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9月和10月习近平主席先后在哈萨克斯坦和印度尼西亚提出了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一带一路”建设同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构成新时期我国三大发展战略。“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国际上反响强烈,既有希望了解中国具体设想,早日分享中国发展红利的迫切愿望,也有心存疑虑希望了解中国意图的想法。2014年国家出台了《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和行动》,有关地方和部门也出台了配套规划。2015年3月28日,国家发布了《推进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以下简称《愿景与行动》),这是“一带一路”建设中的一份重要规划性、纲领性文件,它向国际社会系统阐明了中国政府提出的“一带一路”时代背景、共建原则、框架思路、合作重点以及合作机制,提出了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五通”目标和共商、共建、共享“三共”原则。在此基础上,2年多来我们做了大量的交流沟通、增信释疑工作,倡导、介绍中国的和平发展理念,与各方商谈具体的合作共赢发展构想,“一带一路”可以说成为近一时期中国外交的中心工作。
2016年8月17日,国家召开“一带一路”建设工作座谈会,习近平主席系统总结3年来“一带一路”的建设成果,提出聚焦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聚焦构建互利合作网络、新型合作模式、多元合作平台,聚焦携手打造绿色丝绸之路、健康丝绸之路、智力丝绸之路、和平丝绸之路,以“钉钉子”精神抓下去,一步一步把“一带一路”建设推向前进,让“一带一路”建设造福沿线人民。并就思想统一,规划落实,陆海、内外、政企统筹,实施好示范性项目,打造多层次金融平台,推进人文合作以及加强“一带一路”建设学术研究、理论支撑、话语体系建设等提出了8项要求。
从2014年、2015年和2016年习近平主席和李克强总理的“首脑外交”情况,可见中国对推动“一带一路”倡议所做的巨大投入。2013年9月至2016年8月,习近平主席先后访问37个国家,其中亚洲国家18个、欧洲国家9个、非洲国家3个、大洋洲国家3个,在多个场合介绍、宣讲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2014年,习近平主席出访5次,先后访问了15个国家,其中和“一带一路”相关的国家有11个,出席了金砖国家领导人第6次会晤、上合组织2014年首脑会议。李克强总理出访5次,访问了13个国家,全部和“一带一路”倡议有关。李克强总理还出席了第24届世界经济论坛年会非洲峰会年会、2014年东盟峰会、2014年上合组织总理会议、亚欧首脑会议、中国—中东欧国家领导人会晤、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领导人会议、中国—东盟建立对话关系25周年纪念峰会。2015年,习近平出席了印度尼西亚万隆会议60周年庆祝活动,俄罗斯纪念卫国战争胜利70周年阅兵式、金砖国家组织、上合组织首脑会议、G20领导人第10次会议(土耳其)、APEC第23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菲律宾)、中非合作论坛首脑峰会等。李克强总理出访5次访问了9个国家,参加第18次中国—东盟、东盟—中日韩领导会议、第10届东亚峰会等。这些出访、会议和重大外交活动,推进“一带一路”都是其中的重要内容 。
中国政府所做的大量工作成果不断显现,“一带一路”得到越来越多国家的理解、认同和支持。2015年4月,习近平主席首次出访即到访巴基斯坦,推动中巴经济走廊建设进入实质性阶段,访问期间丝路基金发放了第一笔贷款;5月访问哈萨克斯坦和俄罗斯,重点是加强中国与各方战略对接,推进“一带一路”陆上丝绸之路建设。特别是10月,习近平主席访问英国,推进两国关系进入“黄金时代”,可以说在西欧国家中引起了强大的示范效应,接下来不到1个月的时间,荷兰国王、德国总理默克尔、法国总统奥朗德相继访华,商谈中欧经济合作。巴基斯坦、蒙古国、希腊、老挝等国一批国家领导人都对中国“一带一路”表示赞赏,认为中国“一带一路”给它们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会,并对“一带一路”框架下的良好合作和共同发展充满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