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四、霍尔果斯跨境经济合作区建设现状及成效

经过十余年的建设,霍尔果斯跨境经济合作区从无到有、从弱变强,对国家战略的顺利实施、地方经济的繁荣发展、民族团结都起到了巨大作用。通过对当前建设现状的梳理,可以看出跨合区实际发展的潜力,以及对中哈跨境经济合作起到的显著推动作用。

(一)配套基础设施建设

跨合区累计投资15亿元建设了基础设施项目54个,合作中心联检大楼、道路、供排水、供热、亮化、园林景观、围网、河道整治、连接通道、卡口设施等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完成,具备了良好的商业开发条件。

目前,配套区水、电、路、气、热、管网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涉及轻纺针织、食品加工、建材加工、陶瓷加工、仓储物流等领域的59家企业入驻配套区。结合建设的实际需要,启动了3.27平方千米配套区首期(综合保税区)项目建设。目前,综合保税区项目查验楼、卡口、围网、道路等基础设施及相关配套设施已完工。总投资11.5亿元的江苏新盐纺集团年产20万锭纱锭项目和山东仕文织造年产5万锭纱锭项目成功落户综合保税区,目前已有6家企业入驻综合保税区。

跨合区充分发挥合作中心管理职能,在认真贯彻执行自治区人民政府出台的《霍尔果斯国际边境合作中心中方区管理暂行办法》的基础上,突出抓好合作中心的管理和运营,进一步规范合作中心管理。投资40万元的指纹识别系统投入使用,开通了建设物资无申报通道,凭身份证入出合作中心政策正在试运行,人员、货物入出合作中心难的问题将得到有效解决。

(二)招商引资

对霍尔果斯来说,其经济发展必然是要靠两条腿走路。一方面,要进一步夯实进出口贸易给本地经济带来的利好;另一方面,要通过招商引资实现本地自身造血机能的提高。可以说,招商引资和扩大开放是霍尔果斯发展的必经之路。经过十几年的建设,霍尔果斯投资环境持续优化。跨境经济合作区招商引资到位资金连续5年稳步增长,2017年,实现招商引资到位资金45.06亿元,同比增长23.8%。共执行项目47项,其中往年结转24项,到位资金29.80亿元,新执行项目23项,到位资金15.26亿元。在强有力的基础设施建设保障下,跨合区前期已投产工业企业13家,实现产值过亿元。目前正引进绿色环保、高新技术和高附加值的产业项目67个,其中52个项目正在加紧建设,12个项目正在落地,15个投资5000万元以上项目已达成投资协议。

(三)跨境贸易

从地理位置上看,霍尔果斯处在欧亚板块中心,处在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与观察国整体区域西部的核心位置。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推进,这一优越的地理位置使霍尔果斯成为公路、铁路、航空、管道“四位一体”的国际综合交通枢纽,具备良好的对外贸易基础和优越的外部发展条件。哈萨克斯坦丰富的原油与天然气储量,以及中哈关系的日渐升温都使大宗商品贸易成为霍尔果斯贸易的核心。霍尔果斯跨境经济合作区是世界上首个跨境自由贸易区。中哈两国公民和第三国公民,无须签证即可凭护照或出入境通行证等有效证件出入,实现面对面地商贸洽谈和商品交易。同时,中方游客每人每日有8000元人民币免税购物额,哈方游客每人每天1500欧元免税额过境,即买即免。这些特点都使霍尔果斯的跨境贸易呈现出非常鲜明的特点。

2017年,霍尔果斯口岸实现通关贸易额385.67亿元(不含天然气),同比增加146.14亿元,增长61.0%。其中出口实现贸易额379.50亿元,增长61.4%;进口实现贸易额6.17亿元,增长41.8%。合作中心全年实现通关贸易额117.11亿元,增长180.0%。其中出口贸易额116.79亿元,增长181.7%;进口贸易额0.31亿元,下降16.2%。2017年,口岸完成通关货运量106.27万吨(不含天然气),同比增长58.1%,其中出口98.88万吨,进口7.38万吨。公路口岸、铁路口岸、合作中心货运量分别为61.9万吨、35.21万吨、9.11万吨,分别增长51.9%、48.5%、230.4%。

总体而言,霍尔果斯的跨境贸易特点非常鲜明,通过霍尔果斯口岸的双边贸易以出口为主,进口品比较单一,以资源类产品为主。贸易方式较为多样,除了大宗商品贸易活动外,边民互市、旅游购物、边境小额贸易、一般贸易等贸易方式成交额也迅速增长,其中,边境小额贸易是主要方式,据霍尔果斯海关统计,边境小额贸易占霍尔果斯口岸业务量的85%以上。贸易主体呈现多样化的趋势。原本的跨境贸易主体以边境居民为主,而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不断推进,中哈双边往来不断密切,经营主体也开始向自然人、私营企业等各种主体演化。交易规模不断扩大,交易范围也扩大到生活资料与生产资料并存的状况。这种多样化象征着霍尔果斯的贸易水平、贸易结构得到了本质上的提高,为霍尔果斯未来经济增长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四)跨境金融

中哈霍尔果斯国际边境合作中心是我国首个“边境之内、海关之外”的离岸人民币金融业务试点区。合作中心内银行、企业可享受优惠的离岸人民币政策:合作中心内银行可以直接到境外融资,发放贷款,且创新人民币存贷款业务可参照境外金融市场利率确定;合作中心内注册的境内企业可以在境外直接融资,且人民币境外融资额度不设上限。合作中心还可开展人民币与中亚国家货币挂牌、计价、兑换、结算业务。合作中心内特殊的金融政策使银行和企业有了从人民币离岸市场融入低成本人民币资金的融资通道,有助于吸引企业和金融机构来此集聚,促进霍尔果斯经济发展和中哈金融合作进程。

跨合区大力发展跨境人民币创新业务。2013年9月3日,在乌鲁木齐召开的第三届中国——亚欧博览会金融合作论坛上,跨合区与国家“一行三会” 、自治区金融机构就中哈霍尔果斯国际边境合作中心跨境人民币创新业务试点进行了深入探讨,达成35个合作意向协议,6家金融机构与苏新置业、义乌国际商贸城等合作中心入驻企业签订信贷协议,跨境人民币融资意向金额总计79.1亿元。目前,中国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交通银行5家商业银行已入驻合作中心营业。截至2014年9月,合作中心各银行机构累计开立各类人民币账户121个,各类人民币账户资金260.96亿元,人民币贷款余额0.9亿元,人民币担保0.64亿元。

中哈跨境金融合作还包括签署货币互换协议、实现两国货币直接汇兑和推动跨境贸易本币结算。2011年6月13日,中国人民银行与哈萨克斯坦国家银行签署了金额为70亿元人民币的双边本币互换协议。2011年6月,中国银行新疆分行实现哈萨克斯坦货币坚戈现汇挂牌交易。2012年4月,哈萨克斯坦人民银行开通人民币结算业务。2014年9月,哈萨克斯坦证券交易所开始实施人民币与坚戈的直接交易。这些金融合作促进了中哈两国贸易和投资的便利化,满足了两国不断增长的贸易需求。在推动人民币与坚戈直接汇兑业务方面,霍尔果斯起着带头和示范作用。2013年9月,中国银行在新疆首次推出人民币与坚戈直接汇率项下的现钞兑换业务的两个地区就是乌鲁木齐和霍尔果斯。2016年7月22日,中国首笔坚戈差额交割远期外汇买卖在霍尔果斯办理,实现了新疆差额交割远期外汇买卖业务零的突破。截至2016年8月末,以美元为单位统计,霍尔果斯辖区银行累计办理边贸进出口收付汇219万美元,其中出口收入77万美元,进口支付141万美元。

(五)跨境旅游

“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使哈萨克斯坦作为“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战略地位凸显出来。中国与哈国发展旅游业合作,对打通人员往来、边贸合作、促进基础设施和服务行业建设都有重要意义。我国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支持中哈跨境旅游合作的发展,如“三日免签”政策、“落地签”政策、中国公民赴哈旅游团签政策等。哈萨克斯坦也于2017年举办了“中国旅游年”,借助同年在哈国首都举办的世博会吸引中国游客。

霍尔果斯跨境旅游主要依托霍尔果斯跨境经济合作区,打造边境旅游的品牌,扩大边境旅游的影响力。霍尔果斯市政府与哈萨克斯坦国霍尔果斯投资有限公司对接,通过多次会谈,签订了数个意向性协议,就开展中哈边境游相关事宜达成了共识。双方共同开发跨合区内的游客观光、购物、娱乐等旅游服务项目。中哈双方在2012年签约,共同投资开发边境旅游和哈萨克斯坦传统民族旅游项目。项目位于跨合区哈方区域,占地75亩。该项目也是新疆地区首个边境旅游项目。旅游购物区主要经营中哈双方的特色商品,并有少数民族歌舞表演。该项目提升了霍尔果斯边境旅游的整体水平和文化旅游层次,对发展霍尔果斯边境特色游有明显的推动作用。

在“一带一路”倡议下,霍尔果斯积极开展跨境旅游合作。2014年12月25日,霍尔果斯举办了以“丝路冬韵、相约国门”为主题的首届中哈国际冰雪文化旅游节。2016年1月10日,第二届中哈国际冰雪文化旅游节以“时尚之旅,魅力之都”为主题举办。为期2个月的第三届中哈国际冰雪文化旅游节也于2016年12月30日启动。冰雪文化旅游节的举办填补了霍尔果斯冬季旅游的空白,将政策优势转变为促进双方更好、更快发展的经济优势,打响了霍尔果斯边境旅游品牌,为中哈跨境旅游合作模式提供了良好借鉴。2016年2月18日,霍尔果斯口岸实现“落地签”,成为西北地区第一个实现落地签证的陆路口岸。经口岸入出境的第三国公民、商务考察人员可直接在霍尔果斯口岸办理落地签证手续,有效促进了边境小额贸易、跨境交流合作和跨境旅游业的发展。2017年,霍尔果斯市依托中哈国际文化旅游区和口岸优势,全年共接待中外游客382.54万人,旅游综合收入75.54亿元,同比增长30%和63.3%。

(六)相关制度和政策建设情况

在中国的国情与区域发展的现实条件下,霍尔果斯跨境经济合作区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相关政策的扶持。这些政策一方面给予跨合区更大的自主权,另一方面也为相关企业和合作伙伴减少了不确定性。从2011年起,中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犁州以及霍尔果斯市均出台了相关优惠政策,以扶持跨合区的健康快速发展。

表2-1整理了对霍尔果斯跨境经济合作区发展起到较大作用的部分政策。可以看出,无论是中央政府、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政府、伊犁州政府还是霍尔果斯市政府,为跨合区的建设和发展都作出了很大的努力。而这也凸显了霍尔果斯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重要节点的地位和作用。

表2-1 霍尔果斯跨境经济合作区优惠政策一览

资料来源:霍尔果斯市政府提供。

(七)合作成效

跨合区自设立以来,在各方的大力支持下,各项工作得到整体推进,取得了较大的成效。哈萨克斯坦近年来积极改善国内交通基础设施,力图打造欧亚大陆交通运输枢纽,发展过境运输。哈萨克斯坦铁路公司总裁马明表示,哈方视中国为发展本国交通基础设施的战略伙伴。中国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构想同哈方发展过境运输的国家战略不谋而合,为两国加强互联互通提供了新动力。中国新疆已同哈萨克斯坦实现铁路、公路、航线、油气管道、通信网络的立体对接。两国在网络通信方面的合作也在积极推进,华为、中兴和中国电信在哈参与通信网络建设。新疆的15个对外陆路口岸中,有7个在中哈边界,正在建设的中哈霍尔果斯国际边境合作中心是我国西部最大的陆路口岸和新型跨境经贸合作区之一。

2012—2015年,中国运往哈萨克斯坦的集装箱数量增长了15倍。2014年5月,中哈连云港物流合作基地一期投产运营,开创了欧亚大陆海陆联运合作新模式,哈萨克斯坦历史上第一次获得直通太平洋的出海口。2015年2月,从中哈连云港物流合作基地出发的定期货运专列抵达阿拉木图,成为中哈合作的又一重要进展。穿越中国、哈萨克斯坦和俄罗斯的“中国西部——西欧”交通走廊正在紧锣密鼓的建设中,预计投入运营后将大大缩短欧亚大陆间的通行距离。

哈萨克斯坦基础设施相对完善,局势稳定,经济发展较快,资源丰富,不过产业结构相对单一,轻工、机电、日用消费品产业相对薄弱。为摆脱单一经济模式,哈萨克斯坦政府一直希望实现经济转型,为此努力改善投资环境以吸引外资。目前中国对哈投资总额超过260亿美元,是哈萨克斯坦第三大外资来源国。哈萨克斯坦也是中国在欧亚地区的第一大投资目的地。目前,在哈萨克斯坦有700多家中资和中哈合资企业,包括中石油、中石化、中国银行、中国工商银行、华为、中兴等,这些企业为当地创造了数万个就业岗位。

在国际及区域经济充满挑战的环境因素影响下,哈萨克斯坦在经济上也面临一些挑战,同包括中国在内的亚太国家强化经贸往来和产能合作的愿望更加强烈。“丝绸之路经济带”构想提出后,明显带动了中哈产能合作提速。2014年年底,李克强总理访问哈萨克斯坦期间,两国达成依托“一带一路”开展产能合作的战略共识,双方签署了总额达140亿美元的30多个合作协议。根据协议,中国将帮助哈方建设15~20家加工企业。此后,双方达成了基础设施、石化产品加工、建材贸易、联合办厂等领域的产能合作项目。2015年哈国总理马西莫夫访华期间,中哈两国签署了在钢铁、有色金属、平板玻璃、炼油、水电、汽车等领域进行产能合作的30多份文件,项目总金额超过200亿美元。 Rxeu3m/y9hqZERJNNvJUmQSdmGgoBQHTnODHEK7P7YRuFT5CAqpisugFGFXqcVzH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