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一、“一带一路”建设是人类发展史上的一次认识跃升,从哲学和价值观的高度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出实现更高视野、更高层次、更高水平的新经济全球化有效路径

人类的发展史也是人类探索全球联通和交融发展的进程,是从低水平、片段式或局部性经济互联到高水平、广覆盖、高效链接的经济联通的演进进程。1972年,联合国环境会议发表的非正式报告指出:“我们已经进入了人类进化的全球性阶段,每个人显然有两个国家,一个是自己的祖国,另一个是地球这颗行星。”在国际关系领域,以人类为本位,从维护人类整体利益和共同命运的角度出发,从哲学、伦理学、社会学、政治学和经济学等多种学科的角度出发,从人类实践中对价值观已经形成的认知和可能产生的认识飞跃来看,从人类可预期的未来发展来看,“一带一路”是人类发展史上又一次创举和认识的飞跃。

2000多年以前,“丝绸之路”将中国太平洋沿岸和非洲以及欧洲的大西洋海岸联系在了一起,使这些国家和地区之间的货物流通与宗教、科技、文化等交流交往、交融成为可能,曾一度创造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是东西方和平交流合作的生动象征。以1492年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为标志的第一次世界地理大发现,拉开了现代全球化的序幕,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完成从西方到东方的航行,开创了东西方之间新的、直接的海上通道,使各国从彼此隔绝、自我封闭的状态中解放出来。正如地缘政治学的创始人哈尔福德·麦金德爵士所言:“哥伦布地理大发现的最大历史意义在于将地球翻转过来,令我们看到了包含欧洲、亚洲、非洲以及南北美洲在内的陆半球。”随后发生的商业革命推动了市场和贸易的发展,世界互联互通的范围不断拓展,经济全球化不断升级,但这是建立在全球殖民帝国体系下的由西方国家主导的全球化,是部分群体和西方国家掠夺式、独享的、脆弱的全球化,随之带来的贸易壁垒、移民限制、金融危机和政治上的极端民族主义等,深刻改变了世界地缘政治经济版图,最终引发了第二次世界大战。

长期的民族战争、民族隔离和政治地理边界之争,又使欧亚大陆广阔腹地上联动和联通的资源、生产、服务和消费逐渐分散、割裂和断裂,昔日欧亚大陆上位于世界文明中心的国家逐渐淹没于滚滚历史洪流之中,和平与发展的愿望求而不得。“二战”以后,“冷战”思维深刻影响着全球政治经济格局的演变,国家和民族之间的分离与隔离依旧存在,但民族国家的觉醒使各国扩大合作,共同发展的呼声和愿望日益强烈。冷战结束后,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世界多极化的深入发展,国际力量对比深刻演变,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持续推进,各国利益高度融合,彼此相互依存,人类已经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更加强劲。

近代以来,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在国际市场和国际体系中的地位逐渐下降。新中国成立后,经过60多年的努力,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坚持和平发展道路,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不断提升发展的内在联动性,在短短40年里摆脱贫困并跃升为世界第2大经济体,使中国和中华文明在现代化进程中焕发出新的蓬勃生机。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国顺应当今时代潮流提出的“一带一路”重大倡议,坚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基本原则,以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等主要内容为合作重点,为实现相关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联动式发展注入了新能量,最终使人类社会形成不可分割的命运共同体、责任共同体和利益共同体,这既给中国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也给世界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习近平主席从哲学和价值观的高度对命运共同体做出了全面梳理和解释,将其作为中国所持有的超越民族国家和意识形态的“全球观”,认为人类命运共同体交融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体现了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蕴含着中国坚持的正确义利观。这是基于深刻思考人类未来而提出的“中国理念”,是向世界更多国家和地区展示的一个大国胸襟和风范的“中国风度”和“中国气度”。

“一带一路”建设有助于全面盘活亚欧大陆的存量资源,把亚欧大陆分散、断裂和割裂的资源、生产、服务和消费连接起来,推动沿线国家更加合理地在全球范围内配置资源要素,平等融入并共享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和价值链,实现世界各国包容增长和平衡普惠发展。“一带一路”建设将通过发展全球互联互通,推动世界从行政分割走向互联,从民族分裂走向合作,形成一个商品、资金、人员和信息无障碍流通的全球统一大市场,使世界各国在开放共赢的合作中实现联动增长和共同繁荣。由此可见,“一带一路”建设反映了人类实现持久和平、共同发展的共同诉求,是构建全球和平、平等、互助、发展、合作、互信、共赢大格局的重大举措,将引领新的时代发展潮流。 EvbYSa6hx4Yd7WtvysYHdB/nxcZhqD4uV68Wi43yhIOJqXr+3dslUiRYg/yzh0Sy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