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二、评估是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任务如期实现的需要

未来三年是迈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体制机制问题能不能解决好,风险因素能不能控制好,决定了中国能否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真正建成全面小康社会。而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进行合理科学的评估,对未来三年及今后的工作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评估结果可以指导政策的有效制定,确立稳定化政策和改革体制机制的联动路径,从而既能有效地稳定增长,又能防范金融风险;可以指导如何建设更加成熟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如何通过要素价格改革和国企改革激活微观经济,如何通过反垄断法实施和知识产权保护来激励创新;如何改善收入分配机制,通过税收体制改革提高劳动报酬比重;如何通过规模削减制度成本和交易费用,减轻经济主体的显性税收和隐性负担,更加公平地参与到经济发展过程中来;如何通过推动现代服务业发展,使供给和需求机制进一步协调;如何全面加强政府准入制度和政府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让天空更蓝,食品、水和土壤更安全;如何通过提升教育、健康和社保水平,让人们得到更全面的发展,从而有利于克服短板,控制风险,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目标。

目前,“十二五”规划的实施已收官,“十三五”规划已经出炉。利用公开的数据资料,总结分析宏观经济、产业经济、区域经济、科技创新、民生发展和绿色发展等方面的“十二五”规划实施效果,对照实际效果与规划目标的差异,进一步探究各项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实施的成败得失,提出相应解决方案,可以为科学合理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参考。

根据评估结果,可以参照2011—201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中设定的大多数预期性指标和约束性指标的变化看其是否都符合或好于《纲要》的预期,节能减排等方面的约束性指标是否都得到很好落实。另外,城镇登记失业率、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人口总量等指标设定是否合理,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的评估中,可以考虑对就业、产业结构、创新、人口结构等方面的定量指标进行重新考量和设计,从而构建更加科学合理的指标体系。在宏观经济运行方面,GDP增速、就业和物价的变化趋势显示经济波动总体是否平稳,经济是否在合理区间内运行,总需求结构是否呈现不断优化的演变趋势。在产业结构方面,服务业增加值占比和研发支出占比的目标值等指标是否实现预期值,可以指导目前的产业结构调整政策,优化经济升级路径。在区域结构方面,近年来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速度一直高于东部地区,但地区间发展差距是否出现收敛迹象,区域结构调整的目标也不能仅仅定位于各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均等化。在科技创新方面,评估结果可以从定量角度看,“十二五”规划实施以来我国的科技创新能力提升与创新型国家建设是否都取得明显进步,《纲要》设定目标的完成情况是否总体良好。一些制约科技创新能力提升、阻碍创新驱动发展的深层次问题与障碍是否依然存在等。

另外,可以评估“十二五”规划实施在就业、社保、收入分配和人口等方面的主要指标变化总体是否符合《纲要》的要求,就业的两个预期性指标和人口总量的约束性指标的设定是否合理。社保和收入分配方面的制度建设的设定是否合理,怎样进一步进行优化设计等。“十二五”规划实施的绿色发展状况如何,土地、水资源以及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等污染物排放指标的完成进度可好,此外,非化石能源发展、节能、二氧化碳减排的进度是否达到要求。“十三五”期间在节能减排方面的制度需要更加有效的监督约束机制。评估采取目标管理式的评估考核方式,即首先考察设定的各项预期目标是否能够如期实现,如果不能实现,则找到背后的制约因素,并提出改进措施;如果可以实现,也要分析原因,找到潜在风险点。

跨入21世纪,2002年党的十六大《关于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的决议》首次提出了三大历史任务,即“实现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其中,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建议》,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的大战略、大布局、大手笔(一是“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二是“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三是“五大发展”新理念),清晰地描绘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蓝图。

基于十八大报告提出的新目标,如202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等目标,结合《可再生能源发展“十二五”规划》《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卫生部贯彻2011—2020年中国妇女儿童发展纲要实施方案》《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全国城镇体系规划纲要(2005—2020年)》《文化产业振兴规划》《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决定》《全国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纲要(2010—2020年)》《国家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大气污染防治条例》等相关规划目标,考虑目前我国的实际情况,科学合理确定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评价指标体系各指标的目标值。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期望目标中,经济发展方面多数指标实现难度不大,十八大提出的“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必须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要求,使收入差距扩大的趋势逐步得到扭转,但是缩小收入分配差距难度很大,需要付出艰辛的努力;在经济发展水平提高、分配体制变化的情况下,人民生活指标有望完成目标,需要重点关注农村人口、外来务工人员、城镇未就业居民等弱势边缘群体的保障问题,加快实现社会保障的城乡一体化和全国一体化,使尽可能多的人口真正享受到社会保障带来的好处;文化指标方面,需要与城市产业转型、旧城区改造有机结合,同时,因地制宜,对历史文化资源开发再利用,促进文化与科技的有机融合,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着力点;民主法制指标的实现对构建依法治国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生态文明方面的目标对于实现绿色发展,建设美丽中国有巨大的指导意义。

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难点在于一些可持续发展指标和公平、平等指标上。因此,为了顺利完成目标,未来需切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进行发展模式创新和制度创新,加快结构调整步伐,适当平衡各种利益关系,重视改革中出现的外部性问题,最大限度地创造就业机会,增加对可持续发展方面的投入,降低经济增长对自然资源的依赖程度,促进经济、资源、生态环境在发展中保持动态协调,建设和谐稳定的社会。

从实现“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建设,是中国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历程。小康社会的来临极大地改善了人们的生活水平与生活质量,表明中国人关于“小康”的古老梦想正在成为活生生的现实。小康社会的主要目标与内涵,是可以量化与测定的。引导与评估各地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进程,建立科学的小康社会指标体系,正确选择小康社会的指标与目标值,对于促进各地科学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导向意义。 rfNa/YaWTi8+KXnRfqldXda+LbJXt6r21MW2pzVCJJ9mFL96UQAZ24PfYMniQoJ/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