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新亭渚别范零陵云

洞庭张乐地 ,潇湘帝子游 。云去苍梧野 ,水还江汉流 。停骖我怅望 ,辍棹子夷犹 。广平听方籍 ,茂陵将见求 。心事俱已矣,江上徒离忧

①新亭:又名中兴亭、劳劳亭,三国时吴建,为士人游宴送别之地,故址在今江苏江宁南。零陵:郡名,南齐时属湘州,治今湖南永州北。范云出为该郡内史,故称范零陵。内史职务,相当于郡太守。

②洞庭句:语本《庄子·天运》“帝张《咸池》之乐于洞庭之野”。洞庭:当即指今洞庭湖。《山海经·中山经》:“洞庭之山……帝之二女居之。”在今湖南北部。张乐:奏乐。

③潇湘句:《水经注》卷三十八《湘水》:“湖水西流,经二妃庙南……言大舜之陟方也,二妃从征,溺于湘江,神游洞庭之渊,出入潇湘之浦。潇者,水清深也。”帝子,指尧的女儿娥皇、女英,两人一起嫁给了舜。

④苍梧:山名,又名九疑山,在今湖南宁远南。传说舜死后葬于苍梧之野。

⑤江汉:《尚书·禹贡》:“江汉朝宗于海。”

⑥停骖:停车。骖,驾车时位于两旁的马。怅望:惆怅失意貌。

⑦辍:停止。棹:划船的工具。夷犹:迟疑不前貌。

⑧广平:指晋广平(今河北曲周北)太守郑袤。袤为汉末名儒郑兴、郑众之后,曾屡为县令、太守等地方官,皆有治绩。听:声听、名声。方:将。籍:籍甚,声名盛大。

⑨茂陵:指司马相如。《史记·司马相如传》载:“司马相如既病免,家居茂陵。”上句以郑袤比范云,此句以司马相如自比,谓范云将如郑之在广平,声名籍甚,而自己则将称疾家居。

⑩离:通“罹”,遭遇。

永明十一年(493),齐武帝萧赜去世后,王融因企图拥立萧子良被杀。不久,同样也是竟陵八友之一的范云出为零陵内史。谢朓当时刚从荆州返京,送别旧友,作了这首诗。这是送别的诗,便从行人将去之地落笔。零陵在湖南,便用与湖南有关的典故作为诗材。

开头两句营造出一种既阔大又迷茫、既美丽又含着几分怅惘、几分哀怨的气氛。黄帝张乐于广漠的洞庭之野,那是“听之不闻其声,视之不见其形,充满天地,苞裹六极”(《庄子·天运》)、与神秘的“道”融为一体的至乐。娥皇、女英之神出没于洞庭、湘水的波涛之中,那是一个悠远而凄艳的故事。传说大舜南巡,死于苍梧,二妃恸哭,其泪洒落于洞庭山竹之上,以致其竹尽斑。《楚辞·九歌·湘夫人》云:“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写的是相思之情,多么哀婉凄清。

三、四句也是用典。关于苍梧,除了是舜的葬地之外,还有一个传说,说是白云出于苍梧山,入于大梁(见《文选》李善注引《归藏·启筮》)。谢朓这里承潇湘帝子而言,又说到云,则使人产生两个典故叠合的朦胧意象。这两句借用典故写出白云飞去苍梧、湘水汇流江汉的景色,极富概括力,读来但觉浑灏苍茫,正如清人张玉谷所说,“写出云去水流之感”(《古诗赏析》卷十八)。

这四句用典,并不拘执于典故原来的意思,而是借这些典故来写景。但又不是眼前所见的实景,而是想象行人将去之处的虚景,其中又充满神话传说色彩。它们形成了一种氛围,造成了一种朦胧的意境。此意境似乎是黯然别绪的烘托,但也是若即若离,难以指实,只觉得韵味深长,令人流连不已。

“停骖”两句,正面写离别,写送者、去者都满怀惆怅,依依不舍。“广平”两句,是说您一定会在太守任上做出成绩,声名赫盛;而我呢,将如同司马相如一样,隐退家居。当时政局动荡,故有此语。不过把自己比作汉代的大文豪司马相如,则颇有以文章写作才能自负的意思。最后两句说:当此黯然销魂的离别之际,你我的满怀心事都不必再说了。是什么心事呢?诗人不作交代,这就让读者感到含蓄不尽,再回过头去体味全诗,也就觉得那离情别绪非同一般、意蕴分外深厚了。联系当时山雨欲来的形势,令人感到最后两句似乎蕴含抚今思昔、瞻望未来,既惆怅又忧虑的心情。

用典是此诗的特色。零陵在湖南,古属楚地。洞庭、湘水、帝子,都是《楚辞·九歌》中曾经歌咏过的。下半首那种同心而离居、水边怅望的意境也使人想起《九歌》。“夷犹”、“离忧”之语也来自《九歌》。(《九歌》中的《湘夫人》说:“君不行兮夷犹。”《山鬼》说:“思公子兮徒离忧。”)这样,通篇就给人一种《九歌》那样的情致绵渺、怅惘迷离之感。全诗虽然多用典故,但在古人看来,这些典故都是易于明了的,可说符合沈约“易见事”的要求,其语言还是浅净明朗的。而其声调则颇为铿锵动听。

宋人严羽的《沧浪诗话·考证》曾说起谢朓这首诗。他说,如果将“广平听方籍,茂陵将见求”一联删去,那么将更为出色。我们不妨试看一下:若删去这两句,则全首八句,三四、五六句分别对偶,结构完整,便很像一首五言律诗了。(只是各句之间的声调粘对尚不尽符合律诗的规则。)不过恐怕严羽并非只是从这个角度说的。他说:“只用八句,方为浑然。”其意大约是说,那样的话,诗将显得更含蓄,更有言外的意趣,耐人品味。“广平”二句直抒胸臆,比较实;去掉的话,便更为空灵。严羽论诗重神韵,故有此见解。但若删去,则诗人当时那种消沉的意绪便表达不出,其具体性、针对性便会减弱。因此删与不删,其实是难遽论其优劣的。 ytZPmMnboPx0FqcL6zzbJQbq/bC9O/O+TZuUD/ZV0/rHoQ86MAmqy8cM76tMRTvb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