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一、定情

这个爱情故事发生在一千多年前,它是那样的华美而动人。男女主人公都有着尊贵特殊的身份,他们历经了一段由辉煌灿烂走向动荡混乱的历史,共同谱写了一曲人世间最轰轰烈烈、最惊天动地的爱情悲歌,至今仍为人们广泛流传。在这个故事里,男主角是唐明皇李隆基,女主角则是杨贵妃杨玉环。

据载,唐玄宗开元年间,社会较为稳定,政治亦颇清明,可谓时运昌隆、国泰民安,整个中华大地呈现一片繁荣盛况。面对大好河山,身边又有能臣辅佐,唐明皇不禁萌生对自己政治业绩的满足感,似乎觉得国家前途永远是那么的灿烂和光明。作为一个心怀社稷、忧国忧民的帝王,他在历代君主中算是较为出色的了。而在为国家事务过于操劳,颇尝勤政之苦以后,唐玄宗慢慢开始有了懈怠之心,准备为自己的享乐生活作些打算了:

〔大石引子〕〔东风第一枝〕 (生扮唐明皇引二内侍上) 端冕中天,垂衣南面 ,山河一统皇唐。层霄雨露回春,深宫草木齐芳。昇平早奏,韶华好,行乐何妨。愿此生终老温柔,白云不羡仙乡

①“端冕”二句:指天下太平,无为而治。

②温柔:指温柔乡。此指和杨贵妃终身厮守相伴。“白云”句:即不羡白云仙乡。

据元代燕南芝庵《唱论》:“《大石调》,风流蕴藉。”作者在唐明皇上场时用《大石调》引子正在于突出唐明皇身为一国之君的潇洒倜傥、气度翩翩,描绘了一个政绩卓著、春风得意的君王形象。这种曲调与曲情相吻合的手法,古人称之为“对景”。紧接着上场诗:

韶华入禁闱,宫树发春晖。天喜时相合,人和事不违。九歌扬政要,六舞散朝衣。别赏阳台乐,前旬暮雨飞

①“别赏”二句:暗指男女情事。典出宋玉《高唐赋》:战国楚襄王与宋玉游于云梦之台,因朝云而言及楚怀王梦中所幸巫山之女,此女辞行曰:“妾在巫山之阳,高丘之阻,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原诗见《全唐诗》卷三。

诗中进一步暗示了唐明皇此时的心理。历史记载,在开元初年,唐明皇励精图治,颇有作为,他任用贤臣,亦能纳谏,所以开元前期的大唐王朝昌盛繁荣。当看到人民安居乐业,天下太平的时候,唐明皇欲实行无为而治,将政事交付贤相姚崇、宋璟等人代理,而自己开始把目光转向了情感的私人空间。一句“行乐何妨”,透现了唐明皇志得意满的心态,也令三宫六院的佳丽有了受宠的希望。“层霄雨露回春,深宫草木齐芳”。正是当时社会局势的稳固和国家机器的正常运转,为唐明皇专心于儿女情长提供了有利的客观条件。从此,这位风流天子在红衣翠袖中,便“只羡鸳鸯不羡仙”了。

然而,宫廷嫔妃如此众多,唐明皇能接触到的女性却很有限,并非皇宫里每一个美女都会得到宠幸的机会。在佳丽群集、美女如云的后宫中,唐明皇“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时,惟独看中了杨玉环——一个风姿旖旎、貌若天仙的美女,遂将她册立为贵妃。当晚,唐明皇在华丽的殿堂大摆宴席,欢庆敕赏,整个宫廷一片莺歌燕舞,鼓乐喧天。由一个小小的宫女脱颖而出成为贵妃,杨玉环实现了多少年轻貌美女子心中的梦想,一夜之间,她在宫里的地位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她抑制不住内心无比的喜悦,精心地梳洗打扮之后,她衣着华贵,袅娜娉婷地来到了殿前:

〔玉楼春〕 (丑扮高力士,二宫女执扇,引旦扮杨贵妃上) 恩波自喜从天降,浴罢妆成趋彩仗。 (宫女) 六宫未见一时愁 ,齐立金阶偷眼望。

①“六宫”句:语本王建《宫词》之一:“往来旧院不堪修,近敕宣徽别起楼。闻有美人新进入,六宫未见一时愁。”

杨玉环貌压群芳,承恩受宠,令其他宫女平添几分自怜自叹的愁绪,仅一个“偷眼望”便生动勾画出她们掩饰不及的羡慕与嫉妒。但是又能如何呢?后宫众多的宫女只能在日复一日的等待中,消耗自己的青春与生命,如元稹《行宫》所述:“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又如“寂寂花时闭院门,美人相并立琼轩”(朱庆余《宫词》),“君门一入无由出,唯有宫莺得见人”(顾况《宫词》)。凡此,都描写了后宫女子痛苦、悲凉的处境。作者对宫女们神态的描写,正为日后宫廷中的种种争风吃醋、明暗夺宠埋下伏笔。与杨贵妃相比,《西厢记》中崔莺莺的“临去秋波那一转”就显得些许拘谨,尽管作者细腻的描写和敏锐的捕捉同样传神地表现了封建礼教重压下名门闺秀的羞涩与多情。崔莺莺在秀丽中透露出几分矜持,她的这种美对于迷恋于她的张生来说绰绰有余,然而不得不承认的是,她没有杨贵妃美得那么娇尊。因此,唐明皇是那样深深地被杨贵妃吸引,为她着迷:

〔大石过曲〕〔念奴娇序〕寰区万里,遍征求窈窕 ,谁堪领袖嫔嫱?佳丽今朝、天付于,端的绝世无双 。思想,擅宠瑶宫,褒封玉册 ,三千粉黛总甘让。 (合) 惟愿取恩情美满,地久天长。

①窈窕:形容女子姿态美好动人,此用以代指美女。

②端的:正是。

③玉册:原指印刻在玉版上的文书,这里指册封贵妃的证书。

唐明皇在得到杨贵妃后,曾自称“得宝”。由于没有了朝廷政治事务的干扰,唐明皇与杨贵妃的爱显得那么纯粹和真挚。品过了美酒佳肴,赏过了悠扬宫乐,他们来到了西宫共度良宵。那一夜,淡淡的月色,如水一般倾泻在雕满飞龙舞凤的窗棂上,华贵而温馨的厅房里,烛花摇曳生姿。帘外的宫乐已经逐渐远去,只是隐隐约约地还在幽深的长廊中回荡,室内的气氛显得如此宁静而多情。在温暖的烛光里,唐明皇取出了精美雅致的金钗、钿盒,他缓缓地送到杨贵妃的面前,深情款款地表达了自己的爱意:

〔越调近词〕〔棉搭絮〕 (生)这 金钗、钿盒, 百宝 翠花攒。 紧护怀中,珍重奇擎有万般 今夜把这钗呵,与你 助云盘 ,斜插双鸾; 这盒呵,早晚 深藏锦袖,密裹香纨。 愿似他 并翅交飞,牢扣同心结合欢。

①奇擎:奇、擎双声字,奇擎即是擎的意思。

②云盘:形容头发像云那样黑。盘,盘髻。

金钗、钿盒由金银珠宝镶成,自然是价值连城的宝物,但是唐明皇对杨贵妃的一片真心更是情意无价,此刻唐明皇的内心世界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示。我们不禁疑问,谁能说帝王就一定没有真感情呢?唐明皇在金钗、钿盒里凝聚了自己深厚的情意,又怎么能不令杨贵妃感动呢?温柔细腻的杨贵妃小心翼翼地接过礼物,含情脉脉地与唐明皇四目相视,微启樱唇道:

〔前腔〕〔换头〕 金钗钿盒赐予 君欢。只恐寒姿,消 得天家雨露团。 (作背看介) 恰偷观,凤翥龙蟠 爱杀这 双头旖旎,两扇团圞 惟愿取 情似坚金,钗不单分盒永完。

①凤翥(zhù)龙蟠:形容金钗的精致工巧。翥,指向上飞。蟠,指蟠曲,即盘曲之意。

②双头:意指两股金钗。两扇:指金钿。

二人于此夜许定终身,希望能够相守一世,浓浓的情意,化也化不开,既缠绵悱恻又委婉动人。在这李杨故事的开始,作者省去了关于杨玉环进宫前的种种经历,对于相关的史实避而不谈,并且很大程度上加以了改编。据史书记载,杨玉环是杨玄琰的女儿,幼孤,自小养于叔父杨玄璬家,开元二十三年(735)被册封为唐明皇第十八子寿王李瑁的妃子。开元二十五年(737),唐明皇最为宠幸的武惠妃病亡。唐明皇对这位德貌双全的妃子异常怀念,故很少垂幸宫中其他女子。在听说杨玉环貌若天仙后,他便召其御见,没料到此一见竟令他一生深深为之迷恋。于是唐明皇先让杨玉环进宫作女道士,然后据为己有,在开元三十三年(745)册封为贵妃。父亲抢占儿子的妻子,这实在是一件不太光彩的事情,后人对此多有讽刺。如唐人张祜《集灵台·其一》:“日光斜照集灵台,红树花迎晓露开。昨夜上皇新授箓,太真含笑入帘来。”集灵台是祭祀神灵之处,原本清静肃敬,而唐明皇在其中为杨玉环施行道教授给秘文仪式,是扰乱伦理纲常、破坏祖宗家法之举。同时,杨玉环“含笑入帘”,足见其轻薄风骚,亦充分暗示了两人关系非同寻常的暧昧,显然,张祜的诗是深含讥讽嘲弄意味的。那么可以想见,这样的情节一旦入戏肯定有碍于主题的表达和人物形象的塑造,观众或读者就会对李杨之爱产生怀疑和鄙视,尤其该剧中的唐明皇将绝对是一个违反封建纲常和道德规范的好色之徒。和白朴的《梧桐雨》一样,洪昇回避了对这段事实的叙述,直接切入二者的爱情正题,剧中杨贵妃被册封前的身份也被构思为一个普通的宫女而显得平常,回避了伦理道德层面的争议与分歧。作者的剪裁极大地维护了二人爱情的纯洁性和合理性,从而为全剧故事的展开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这里,洪昇开篇提到了金钗、钿盒,并用细腻的笔法描述了男女主人公最初定情时的浓情蜜意,从一个侧面印证了该剧的主题就在于写“钗盒情缘”。在体制上,比起元杂剧末本戏《梧桐雨》中一本四折只有唐明皇一人主唱而言,此处唐明皇与杨贵妃对唱互答,各表心迹,既显出舞台的热闹,又利于二人情感完整顺畅的交流,人物形象的塑造也更鲜明。

在该出末尾,和开始一样,分别有下场诗和上场诗。《长生殿》中的上场诗,有的是集句,有的就前人诗句改易数字而成,有的是作者自己写的。至于下场诗,除了第一出以外,几乎每一出的末尾都引用了四句唐诗作为下场诗,又称集唐诗,这一特色与汤显祖的《牡丹亭》等剧作相似,而且在明清小说中亦屡见不鲜。剧作家将这些诗句有机地组合起来,主要是为了对该剧的剧情作概括性的总结,或者对情节的进一步发展作出暗示性的说明和进行必要的铺垫等等。且看这一出引用的几句:

(生) 胧明春月照花枝 元稹

(旦) 始是新承恩泽时 白居易

(生) 长倚玉人心自醉 雍陶

(合) 年年岁岁乐于斯 赵彦昭

①“胧明”句:全诗见元稹《仁风李著作园醉后寄李十》:“胧明春月照花枝,花下音声是管儿。却笑西京李员外,五更骑马趁朝时。”载《全唐诗》卷四一二。

②“始是”句:出自白居易《长恨歌》:“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侍儿扶起娇无力,始是新承恩泽时。”

③“长倚”句:见雍陶《再下第将归荆楚上白舍人》:“穷通应计一时间,今日甘从刖足还。长倚玉人心自醉,不辞归去哭荆山。”载《全唐诗》卷五一八。

④“年年”句:全诗见赵彦昭《奉和幸安乐公主山庄应制》:“六龙齐轸御朝曦,双鹢维舟下绿池。飞观仰看云外耸,浮桥直见海中移。灵泉巧凿天孙渚,孝笋能抽帝女枝。幸愿一生同草树,年年岁岁乐于斯。”载《全唐诗》卷一〇三。

这四句诗集在一起,写出了唐明皇与杨贵妃二人定情时的甜蜜美好,渲染了温馨柔和的气氛。同时,亦似乎预示了在这朝朝暮暮、年年岁岁的“醉”、“乐”中,也许将会发生些什么,或将会导致些什么的发生。 c37Bc32ULLAZV0cX2/xlFKivF77koTAZNmgBBkEJ/S3te9B5aIGg2XvyBLTftzJz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