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你想成为谁?

对于你想成为谁的这个问题,这回你笑了,说道,你以为我还是七八岁的小孩子,会给出我想成为科学家、宇航员这些答案吗?听了你前面的两个问题,我大概知道你想要什么样的答案了。

我告诉你,我目前想成为一个月收入1万~2万元的人;几年后,我可能会成为一个年收入30万~50万元的老板;再几年后,我还会成为一个丈夫,一个父亲;等等。怎么样,这个回答你满意吗?

我笑而不答。

你有些恼火,说,别故弄玄虚,说吧,怎样回答你才满意。

我问,你现在的月收入多少?

你说七千元左右。

我说,你对现在的工作和工资满意吗?

你说,不满意,我想做一份月收入至少一万元的工作。

我嗯了一声,道,这个我知道,那假如你现在的工资有一万,甚至一万多,你对你的工作满意吗?

这回你思考了下,回答得没有以前快了,然后说,应该是满意的。因为这样的工资对于你这个年龄及文化层次的人来说,是很不错的了,所以应该是满意的。

我又问,为什么是“应该”满意,而不是“肯定”满意?

你犹豫了一会儿,答:不知道。也许,我并不是很喜欢这份工作,也许,我并不喜欢公司的某些领导及同事……但这些不重要,我知道你想说什么了。你想说的我想成为谁,是要做自己喜欢的事对吗?但你不觉得你这问题过于天真过于不符合现实了吗?人首先要生存,也要对一部分人负起责任,那么,为了生存和为了负我该负的责任,我可能会选择一个我不喜欢但能满足我生存条件的工作,这么回答还正确吗?

我说,这回答挺正确的,但是,我们把时间往前推,推到你还是个孩子时,推到你就是电影《狗十三》里的李玩,你再想想你的回答是否正确。

电影《狗十三》于2018年底上映,讲述的是一个十三岁的“不懂事”的女孩,在父母的教育及棍棒下成长为一个“懂事”的女孩的过程。

电影一开始,初中生女孩想报物理方面的学习小组,在老师的谆谆教导下,在父亲的巴掌下,李玩被迫将物理学习小组改成了英语学习小组。

为了安慰她,当然,也是因为再婚的父母在不想告知李玩,他们又给她生了一个小弟弟的情况下,给她买了一只小狗。李玩从不接受小狗到爱上小狗,并且给小狗取名“爱因斯坦”。

但是,有一天,小狗陪爷爷买菜的时候,走丢了。

为了找小狗,李玩和爷爷、奶奶发脾气、闹情绪。为此,爷爷还扭伤了脚。至此,全家人都还在迁就李玩(在此我们也能更清楚地看到,全家人都很爱李玩),认为狗丢了,她闹下情绪是正常的。却始终没人去想李玩为什么闹情绪。

在后妈“为了解决问题”,而想出了买一条跟以前那条狗长得一模一样的狗来哄李玩时,李玩的情绪爆发了,她说:“我还不认识我养的狗吗?狗丢了,这是没办法的事,能找到就找,找不到我也认了。但是你们为什么不承认自己犯的错,为什么拿一条别的狗来冒充‘爱因斯坦’(与小演员的原话可能有区别,但意思表达应该是一样的)?”

于是,李玩跑了出去。

而奶奶为了找李玩,多少年不出门的老人找不到回家的路了。为此,李玩的爸爸情绪失控了,一巴掌打在拿着酒瓶的李玩脸上,爆炸的酒瓶还将李玩的双手扎得鲜血淋漓。于是李玩在父亲那句:“你要闹到什么时候?你怎么这么不懂事,让全家人都为一条狗忙得上蹿下跳的时候(此处与电影原话亦有差异)”中,哭着长大了。

电影中,导演用李玩脱光了衣服来寓意她脱下了孩子的外衣;用她压抑着,让水声抑制哭声来寓意她学会了掩盖真实的内心。

于是,李玩成长为那个刚刚得知自己的第二条狗死亡的时候,依然能面不改色地吃下父亲生意伙伴夹给她的那块狗肉的李玩。

在电影结尾时,李玩偶遇自己丢失的第一条狗。当她对同样认出“爱因斯坦”的堂姐说出那句“我多怕爱因斯坦认出了我,朝我扑过来”时,我的眼泪“唰”的就掉了下来。有多少孩子压抑着自己内心的想法,压抑着真实的自我,终于成长为父母亲人所期待的模样?

这样的李玩,长大后,她还知道、她还记得当初,她想成为谁吗?

那么,如今,我再来问你,你想成为谁时,你该如何作答?也许,时光不可逆,你已经成为李玩,但至少,我们可以让我们的孩子,我们爱的人,不再成为李玩!也让今后的我们,尽量,不成为李玩! xgRbsjyAuXpKNnMDxBO33EmO03eqcbnluS8r0B2CvAK1RTOAZ3cp4PZU5p+XrsS0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