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一、霍尔果斯跨境经济合作区建设背景与意义

在经济全球化、区域一体化的形势下,广泛参与区域经济合作,加强同周边邻国的经济联系,利用边境区位优势深入开展跨境经济合作,既是我国边疆民族地区外向型经济发展的迫切需要,又是实现区域经济同国际大市场接轨的历史选择。

(一)背景

新疆地处亚欧大陆腹地,是我国最大的边境省份,拥有5000多千米的陆路边境线,毗邻蒙古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及印度8个邻国。新疆历史上是古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现在又成为新亚欧大陆桥的“桥头堡”。目前,新疆开放一类口岸17个、二类口岸12个,分布在乌鲁木齐、哈密、伊宁、阿勒泰、喀什、伊犁、塔城等一批开放的边境城市。

“一带一路”倡议对中国的政治和经济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建设霍尔果斯跨境经济合作区,是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支持沿边重点地区开发开放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务实推进《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的具体体现与紧迫需求,是应对哈萨克斯坦“光明大道”经济政策在东哈萨克斯坦州建设经济开发区的国际合作需要,是打造新疆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优先抓手和重要引擎的现实需要,也是在新常态下助推国家边境经济合作区重新发力的有效途径。哈萨克斯坦作为中亚地区经济发展最快的国家,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桥头堡”。目前,中哈贸易快速增长,贸易结构不断优化,双边投资持续增长,产能合作全面推进。哈萨克斯坦于2014年年底提出“光明之路”新经济政策,希望与“一带一路”倡议对接。2015年8月底,中哈签署了《关于加强产能与投资合作的框架协议》,中哈之间的合作前景更为广阔。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和苏联共同明确霍尔果斯口岸为两国间的正式通商口岸。1950—1962年,霍尔果斯口岸以及三道河子口岸曾发挥过十分重要的作用,双方的进出口物资主要经由伊犁转运,霍尔果斯口岸的两国贸易迎来兴盛期。新疆通过霍尔果斯口岸进口了大量生产资料,约占当时新疆进口总额的90%。大量的农用机械和设备经由霍尔果斯口岸运到新疆,使新疆成为全国各地农业机械化程度最高的地区。1962年,两国关系恶化,两国贸易进入冰点,进出口贸易额急剧减少,到1967年,口岸基本呈关闭状态。4年后,霍尔果斯口岸对外贸易机构正式撤销,除保持通邮外,进出口贸易完全停止。直到1983年11月,经国务院批准,霍尔果斯口岸恢复对哈萨克斯坦国和第三国开放,这个沉寂了近20年的贸易口岸又恢复了生机。霍尔果斯口岸重新开放后,成为新疆对西开放的一个重要窗口,也是现今中哈两国陆路贸易的最大口岸。随着外贸事业的发展,霍尔果斯也逐渐成为一个独具特色的边境小镇。1992年8月,中哈两国政府同意该口岸向第三国开放,具有国际联运地位。现在已取消向第三国开放,只对哈萨克斯坦开放。

2003年6月,时任国家主席胡锦涛访问哈萨克斯坦时,哈总统纳扎尔巴耶夫提出,在霍尔果斯边境地区建立自由贸易区。2004年,新疆与阿拉木图签订《关于建立中哈霍尔果斯国际边境合作中心的框架协议》。2005年,上合组织阿斯塔纳峰会期间,胡锦涛与纳扎尔巴耶夫共同决定启动合作中心建设。至此,霍尔果斯高调亮相,成为当时中国西部最受关注的区域之一。霍尔果斯经济开发区是2010年5月第一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决定设立的,总面积73平方千米,呈“一区四园”空间布局,包括霍尔果斯园区20平方千米(含国务院已批准的中哈霍尔果斯国际边境合作中心及配套区13.16平方千米)、伊宁园区35平方千米、清水河配套产业园区8平方千米、兵团分区10平方千米。国家规划重点发展化工、农产品深加工、生物制药、可再生能源、新能源、新材料、建材、进口资源加工、机械制造、商贸物流、旅游、文化及高新技术等产业。

中哈霍尔果斯国际边境合作中心是中哈两国领导人2003年达成的重要合作项目。2005年两国正式签署协定,2006年中哈两国共同设立中哈霍尔果斯国际边境合作中心,成为我国与其他国家建立的首个跨境经济合作区。总面积5.28平方千米,其中中方区域3.43平方千米、哈方区域1.85平方千米,中方、哈方及第三国人员、货物、车辆在区域内可以自由流动,入区免签证合法停留30天,从中方一侧进入每人每日可携带8000元免税商品(现正向国家申请将免税额提升到3万元),从哈方一侧进入每人每日可以携带1500欧元免税商品(现正研究提升到1万欧元)。国务院批复霍尔果斯口岸为陆路整车进口口岸,欧洲原产地车运输成本骤降;境外货物入区享受保税扶持政策;境内外货物入区视同出口,办理出口报关手续,实行退税。

(二)意义

中国与哈萨克斯坦是上海合作组织重要成员国,霍尔果斯跨境经济合作区“一区跨两国”的新型合作模式,不仅对上海合作组织的经济合作具有借鉴意义,还有利于通过经济合作促进政治合作。霍尔果斯跨境经济合作区的建成和发展对我国向西开放、加强同中亚各国的合作交流、促进中亚区域经济发展都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第一,霍尔果斯跨境经济合作区的建成,对促进国际经济合作、实现中国与上海合作组织框架内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中哈两国各划出一块国土建设合作中心,封闭运营,在合作区实行统一的管理政策,人员、货物自由流动。这是全球区域经济合作的一种创新方式,具有试验田的作用。因此,深入探索合作中心的成就与经验,对世界区域经济合作具有良好的示范作用。

第二,霍尔果斯跨境经济合作区将成为引导我国西部地区和中亚各国区域经济加快发展的一部强劲发动机。我国扩大对外开放、发展区域经济的试验已经掀起了4波浪潮,第一波是以深圳为代表的珠三角地区,第二波是以上海为代表的长三角地区,第三波是以天津滨海新区为代表的环渤海经济圈,第四波就是以中哈霍尔果斯国际边境合作中心为代表的跨境经济合作区。它是区域经济合作由沿海向腹地推进的重要平台,将有力吸引国际国内的大量投资,充分发挥投资、贸易对经济增长的乘数效应。因此,以合作中心为先导,促进中哈边境自由贸易区尽快建成,吸引大量的国际商贸活动和投资活动,将使我国西部、中亚及欧亚大陆桥沿线国家和地区实现双赢和多赢,促进口岸物流、资金流、信息流、人流呈几何级数增长,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

第三,认真研究霍尔果斯跨境经济合作区“一区跨两国”的合作模式,有利于实现中亚区域内的贸易便利化、贸易自由化、贸易方式多样化、贸易水平现代化。充分利用合作中心商贸自由港的地位,可以减少贸易壁垒,方便中哈及第三国商贸自由交流;货物、人员、车辆都可以跨国自由流动;一般贸易、边境小额贸易、加工贸易、转口贸易、旅游购物等都可以同时开展。霍尔果斯口岸真正成为一个资金、人才、商品、信息集聚的高地和平台,形成面向中亚,辐射西亚、南亚和东欧的商品集散中心、经贸信息中心、金融中心和文化交流中心。霍尔果斯跨境经济合作区的建成和发展,可以担负起示范中哈乃至上海合作组织区域经济投资贸易便利化、自由化的使命,以顺应中国对中亚的贸易格局和模式的发展变化,实现国际边境大零售模式,进而形成国际招投标、订单采购平台,创建中国与中亚之间的第一自由贸易港。

第四,地缘互补优势是区域经贸发展的原动力,中哈两国广泛存在对彼此地缘优势的强烈需求。哈萨克斯坦地处亚欧大陆腹地,远离海洋,没有出海口,交通成为经济发展的一个“瓶颈”。因此,开辟一个方便、快捷、畅通的出海通道是其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目前,哈萨克斯坦的主要出海通道是经由中国新疆、甘肃,取道连云港,通往太平洋。对中国而言,中亚作为新欧亚大陆桥的重要地段,也是中国通往欧洲的必经之地,欲使这条“大动脉”畅通和活跃起来,没有哈萨克斯坦的支持与合作是难以实现的。同时,跨合区的建成,能更好地推进我国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我国广大西部地区资源丰富,但发展滞后,跨合区建成后将成为我国向西开放国际大通道快捷的“顺风港”,西部各省区均可通过跨合区开拓中亚市场,加快改革开放步伐,有力推动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全面实施。因此,中哈经贸合作的深入发展对促进西部大开发、繁荣边疆经济、巩固边疆稳定和维护国家安全都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第五,霍尔果斯跨境经济合作区将充分发挥“东联西出、西来东去”的桥梁和纽带作用,推进新疆经济社会加快发展。新疆远离海洋,通过跨合区使新疆成为对外开放的前沿和“桥头堡”,特别是合作中心能够成为新疆天山北坡经济带的“龙头”。因此,充分发挥跨合区的功能和作用,将有利于新疆实施“东联西出”的大开放战略,加快新疆社会经济发展。 6RtoHAsdSMs3sZ/StOpkr7C6kA2wJx7jrezQvEYEpU4ZhRV8pZHyN0Jmvc7mvGSP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