一种无以复加的境界。任何事物都有可能成为触发小杜“恐惧症”的导火索。比如谁谁比赛得奖啦,谁谁文章上报啦,谁谁考试得第一啦……小杜总会哀叹一番,自感技不如人,之后便是担心自己未来难有立锥之地。

在小杜的意识里,她的未来“晴空一鹤排云上”的可能性几乎为零,似乎只有“毕业即失业”这样的结局才让她感觉属于自己。在小杜眼里,自己一没家世背景,二没天赋异禀,性格腼腆内向,头脑呆板木讷,有点小文采、有点小才华却也算不上鹤立鸡群、无可挑剔,可以说,掉进人堆里都未必能被找出来,比起那些八面玲珑、天资聪颖的人来说,自己不知被甩了几条大街。

“我将来凭什么能让老板录用我?这个理由连我自己都找不出来。和我水平相当的人不计其数,比我出类拔萃的人更是不胜枚举。拼颜值,我姿色平庸;拼特长,我技艺平平……”

总之,在小杜眼里,自己就是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平常得不能再平常的女孩子。没天赋、没潜质,无论走到哪里,永远都是衬托红花的那片绿叶,都是仰望他人光环艳羡不已的芸芸众生之一。

记得有一天晚上,小杜跟我打电话,她说她经过火车站,看着那些风尘仆仆的人群,让她想起小时候和爸爸一起回家过年,从北回归线的海滨城市一直坐到北纬四十五度的北方小城,一路上倒了无数次火车、轮船。她还记得印象最深的一次,她和爸爸险些买不到车票,最后被人群挤进了火车的厕所里。那时的她只有10岁,蹲在阴湿的铁皮旁,想象着自己十年后的样子。“我的未来也会是这样吗?十年后、二十年后,我是不是也会带着自己的孩子挤在一节混杂了异味的车厢里,一遍又一遍重复着上一辈的人生?”小杜不敢想下去……电话另一端的小杜痛哭流涕,我知道,有些经历是不可磨灭的,有些痛苦是他人无法体会的。人与人的承受极限不同,没办法身临其境,也做不到感同身受。我不能全然理解她的心情,唯一能做的,只有尽可能地理解和安慰,不管是她太矫情,还是有颗“玻璃心”,此时此刻,我都没办法跟她说:“喂,你看,大山里的孩子比你惨多了,他们都没为未来发愁,你愁什么呀?”

我们都曾努力过、奋斗过,我们都曾成功过、胜利过,但那些屈指可数的成绩不过是昙花一现,绚烂过后就会凋谢。而我们的未来,是条漫长而又曲折的道路,在这条道路上,我们能撑到几时?

漫漫人生路,未来总是飘忽不定,与其让我们相信“风雨过后见彩虹”,我们更愿意相信“人生之不如意十之八九”,总有那么几个倒霉蛋是来衬托成功者的胜利光环的,而小杜不敢保证自己能够逃脱厄运。

未来,就是这样让我们恐惧。

东子说法

现在的大学校园,具有这种恐惧心理的大学生是普遍现象。

放眼社会,无论是刚参加工作的年轻人,还是工作多年的中年人,都不同程度地抱有这种恐惧心理。眼光再放远一点,当下全球都面临这样的情况,搞得人人紧张、个个自危——恐慌时代到来了!特别是随着高科技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会抱有这样的心理。

但这不是说,我们就活不下去了,只是要做好相应的心理调整。

现在大学生对未来的恐惧,我认为主要来自三个方面:一是大环境,二是不自信,三是心气高。

面对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大、失业率增高、就业率降低的社会大环境,大学生难免会产生恐惧心理,这是造成这种心理的主要因素。

大环境我们改变不了,但我们可以调整心态,来坦然面对这个大环境。俗话说“天塌大家死,过河有矬子”,所以你怕个甚?再者,正如文中所言:大山里的孩子,不也很灿烂吗?另外,同样的问题,不同的角度就会有不同的结果,抱有乐观心态事情就会朝着积极的方面发展,反之就会越来越糟。就像“困难是弹簧,你弱它就强”一样。

在这样的社会大环境下,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失去了信心,由此产生恐惧。这里的不自信分两种:一种是自己有些本事的不自信;另一种是压根就没有自信的资本。现在的大学生中,后者更多一些。看看现在的大学校园,真正求知好学的又有多少。据我了解,很多的孩子在混日子,一天天就知道玩乐,怎么潇洒怎么来,他们抱着李宇春的“再不疯狂我们就老了”的思想,无度地挥霍父母的血汗钱。这是极其消极的享乐思想,迟早,他们都会为自己的行为“买单”。

即便如你们二位一样,不是这种玩乐型的,但也和大多数差不多,属于不出众也不太差的中间型。这类“中等生”,更多看到的是自己的劣势,而忽略自己的所长。他们的比较对象总是各方面比自己出众的,却不知道回头望望,看看那些不如自己的。想想还有多少没上大学的,有多少身有残疾的,他们都活得有滋有味,你又有啥理由抱怨、恐惧的?

我们既要自信,但也不能高估自己。很多大学生的恐惧是他们的定位超出了自己能力范围,也就是心气高。找工作必须要“工作环境好,工资待遇高,发展前途大”。希望找个“好工作”我能理解,可也得看看自身的情况呀。如果你不具备相应的能力,给你这个平台,你也会力不从心,再说没那个本事给你高薪,你就真的心安理得吗?

我们一定要清楚大学生是普通劳动者,在这个人人都可以上大学的年代,大学生不稀有,况且很多大学生太“水”,也实在是没啥本事。所以,“高心气”只能带来大失落,或惶恐不安。

“毕业即失业”,或者失业率高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大学生普遍存在这种“心气高”的心理。其实,不是找不到工作,而是找不到好工作,如果想工作,所有大学生都能找到工作。不顾自身情况地去挑三拣四、挑肥拣瘦,到头来只能是竹篮打水。所以,奉劝大家一定要务实。

最后,东子给你开一剂“药”:要有理想,但不要脱离实际;要感恩,回馈给予我们帮助的人;要自信,很多人还不如你;要正视自己,学会合理定位;要懂得量体裁衣,寻找适合自己的那一款…… el4WgRAMSbQs891gredVJOd7hnVNnjdkjags40quqKY4T3JCafMW2nPBLUY+SPSt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