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三节

研究概念界定

一、知识共享

Teece在1977年提出了知识共享(Knowledge Sharing)的思想,但目前对知识共享概念并没有形成一致的定义,学者们基于不同的视角提出了多种定义。根据学者们对知识共享内涵的分类,归纳起来主要有效果观(Senge,1998)、过程观(Nonaka & Takeuch,1995)、交易观(Davenportt & Prusak,1998)、行为观(Bartol & Srivastava,2002)以及沟通观(Jim Botkin,2000)。虽然目前还不能准确地给知识分享下一个明确的定义,但本研究通过文献梳理认为知识共享应该具有以下几个特征:(1)知识共享应该至少具有两个主体:知识的发送者和知识的接收者,双方可以互为转换;(2)个体层面的知识共享是知识共享的基础,共享可以渗透或扩散到组织的团队、部门等各个层次或整个组织层次;(3)知识共享是一个互动的过程,既包括个体之间正式的互动,也包括个体之间非正式的互动;(4)知识共享的结果是知识被共享双方共同占有,知识发送者并未放弃知识的所有权(王国保,2010)。在此基础上, 本研究对知识共享的定义为 知识共享是指组织员工通过正式或非正式的接触 将其所拥有的完成工作所需要的信息 技能和经验传播至组织内的其他成员的行为 。根据此定义,将知识共享做如下具体说明:(1)知识共享是员工之间相互进行知识传播的过程;(2)知识拥有者的知识类型和来源未加限定,既包括明确的显性知识,也包括经验、技能等隐性知识;(3)知识共享的行为既包括通过建立档案、数据库等间接传播,也包括人员间面对面互动沟通的直接传播;(4)知识共享行为限定于受雇员工的旅行社内部;(5)未考虑知识共享行为发生的影响因素。

二、智力资本

智力资本(Intellectual Capital,IC)这一概念是1969年由美国经济学家John Keneth Galbraith提出来的。John认为智力资本中的智力不再是指纯粹的一般意义上的智力的含义,而是体现为一种相应的智力性活动,智力资本在本质上不仅仅是一种静态的无形资产,而是一种思想动态的过程,是一种达到目的的方法。但他没有给出智力资本一个完整定义,也没有对智力资本的内容给予界定。Svieby(1997)在其 The New Organtiztional Weath Manaing and Measuring Knowledge-based Assets 中提出,随着经济的发展,知识已经成为一个决定性的竞争因素。他认为一个股份制公司的市场价值与它官方账面价值的差异就是该公司的无形资产的价值。Svieby的观点后来成为很多学者关于智力资本的解释。还有一些学者认为智力资本同其他的一些无形资产或非物质资产视为等同,如Boudreau & Ramstad(1997)则认为智力资本即人力资本。Stewart(1997)认为能够用来创造财富的智力资源即智力资本,包括知识、信息、知识产权、经验。Edvinsson & Malone(1997)认为智力资本是企业通过掌握知识和实践经验、组织技术、客户关系和专业技术等而使企业获得市场竞争优势的能力。Nahapier & Ghoshal(1998)等认为智力资本是一个社会集体如:组织、知识界、专业团体等所拥有的知识和获取知识的能力。Davenport & Prusak(1998)则把智力资本和信息技术联系在一起。安妮·布鲁金(Anny Blugin,1998)认为智力资本是使企业能够运行的所有无形资产的总称。OECD(1999)给智力资本的定义是:一个公司拥有的两类无形资产的经济价值:组织(结构)资本和人力资本。Teece D. J. & Teece(2000)认为智力资本是在价值生成与萃取过程中经过不断的创造与积累,企业所获得的能够带来持续竞争优势的经验、创意、技术、流程、关系等知识性战略资源总和。Ashok Jashapara(安小米等译,2013)进一步将其解释为,结构资本是指当员工晚上回家之后仍存在于组织的资本,如软件和供应链。人力资本是指存在于员工头脑中的东西,如客户关系、工作方法和他们的创造力。

国内的一些学者也对智力资本的概念进行了研究。巢来春、王海平(1999)认为知识资本就是企业的员工所拥有的所有能力的综合,包括认识能力、分析能力、对环境中产生的变幻莫测的机遇和威胁的反应能力,以及创造能力。谭劲松(2001)进一步认为智力资本是人力资本的核心,是高级的、升华的人力资本,包括科研创新型智力资本和资源配置型智力资本。袁庆宏(2001)认为智力资本是组织中一种潜在的应用知识与技能创造价值的能力,是聚合知识载体的能力,而不是知识本身。张福学、董向荣(2002)认为所谓知识资本是指能够转化为市场价值的知识,是企业所有能够带来利润的知识和技能,知识资本实质上是知识企业全部资本的总和。芮明杰(2002)认为智力资本是企业内所有因知识和智力的积累而形成的资源。黄汉民(2003)认为智力资本是企业所有能用于产生价值或资源配置的知识积累及其运用。徐笑君(2004)认为智力资本是一种以员工和组织的技能和知识为基础的资产。王勇和许庆瑞(2008)认为,知识资本是一种组织现象,是各种知识元素在特定企业中被有效整合后所表现出的能够用于创造财富的企业能力。严若森(2004)认为企业知识资本就其本质而言,是整合于企业组织结构、制度安排、企业文化、员工素质以及企业经营关系等之中的企业无形资产。吕程、张丹(2013)认为知识资本的本质是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知识和能力,其焦点是价值的创造和萃取,包括所有经过知识的获取、创新以及有价值关系的建立等智力活动所创造的资产,是组织中具有前景的脑力资产,也是组织中隐性知识以及能被组织明文化或者结构化的显性知识的总和。

综上所述,关于智力资本的概念,如Ashok Jashapara(安小米等译,2013)所说,智力资本(Intellectual Capital,IC)是一个较新的学术领域,它根植于实践,起源于咨询业和工业,目前并没有统一的定义。根据以上学者们的定义,本研究认为关于智力资本主要有三种基本看法:第一种是“能力观”,即认为智力资本是企业或员工的一种能给企业带来经济价值增值的能力;第二种是“资产观”,认为智力资本是企业的一种能创造价值的无形资产;第三种是“知识观”,认为智力资本是企业或员工知识应用的总和。 本研究给智力资本的定义为 智力资本是组织将各种知识元素或资源配置的知识 技能进行聚合后能创造价值和财富的能力

三、服务创新

与技术创新相比,服务创新(Service Innovation)因“服务”的抽象性,以及服务范畴的宽泛性,学者们从不同的角度对其概念进行不同的考量,因而至今服务创新的概念并没有形成一个公认的定义。

Gadre、Gallouj & Weinstein(1995)认为服务创新是人力资本、组织、能力、技术的集成,其具有很强的异质性,是针对特定客户提供的一种新的解决问题的方法。Sundbo(1997)认为服务创新与制造业技术创新类似,就是在服务中使用新思想、新技术、新管理对企业以往的服务流程进行系列变革,旨在提升企业服务质量和盈利能力,为顾客带来新的体验和价值。James A. Fitzsimmons(2000)认为服务创新是为客户提供一个以前没有过的产品或服务,或者服务提供的过程彻底改变,或顾客感知到现有服务包或交付过程有新的改进。Wietae van der Aa Tom Elfring(2002)认为对于企业而言,服务创新是企业针对自己所处环境,以及现实的或潜在的竞争者来说,最先采用一种新的管理思想、新的运营手段、新的组织结构等实现自身经营目标。Bare、Lourens & Hertog(2003)认为服务创新是单独或共同提出新的或大幅度改变的服务概念、客户互动管道、服务交付方式或技术,从而产生出一种或多种新的服务功能出现,这些服务功能确实改变了服务或产品供给市场的方式并且对于厂商来说是新的。Chapman、Soosay & Kandampully(2003)认为服务创新代表釆用额外的手段,使公司可以改善其市场的性能和效率,同时反过来又可能为企业在当今商业环境中提高竞争优势做出贡献。Tidd & Hull(2003)认为服务创新是指通过提供新的或改进的解决问题的办法,发生明显变化的服务观念或服务交付系统,它为客户提供更多的附加价值。Flint et al(2005)认为服务创新是指被感知为新颖或有助于特别核心客户的一项新服务的发展。Berry et al(2006)认为服务创新活动是指通过增加新的服务、扩展现有服务、改进服务提供方式来满足客户对服务的需求。Blazevic & Lievens(2008)认为服务创新是企业为了提高服务质量,创造市场价值而对服务要素所进行的有目的、有组织的一系列变革动态。Paton & Mclaughlin(2008)认为服务创新就是引入一种更有效的,尚未被其他企业或组织采用过的服务手段或服务方法,并实现市场增值的活动。Sundbo(2008)认为服务创新是指在服务过程中,服务企业应用新思想和新技术来改善和变革服务流程和服务产品,提高服务质量和服务效率,为顾客创造新的价值,最终形成服务企业竞争优势的活动。随着对服务创新的研究不断深入,对服务的本质研究也逐渐清晰,越来越多的学者意识到不能简单地将技术创新的方法搬到服务创新的研究上来。Den Hertog(2010)认为服务创新很少局限于服务产品的改变,而是经常伴随产品销售、客户互动、质量控制和保险等方面的新模式。Ostrom et al(2010)认为服务创新是为客户、员工、企业老板、联盟伙伴创造价值,并通过新的或改进的服务项目、服务流程、服务模式创造价值。

我国学者也对服务创新的含义进行了研究。鲁若愚(2000)从广义和狭义两个方面对服务创新进行了定义。其认为狭义的服务创新是指服务型组织为获得更大的商业和社会利益,向目标顾客提供更高效、更周到、更准确、更满意的服务包。广义的服务创新是指各类组织(部门)不断为用户提供无形服务、有形产品或二者结合物,以便创造更大的价值和效用,增强顾客满意度和忠诚度。许庆瑞、郑刚、喻子达(2003)认为服务创新主要是指在服务过程中应用新思想和新技术来改善和变革现有的服务流程和服务产品,提高现有的服务质量和服务效率,扩大服务范围,更新服务内容,增加新的服务项目,为顾客创造新的价值,最终形成企业的竞争优势。吴贵生、蔺雷(2004)也从狭义和广义两个视角来对服务创新进行解释,认为广义上的服务创新是指一切与服务相关或针对服务的创新行为与活动;而狭义的服务创新主要指发生在服务行业中的创新行为与活动。舒伯阳(2006)认为服务创新就是企业为了提高服务质量和创造新的市场价值而发生的服务要素变化,对服务系统进行有目的、有组织的改变的动态过程。孙颖(2009)认为服务创新即是企业开发新服务或持续改善现有服务的活动和过程。王琳等(2009)认为狭义的服务创新是涉及服务本身的创新,不涉及市场、组织和运营过程等形式的创新。王成慧(2010)认为服务创新是指服务组织为了获得商业和社会利益,通过组织内外部各种经营资源进行配置与整合,也即通过服务概念、服务传递方式、服务流程或服务作业系统等方面的变化、改善或变革,向目标顾客提供更有效、更完备、更准确、更满意的服务包,并增强顾客满意度与忠诚度,进而实现组织价值增值的过程。蔡翔、舒勇、李硕(2010)认为服务创新就是企业为了提高服务质量和创造新的市场价值,而对企业内部产品、工艺、组织结构、业务流程等服务要素进行改变,对外部关系(包括与供应商、客户等关系)进行改善的过程。徐明、赖然(2011)认为服务创新带有企业(组织)等主体的含义,因此提出服务创新是指企业创造或引入一种新的服务,这种服务与本企业(组织)目前所能提供的服务产品相比较而言较新。高顺城(2013)认为服务创新是将企业所拥有或可利用的人力资源、技术资源、组织资源、信息资源等企业内外部各种资源动态地组合到一起,以企业提供的“服务”为媒介,借助技术或物质手段,通过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共同参与,为企业创造经济效益和社会价值,为消费者创造顾客总价值即产品价值、服务价值、人员价值和形象价值等,最终解决消费者面临的需求问题。

通过对以上中外学者关于对服务创新的解释的梳理,本研究认为关于服务创新含义的解释,从定义性质来看有概念性解释和操作性解释之分,从广度来看有行业服务创新和企业服务创新之分,从研究角度来看有基于价值视角的、有基于经济视角的、有基于顾客视角的、有基于过程视角的。本研究认为由于服务涵盖的范围非常广,并且服务业内部行业的差异非常大,因此很难给服务创新一个统一的定义。不过根据以上学者的研究成果,本研究认为关于服务创新有以下几个共性:第一,服务创新都需要植入异质性的资源,这个资源可以来自企业内部也可以来自企业外部;第二,不管是国外学者还是国内学者都越来越意识到消费者或顾客参与对服务创新的重要性;第三,对于服务创新的结果认识越来越宽泛,除了技术创新、产品创新之外,组织创新、服务传递方式、顾客体验价值等都列入创新的结果;第四,除了强调服务创新的经济价值外,企业的市场价值、社会价值特别是消费者价值等也越来越受到学者们的重视。根据上述观点,本研究结合孙颖(2009)和徐明(2011)的观点,将服务创新定义为: 服务创新是企业通过开发 引入新的服务 或持续改善现有服务以提高顾客满意度实现企业价值增值的活动和过程 U1W2vDBZj1g6lMsaM4hwscR7vSjPa7b+ntWjz/S1Sy6I1u+klC59iTxAtzDqKSAX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