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序二
教育“暖男”道学兄

道学兄嘱我为他的新书《走专业化发展之路——语文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实践与思考》写评论。我很是惶恐。我平时也写点儿东西,但大部分是直抒胸臆的教育教学散文,既无深度,更无高度。我恐辜负了道学兄美意,迟迟不敢下笔。拖到书稿要付梓了,才鼓起勇气写一点儿。我的文字依旧粗糙浅薄,但感情真挚,想来道学兄是能够体味到一二的。

我和道学兄,相识很早,见面很晚。大约十年前,我还在重庆。因为频频给北京的《中学语文教学》投稿,偶然认识了首都师范大学的七槐子先生,惊为高人,便纠缠不放,想跟着先生学点儿真功夫。巴渝和京城,隔着千山万水,我的拜师学艺全在网上。七槐子先生有提携后进的诚心,我便从他那里渐渐知晓了一些京城的才俊并心向往之。道学兄便是其中一位。

先生嘱我多读道学兄。那些日子,先生推荐的道学兄的文字和语文教学并无直接关系。道学兄写的全是女儿成长的琐事。一次发音,一个表情,一回学步……拉拉杂杂,林林总总,点点滴滴,事无巨细,他全都认真记录下来并且思考研究。他不停地记录,先生不歇地推荐,我便前前后后读了好多万字。那些文字,用情之纯,之深,之真,天天感动着我,震撼着我。于是,虽然和道学兄不曾谋面,但我却早已成为了他的粉丝。

对这样的记录方式和记录热情,我深有共鸣。我理解道学兄的心境,我更懂这样的记录的意义。当时我当班主任,也正是当得如痴如醉的时候。我也激情昂扬地记录着一切,思考着一切——关于班级的、孩子们的每一个细节,于我都是珍宝,都是稀奇。以这样的状态做老师,日子便像鲜花,一朵一朵地绽放。而抚养一个年幼的生命,无论如何,都是一项繁重的工作。能把这繁重的工作艺术化的父亲,是了不起的生命艺术家。这样的男儿,他的为人父亲之路,一定是碧草葱茏、星辉满天的。这样的父亲来做教师,他的爱业和敬业,也必定不是来自上级的要求,而是生长于本心和本性。于是,对道学兄,虽不曾谋面,却早已引以为知己了。

后来我也到了京城。忙忙碌碌,连七槐子先生都很难见到,遑论其他朋友。终能和道学兄晤面,还要感谢教育科学出版社为周正逵先生的新书《探索者的足迹——周正逵语文教育论集》举行的发布会。我和他都在获邀之列。坐定,见对面有一清瘦书生模样的老师,年轻,像个大学生。我没来由觉得就应该是道学兄。果然是!他从容地接过话筒发言,极激情、极谦恭,亦极锐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他说他才从清华附小女儿班上上了一节课出来,他希望能够在小学、初中、高中都做一些尝试,努力打通三个学段,探索出一些语文教学的规律……我听他深情地侃侃而谈,早年温柔父亲的形象和眼前这个热血滚滚的语文人重合起来,那么可亲,又那么可敬!

再后来命运居然就牵引着我也来到了清华附中。再见道学兄时,我们已经是同事。我在初中,他在高中,平时也不容易见面。但似乎只要碰头,他必有让我动容之处。

第一回,他跟我聊起我们都认识的一位年轻教师,谈到她在教学上和班主任工作上遇到的困难,以及不断地自我发现和自我突破。他为年轻人的小小进步欢欣喜悦着,祝福这位老师能够走出低潮,早点儿找到做老师的幸福感。其实这位年轻人,并非道学兄的徒弟,也只是因为偶然事件暂时成为一个年级的同事,彼此都是匆匆过客。但他言谈之间表露出来的那份真切的关怀,让我也觉得温暖。道学兄,是多么善良的一个人啊!

第二回,他送来了自己主编的新书《小微写作范例与解析》。他的神色有些羞赧,反复强调这书还不够精致。他不知我内心的敬佩。高考微作文是新生事物,各种研究都还在起步阶段。他的反应之灵敏、步伐之迅捷、成果之及时,已足见他对语文的用心和用情。

第三回遇见,他便拉着我看他的新书稿了。我一篇一篇地读下来,内心汹涌着热浪。我知道这些文字的分量和意义。它们不仅是道学兄这些年来的语文教学研究成果的集中展示,更是一位志于研究的教师,对生活、对语文、对教育呈交的一份答卷。这份答卷上,记录的不仅仅是教学科研成果,也是一位草根教师对教师生存方式的诠释和践行。

我是多么敬佩道学兄啊!我自己是一线教师,曾经辗转多个城市、多所学校。我深知,在今日的教育背景下,要完成本职工作已经不易。教师无不被应试的“五指山”压得无法直腰,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教学方式的探索和改革,客观上也让一线教师负重累累,疲惫不堪。做老师,而且是高中老师,要优雅地教着、活着,这本身就是一项最艰难的课题。如果没有反思的意识、突围的意识、建设的意识、创造的意识,很快就会沦为现实的奴隶,被应试捆绑,步履踉跄,跌跌撞撞,心血耗尽而内心沧桑。

这本书,其实就是道学兄的突围。

怎么办?

首先,做这个时代的教师,对考试负责,我们责无旁贷。道学兄显然不是一个考试仇恨主义者,也不是一个考试恐惧主义者。对考试,他有自己的担当,他直面考试。长期以来,他带的班,考试成绩都可圈可点。更可贵的是,他还琢磨考试、研究考试、“玩转”考试。你看他的关于考试的研究:《日常教学中对考试的常见误解简析》《论语文常规测试对教学的正确牵引》《论高中语文常规试题的合理编制》《高中语文教学需要加强统计分析》……考试在道学兄那儿,成了他的思考资源库。一位驾驭着考试、研究着考试的教师,就让教师生涯中最寒冷冰凉的那一部分也有了动人的温度。

其次,和“考试”保持一定的距离,建设好自己的精神自留地,自我耕耘,自我成长。和“考试”保持一定距离的意思是:作为这个时代的教师,我们必须要为学生的前途负责,努力让学生考出好分数。这是一种担当。但是,更深刻的担当在于,我们更要为自己负责,为社会和教育的发展负责。我们必须为考试努力,但我们不能为“考试”活着。我们必须为“活着”而“活着”。“活着”的意义远远大于“考试”的意义。

也就是说,在完成本职工作、成功应对考试之外,我们还需有自己的方向,有天天为之思考、为之奋斗的目标。这些目标并不宏大,也并不遥远,它们就长在我们自己的教学生活中,像野草,像野花。在我们精神自留地的田园里,如果得到我们足够多的关注,给予及时的灌溉,它们就会漫山遍野地成长起来,让我们的精神原野蓊蓊郁郁,花香漫天。

比如,布置语文预习作业,似乎是天经地义的习惯,但我们是不是像道学兄一样追问:这些预习作业的价值到底在哪里?如何做才能让预习作业更有科学的依据?

又比如,为了促进学生的经典阅读,我们都绞尽脑汁,使出浑身解数。道学兄也有他的法子——“小条”促读法。类似的法子我们并不缺,我们缺少的还是追问,还是研究:一轮教学下来,这些小条中隐藏的规律是什么?我们做了,除了收获行为,是不是还能收获思想?

还比如,我们天天都会遇到学生的各种各样的问题。这些问题困扰着我们,打击着我们的教学热情,甚至逐渐摧毁着我们的教学自信力。除了呵斥、责备、抱怨学生越来越难教之外,我们是不是还像道学兄一样刨根问底:学生坚持不把作文标题写在正中央,这里边有什么原因?这个小问题又酝酿着什么样的教学改革的可能性?

还比如,我们都知道当老师必须读书。但如何读书?除了沉迷于文本解读的奥妙,痴心于教学技巧的研究,我们是不是也像道学兄一样,经由平凡的教育生活,有了寻根究底的兴趣。于是我们溯游而上,去寻找教育的源泉。于是,我们能够写出《叶圣陶语文教学理念之重温与借鉴》,能够沉浸到《周正逵语文教育思想要义初探》中……我们因之有了对理论的向往和追求。

读道学兄的书,我更加肯定一点:只要我们怀着思考的大脑每天从事平凡的工作,我们就会发现富有价值的教学科研课题是源源不断的。

读道学兄的书,我更加懂得李零的话:一个在现实生活中找不到精神家园的人,都似丧家之犬。是,作为一名普通的一线教师,超越繁重的应试任务的重要路径乃是——走专业化发展之路,让自己成为思考者和研究者。如果说做老师暂时还不能算是自由职业,那么,只有自由的思考和自由的研究能够把我们带向远方、带向自由。

读书、教书、写书,是我们的自我救赎之道。我们在这片精神的桃源里安顿自己的心灵,在功利化的教学市场面前守住简单和纯真,走向蓬勃和丰富,我们因此而成为教育真正的“暖男”——既温暖他人,更温暖自己。

以此简拙文字贺道学兄新书出版。

清华大学附属中学 王君
2015年4月6日
于清华园 L5uiHH4wm9ilQNeAaYdE9YblW+fIghSAd9w8vq74t/1E/jLyhgzOEDcWkiH3wh5a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