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怎么会这样?我们所处的社会对管理者非常着迷,对领导阶层更是推崇备至,而且这种现象在今天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明显。我们把“领导者”当成偶像加以崇拜;书店竞相销售领导精英的传记,有的书店把这些传记归入“小说”一栏,有的则将其归为“商务”一类(有时我们根本分不清这两类书籍有什么不同);我们煞有介事地要把学生培养成为管理精英,甚至把课堂搬到了飞机机舱里(或者更夸张的地方)。但是,对于管理者在做什么这样一个简单的现实,我们却始终不得要领。这其中的原因究竟何在?
我认为原因可能有二。第一,与生活在原始社会中的人们一样,我们对神灵充满了敬畏,至少我们相信自己的神话,而管理者和领导者正是这样的神话。也许我们害怕拆穿他们或我们自己的真面目后所看到的结果。当然,我们一直在卖力地撰写“领导力”方面的文章,甚至到了令人可笑的地步,但这些文章几乎都没有触及日常管理的现实。
卡尔森在其早期的研究中提出了第二个原因:“管理行为”之所以“如此变幻莫测,难以掌握”,是因为“管理乃实践的艺术,而非应用科学”。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建立管理理论呢?
惠特利又做了进一步解释,他坚称管理工作因时因地而不同。因此,管理工作取决于对特定组织及其存在问题的认识,而这些问题总处在不断变化当中。如此一来,我们如何才能创立管理工作的普遍理论,而不必再一一赘述管理者的工作?
对此,恕我不敢苟同。通过一定程度的抽象,我们可以归纳或概括。不妨让我举例说明。成为咨询公司的高管(合伙人)便意味着要负责推广公司业务,而在其他公司,业务推广多半由专职员工负责。但我们会因此将管理工作视为业务推广吗?正如彼得·德鲁克所言:
每位管理者都做很多与管理不相关的工作……销售经理……安抚一位重要客户。一位工头要去修理工具……公司的总裁……参与重大合同的谈判……所有这些事情都是属于某个特定部门的工作,必不可少,应予以妥善处理。但是,不论管理者的职能或工作是什么,也不论管理者的级别和职位是什么,这些事情都不属于他们的工作范畴。
在把管理这个婴儿连同销售这盆洗澡水一股脑倒掉之前,让我们先问问自己,为什么咨询公司的高管要负责销售工作?答案是显而易见的,很多咨询服务的销售对象是买方公司的高管,所以卖方公司也需要有相应的高管介入。也就是说,一方面,这项任务专业性强,属于特定情境下的工作;另一方面,它又必须由管理者来完成,因此从本质上说,它是属于管理工作范畴的。
事实上,很多被我们视为理所当然的管理工作,其实都属于组织中的专业性工作。比如,组织虽有正式的信息系统,但管理者仍会对下属做必要的指示;在各种庆典活动上,虽有专业的公关人员在场,但主持的大权仍会“旁落”到管理者手中;管理者一直以来都被称为规划者和控制者,虽然计划部和管控部就在他们旁边。很多管理者都在从事专责人员的工作,只是工作方式有所不同,他们凭借的是自己特殊的人脉、地位和信息。
所以,别再相信我们的神话与神灵,去揭开管理实践的真面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