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跨境经济合作区进展报告(2018)》是中央民族大学经济学院“一带一路周边国家经济研究团队”、中国兴边富民战略研究院、国家民委“一带一路”国别和区域研究中心“中南半岛经济研究中心”、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陆路边境地区构建口岸文化研究”(项目编号:16AMZ009)、中央民族大学“国际经贸研究工作坊”的阶段性成果之一。
中央民族大学经济学院部分研究生参与了项目的实地调研和报告的撰写工作。在实地调研和报告撰写过程中,得到了相关边境省区、边境城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以及边境城市跨境经济合作区、综合保税区、开发开放试验区的管理委员会等相关部门和被调研企业的全力支持,在此表示感谢。
张丽君 统筹 编撰 统稿
王飞 统稿
第一章 王飞 胡苹苹
第二章 田东霞 王博 章静雯 张天翼
第三章 周英
第四章 刘红 胡胜龙
第五章 喆儒 田东霞 谢文心 聂静怡 虎恩鹏
第六章 张丽君 吴凡 张茜
第七章 杨丹
中国一直重视与周边国家的经济合作。2012年11月,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了“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外交方针与政策,并强调要让中国的发展成果惠及周边。
2017年10月,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推动建设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促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强调亲诚惠容的理念和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周边外交方针,积极促进“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打造国际合作新平台。
21世纪以来,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迅猛发展,我国与毗邻国家的跨境经济合作区(简称“跨合区”)作为区域经济合作的一种新兴发展模式获得了快速发展,成为我国与邻国开展跨境经济合作的重要平台。2013年,习近平主席提出了“一带一路”合作倡议,得到了沿线国家的高度关注和认同。跨境经济合作区作为沿边地区推进“一带一路”的重要经贸合作平台,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对外开放发展机遇。“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改变了对外开放的地理格局,使原本处于对外开放边缘的内陆边疆地区变成了对外开放的前沿地带,为沿边地区开辟了对外开放新道路;为响应“一带一路”倡议,国家陆续出台相关文件,进一步明确了沿边地区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战略地位,为沿边地区加快跨境经济合作提供了制度保障;“一带一路”倡议将推动我国沿边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加快经济社会发展,为推进跨合区建设提供重要支撑;“一带一路”建设将大幅改善沿边地区基础设施内联外通条件,为跨合区发展注入动力;“一带一路”倡议必将拓宽跨境经济合作领域,加快跨境资本、人才、信息等要素流动、集聚,带领跨境经济合作向纵深发展。
2015年10月,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要完善对外开放战略布局,推进双向开放,提高边境经济合作区、跨境经济合作区发展水平。2016年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支持沿边重点地区开发开放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指出,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沿边国家级口岸、边境城市、边境经济合作区和跨境经济合作区等沿边重点地区是我国深化与周边国家和地区合作的重要平台,是沿边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是落实“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措施。
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在地方政府的积极响应下,从东北、西北到西南的沿边地区掀起了建设跨境经济合作区、打造国际经济合作新平台的浪潮。目前我国正式批准设立的跨境经济合作区只有1个,即中哈霍尔果斯国际边境合作中心。依托沿边17个边境经济合作区和7个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边疆省区和边境城市积极推进跨境经济合作区建设,如云南的中缅瑞丽——木姐、中老磨憨——磨丁和中越红河——老街3个跨境经济合作区,广西的中越凭祥——同登、东兴——芒街、龙邦——茶岭3个跨境经济合作区,内蒙古的中蒙二连浩特——扎门乌德、中蒙俄满洲里跨境经济合作区,黑龙江的中俄绥芬河——波格拉尼奇内跨境经济合作区,等等。这些跨境经济合作区进展如何?建设和发展中面临哪些困难和阻碍?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应如何进一步推进跨合区建设?这些问题,还没有令人满意的答案。
撰写《中国跨境经济合作区进展报告(2018)》(以下简称《报告》),是从现阶段跨境经济合作对我国积极促进“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推动建设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的重要性出发,通过对跨境经济合作区建设和发展的最新情况进行梳理与分析,厘清跨境经济合作区发展的整体情况、建设效果、扶持政策等,发现跨境经济合作区发展中面临的主要障碍,为进一步推进跨境经济合作区建设提供政策参考及数据支持,同时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者提供基础信息。
本《报告》认为,在“一带一路”倡议下,跨境经济合作区发展既面临机遇,又需要应对挑战。地缘经济政治的特殊性和国家间制度的差异性使中国在跨境经济合作区建设中,与周边国家信息沟通和制度协调的效率不高;国家和地方支持跨境经济合作区的一系列政策在具体落实过程中还存在执行不畅的情况,跨合区实际享受的政策还比较有限;我国边境城市普遍经济发展水平不高、工业化水平低、产业结构单一,对跨境经济合作支撑能力有限;边境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不能完全满足“一带一路”建设对跨境经济合作的要求。
把握机遇、应对挑战,是跨境经济合作区面临的新任务、新目标。鉴于我国跨境经济合作区的实际情况,《报告》认为应抓住当前“一带一路”建设的历史机遇,将跨境经济合作区的建设和发展提升到国家层面的战略高度上,将跨合区打造成“一带一路”国际合作的重要平台、窗口和示范区。要进一步加强顶层设计,通过明确政策细则、设立PPP专项基金、鼓励东西合作、加强建设与周边国家的协调机制等,完善跨合区制度体系;充分利用财政资金,并借助社会资本、国际组织等,加快打造边境城市内通外联的立体交通体系和物流运输网络,加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根据边境城市区位、边境贸易结构的特点,在跨合区培育具有比较优势和较强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大力推进边境地区城市化建设,实现工业化和城市化相互推动的良性循环;逐步拓宽跨境合作范围,在能源、农业、旅游、教育、环保、文化、科研、反恐等领域开展全方位的跨境合作。
本《报告》分为一个总报告和一个分报告,共七章。总报告(第一章),主要展示了我国跨境经济合作区建设背景、整体发展概况,总结了国家相关扶持政策,分析了跨境经济合作区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分报告(第二章至第七章)依次展示了新疆霍尔果斯,广西东兴——芒街、凭祥——同登,云南瑞丽——木姐,内蒙古二连浩特——扎门乌德、满洲里这6个跨境经济合作区建设概况、跨境经济合作的主要内容、地方相关扶持政策、推进跨合区建设的思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