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如前文所述,推理各成分之间是相互联系的。它们既影响着其他因素,也受到其他元素的影响。我们现在主要介绍推论与假设这两种思维成分之间的关系。有效区分推论与假设是批判性思维中的重要技能。而许多人都会对两者产生混淆。让我们先来回顾一下它们的基本意义。
(1)推论(inference):推论是思维的一个阶段,也是个体根据一些正确或看似正确的命题归纳总结、得出结论的过程。如果你手持凶器朝我走来,我可能会推断认为你意图伤害我。推论可能是准确的也可能是不准确的,可能是符合逻辑的也可能是不符合逻辑的,可能是公正的也可能是不公正的。
(2)假设(assumption):假设是我们认为理所当然是推理前提的信息。它通常是指我们先前学习过并不会质疑的知识内容,是我们信念体系的一部分。我们通常都假定自己的信念是正确的,并运用这些信念解释周围的世界。如果你觉得深夜在大城市里闲逛是一件危险的事,而恰巧你又居住在芝加哥,那么你就会推论认为深夜出门是件危险的事。而你会理所当然地认为“深夜在大城市里闲逛是一件危险的事”这一信念是无可厚非的。如果你的信念是合理的,那么你的假设也就是正当的,反之亦然。信念与假设都既可能是正确的,也可能是错误的,这取决于我们是否有足够的证据支持它。思考一下这个例子:“我听到了抓门声,于是起床放门口的猫进来。”我的推论依据的前提假设(预存信念)是,只有猫会制造出这样的抓门声,而它只有在想要进屋时才会发出这样的声音。
我们人类时常会不自觉地将自己的信念作为假设,并依据这些假设做出推论。我们必须通过这样的方式才能理解周围发生的事。假设与推论渗透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因为我们必须依靠它们进行思考与行动。我们只有根据自身的价值信念才能做出判断、形成解释、得出结论。如果置于任何一个有意义的环境场景当中,人们会自动化地做出某些推论,为他们随后的思维和行动奠定基础。在没有经过事先训练,同时尚未明确环境条件的情况下,人们能够迅速而自动地做出推论。我们看到乌云,就推测可能下雨;听到敲门,就知道有人来了;看到皱眉的面容,就推断他在生气;遇到朋友迟到,就断定他是不体谅他人感受的。我们看到高个儿男子,就推断他擅长篮球;看到亚洲人,就想到他成绩很好;阅读一本书,就能根据故事大意推断语句的引申含义;我们聆听他人的对话,然后对他们所表达的观点做出一系列的推论。
写书也是一样,我们会推测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可能产生的心理感受。我们会考虑自己的表达是否足够清晰、哪些内容需要进一步解释、哪些内容需要举例或图示说明,而哪些内容又不需要这样复杂的解释,我们试图从读者的角度对这些问题做出推论。很多推论可能是正当而合理的,但另一些则不然。
要养成批判性思维习惯,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求我们将思维从无意识层面提升到意识化觉知层面。这其中就包括识别与重建推论的过程,通过这个过程,我们就能够获得清晰地意识到自己塑造自身经验方式的能力。这一能力使我们能够将自身经验区分为两种类别:未经处理的信息与我们对这些原始信息的主观解读。最终我们会发现,我们做出的推论在很大程度上受我们的个人立场与基本假设的影响。这一发现有助于我们拓宽视野,从多种角度审视事物,也能够由此获得更为开阔的思维境界。
通常,不同的人从不同的立场出发,会对相同的情景做出不同的推论。这是因为他们的思维推理是以不同的假设为起点的。例如,有两个同事看到一个躺在水沟里的男人,其中一个或许会推断,“这是个醉酒的流浪汉”;而另一个则可能会认为,“这个男人需要帮助”。这些推论都是建立在关于躺在水沟里人的基本假设基础上的,而这些假设也与推断者事先形成的观念立场有关。第一个人的假设是“只有醉酒的流浪汉才会躺在水沟里”,而另一个人的假设则是“躺在水沟里的人是需要帮助的人”。第一个人已经建立的观念是“人们都要为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负责,也都应当有能力照顾好自己”,而第二个人已经形成的立场则是“人们面临的问题多是由外界环境造成的,存在很多人力不可控的因素”。这两个人的逻辑假设和推论可以归纳如下:
第一个人
情景:一个男人躺在水沟里
推论:这个男人是醉酒的流浪汉
假设:只有醉酒的流浪汉会躺在水沟里
第二个人
情景:一个男人躺在水沟里
推论:这个男人需要帮助
假设:躺在水沟里的人都是需要帮助的人
为了发展批判性思维能力,我们要了解我们做出的推论、推论依据的假设以及我们理解世界的观点立场。因此,我们需要长期的训练以提升自己识别推论与觉察假设的能力。
充分认识我们做出的推论以及推理背后隐含的前提假设,能够帮助我们增强对自身思维的控制力。因为人类所有的思维本质上都是推论性质的,对思维的控制力也就依赖于对思维中推论及假设的控制能力。思考一下我们平时计划与考虑日常行为的方式。我们认为自己在准备早餐,吃早餐,准备上课,准时到达教室,坐在特定的座位上,开始上课,考虑午餐吃什么,支付账单,与别人闲聊,等等。
其实在这一过程中,我们也是在不断地解释自己的行为,赋予行为意义,对生活中正在发生的事做出推论。我们必须从各种各样的可能意义中做出选择。例如,我在“放松”还是“浪费时间”?我是“坚定的”还是“顽固的”?我究竟是“参与”了讨论还是“打断”了别人的对话?某人是“跟我一起笑”还是“在笑话我”?我是“帮助了朋友”还是“被人占了便宜”?每当我们解释自己的行为并赋予它们意义时,我们都是在完成基于假设做出推论的过程。
作为一个人,我们都在不断地做出关于自己、工作、同伴、老师、家长甚至关于世界的假设。我们将一些事物视为理所当然,这只是因为我们无法质疑一切。有些时候,我们也会将错误的事视为理所应当。例如,我跑到超市(假定自己带了钱)却发现自己把钱落在了家里。我以为车里有足够的汽油,却发现已经用光了。我假定打折的商品都是便宜货,却发现它是在涨价之后打折的。又譬如,我假定不会(会)下雨;假定当我拧过车钥匙、踩过油门之后车就会启动;假定我与他人相处时都是心怀善意的。
我们做出了许许多多的假设,而这些假设在很大程度上都是没有意识、不加考虑的。这些假设多数都是正当而合理的。然而,有些却不是。那么问题在于:我们如何才能识别自己做出的推论、推论依据的假设以及我们理解世界的观点立场?
有很多方法可以培养我们对推论与假设的意识觉察能力。一方面,所有学科学习的共同之处在于,它们都需要我们基于学习内容做出正确的假设,并能够熟练地得出合理的推论。举例来说,学习数学时,我们会基于我们的数学假设做出数学推论;学习科学时,我们会根据我们的科学假设得出科学推论;在解释历史事件时,我们会依据历史假设做出历史推论。在不同情况下,我们做出的假设都依赖于我们对基本概念与原理的理解。
随着我们能够越来越熟练地鉴别自身的推论与假设,我们也就逐渐具备了质疑假设正确性的能力。例如,我们假定人人都在中午吃午餐是合理的吗?我们有理由假设阴云密布就是下雨的征兆吗?我们假设头上的肿块一定是由于殴打造成的,合乎情理吗?关键在于,我们都会根据日常经历做出假设,而我们应该学会识别假设并质疑其合理性。当你逐渐具备了这些批判性的直觉,你就会越来越多地觉察到自己和他人的推论中被认为理所当然的事,也会越来越深刻地体会到你的观点立场如何塑造了你的经验感受。
图4-5是人们在情景中做出结论的过程。
图4-5 人们在情景中做出结论的过程
人们经常在情景中做出结论,这些结论常常是根据假设做出来的,而我们形成假设的过程常常是无意识的。
根据表4-1中的项目,分别写出各个情景下的可能推论,以及导向推论的前提假设,然后在表4-2中自己设想出十二种情景,并分别写出其推论及假设。
表4-1 情景推论及假设
表4-2 自制情景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