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二、尊重国际社会的意愿和要求,体现大国道义和担当

2008年爆发的空前严重的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深远,当前,全球经济仍处在国际金融危机后的深度调整期,总体复苏疲弱态势难有明显改观,国际金融市场波动,贸易保护主义加剧,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国际经济、金融治理改革步履维艰,各国都面临着转变结构、深化改革的艰难选择。与此同时,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等问题仍然突出,发达经济体与新型经济体对世界增长的贡献继续分化,主要经济体经济增速出现分化,金融货币政策已呈分化,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加重分化,政治结盟与经济结伴开始分化。在这一形势下,各国都在深入探索培育新的增长动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与此同时,中国已成为全球第2大经济体、第1大贸易体、产值第1的制造业国家、外汇储量第1、第3大对外投资国和创新驱动能力日强的国家,中国经济在年均持续两位数增长32年后进入新常态,即使增速在7%左右,也仍然是世界上增长最快的主要经济体之一和拉动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2015年,中国对外非金融类直接投资1180亿美元,同比增长11.4%,创历年最高值,实现中国对外直接投资连续13年增长,截至2015年底,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存量超过万亿美元大关。未来5年,投资额将超过5000亿美元,伴随着投资的产业输出能力、技术输出能力、工程承包能力和配套服务能力进一步释放。未来5年,中国将进口10万亿美元商品,出入境人数将达到5亿人次。中国声音、中国方案、中国工厂、中国市场、中国服务、中国流动人群的消费能力,正汇成不可阻挡的强大力量。这些标志着以全面融入既有国际体系为特征的中国改革开放历史进程进入一个新阶段。

30多年的改革开放使中国成为国际体系的参与者、受益者,中国在分享、获取全球化发展所带来红利的同时,还应以自身发展为世界各国创造更多的发展机会,破解它们发展面临的各种瓶颈和问题,建立利益、命运和责任共同体,实现各国的共同发展。当前的国际经济秩序存在不公平、不合理、不完善的一面,对于广大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而言,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的需求越来越迫切,创造和平发展、携手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国际环境的需求越来越迫切,对已形成的区域一体化存量进行优化整合的需求越来越迫切。大时代需要大格局,大格局需要大智慧,大智慧需要大担当。习近平主席提出的“一带一路”重大倡议正是中国创新、完善当前国际经济体系的重要方案和议题,体现出中国勇立时代潮头的大国担当。

“一带一路”倡议适应了国际社会对中国的期望,是中国向国际社会提供的公共产品。“一带一路”的实施将推进东亚、南亚、中亚之间的合作不断加强,欧亚之间的合作关系进一步深化,必定会对美国、欧洲、非洲、拉丁美洲的经济增长起到很强的带动作用。“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为构建国际关系新体系采取的具体行动。

和平、发展、合作是当今世界发展大势,区域一体化日益成为和全球化并行不悖的发展潮流。一定区域范围内经济联系密切的国家共同组建区域性经济共同体,已成为全球各区域的普遍做法,欧洲、拉美、非洲等都成立了合作程度深度不等的区域性经济合作组织。与之相比,欧亚大陆经济一体化建设进程十分缓慢。欧亚大陆是世界上最大的陆地,面积近5000万平方千米,占全球陆地面积的1/3,东西跨度超过1万千米,包含100多个国家,拥有约50亿人口,占世界人口总数的70%,占全球经济总量的60%,占全球贸易的60%,是世界上跨度最大的经济走廊,也是最具发展潜力的经济带。陆路交通不畅是制约欧亚大陆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古代海运不发达,古“丝绸之路”应运而生,促进了欧亚大陆的道路联通和贸易往来,但后来由于海运发展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古“丝绸之路”逐渐没落,欧亚大陆处于长期封闭的状态。欧亚大陆各区域发展不平衡、联系不紧密,交通基础设施或者不连不通、或者连而不通、或者通而不畅,这已成为深化欧亚大陆合作的重要障碍。除交通外,一些其他重要因素也限制了欧亚大陆经济的融合一体发展。“二战”后冷战主导下的国际大格局,实际上也使欧亚东西两大市场处于相对割裂的状态。目前欧亚大陆存在由不同国家主导的多个次区域经济合作组织,其国别构成、区域分布、合作范围与合作机制差异较大,彼此犬牙交错,形成了错综复杂的“意大利面碗效应”。同时,欧亚大陆国家之间矛盾众多,互信程度低,严重阻碍了彼此之间的交流与互通。

面对复苏乏力的全球经济形势和纷繁复杂的国际和地区局面,“一带一路”秉持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理念,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顺应沿线国家都有着加快自身发展的迫切愿望,与沿线国家和地区共同打造开放、包容、均衡、普惠的区域经济合作架构,以经济合作推进共赢发展。“一带一路”以经济发展为第一要义,将推进沿线国家发展战略的相互衔接和对接,促进经济要素有序自由流动、资源高效配置和市场深度融合。从全球经济发展大格局来看,“一带一路”东牵活力四射的亚太经济圈,西系发达的欧洲经济圈并连带北美经济圈,沿线涵盖了中亚、西亚、中东、东南亚、南亚、北非、东非等超过60个国家,并辐射东亚及西欧。“一带一路”倡议一旦变成现实,将构建起世界上跨度最长、最具发展潜力的经济走廊,涵盖全球44亿人口,GDP规模达到21万亿美元,分别占世界的63%和29%,成为世界经济最具活力和最具发展潜力的地区。

2016年9月,在G20杭州峰会上,作为主办国的中国提出“创新、活力、联动、包容”的世界经济发展新理念,得到国际社会特别是广大发展中的高度评价和认同。这一发展理念和我国倡导的“一带一路”发展理念是一致的。包容性发展,开放式合作,是“一带一路”倡议的本质特征。所谓“包容性发展”,是指本着相互尊重、平等协作、互利共赢的原则,各国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开辟一条不同发展水平、不同文化传统、不同资源禀赋、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间开展平等合作、共享发展成果的有效途径。“一带一路”倡议致力于构建多领域合作体系,打造多层次合作格局,发展多渠道合作框架。政治上的平等互信、经济上的互利共赢,都是包容性发展的应有之义。在全球经济整体低迷不振的背景下,建设“一带一路”将为世界提供一种全新的发展构架和合作模式。有了各国的共同参与,“一带一路”不仅是贸易通道,还将是为地区繁荣创造新机遇、激发新活力的增长通道。

所谓“开放式合作”,是指“一带一路”框架下的合作完全向区域内外国家开放,不预设合作条件和门槛,不排斥和针对任何第三方,中国不谋求主导,更不是为一己私利。中国作为倡导者提出建设“一带一路”,不限定国别范畴,不是一个实体,不搞封闭机制,有意愿的国家和经济体都可以参与进来,成为“一带一路”的支持者、建设者和受益者。“一带一路”不是单一国家的计划,更不是把一个国家利益凌驾于其他国家和地区利益之上甚至全球利益之上的帝国再造计划。“一带一路”建设是以沿线国家和地区的相互开放、合作发展、互利共赢为根本宗旨,以“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为核心内容,以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为抓手,有效整合区域内资源、技术、市场和劳动力等各种要素,推进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形成宽领域、深层次、高水平、全方位的合作格局,促进中亚、西亚、南亚、东南亚、东北亚与中蒙俄等6大地区板块团结互信、平等互利、包容共鉴、合作共赢。 a5ZxraRn5A8a17bMJ50JK/vF4cNMdFG/6TWzPC6LTdUqK4Ldv5HnSpCOlaodH3sn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