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提升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能源领域包括能源的国际合作和全球治理的治理能力现代化同样非常重要。提升能源治理能力现代化是中国进一步参与全球能源治理的关键要素。近年来,我国政府高度重视能源国际合作,在部门架构、政策研究、机制构建、人员保障、经费投入等方面加大了支持力度,为推动我国能源国际合作提供了有力支撑和保障。不过,从政府角度而言,能源国际合作是一项战略性、理论性、专业性和技术性很强的项目。就当前复杂的能源国际合作局面而言,我国政府对能源国际合作的治理能力并不强。在国际合作议题的研究和提出、政策的解释宣传、政府各部门间的合作机制的完善、高端人力资源储备等方面存在明显短板。这制约了我国在能源国际合作中的主导力的提升。
国际合作能力是一种“软实力”,其终极目标是为国家参与全球能源市场活动的“硬实力”进行服务。国际合作不应仅限于参与国际论坛和提出无建设性的发言,更不是被动地对国际期待做出回应。而应当根据本国的发展战略,结合国际能源合作潜能和参与国家的共同利益,提出有利加强合作、容易被广大国家接受、包含新理念新思想的议题。如我国提出的“构建能源命运共同体”“建立全球能源资源市场稳定机制”和《2017年推动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能源合作愿景与行动》,对全球能源国际合作产生了积极深远影响,对能源国际合作形成了强大塑造力,推动了我国能源国际合作战略目标的实现。
但是,相比发达国家,我国政府在主要国际平台上提出代表发展中国家的关键议题为数不多,特别是依据我国能源战略研究提出的国际议题的能力还不强,服务国际能源市场活动的能力有待提升。做好这方面工作:一是我国政府需要不断增强善于主动提出议题的意识;二是要大力支持能源国际合作方面的研究,提升提出议题的能力;三是要提升善于将国内的最新研究成果转化为国际议题的能力。
能源国际合作需要稳定的国际环境,需要良好的舆论氛围。经验表明,我国能源国际合作政策解释得越充分,传播力引导力越强,就越能促进政策的执行和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国际舞台上积极倡议构建“能源命运共同体”,提出合作的正确义利观,为我国树立负责任大国形象作出了积极贡献。曾培炎同志也在国际合作论坛上倡议建立全球能源资源市场稳定机制,提升了我国能源国际合作的影响力和公信力,对我国实际开展能源合作产生了较强的推动力。
但是,长期以来,国际社会对中国参与全球能源市场的方式和活动存在误解,这对我国能源国际合作构成了阻碍。我国长期受中国文化讲究“多做少说”的束缚,尤其是作为全球市场的新兴参与者,国际经验较少,希望在多学习的同时提升自身的能力,不擅长阐释宣传自己的观点理念。面对“中国机遇论”“中国威胁论”“新殖民主义”等对中国对外行为的错误解读,常常陷入“沉默不语”,或者应对乏力甚至回应失当。许多有利于各方的优质合作项目,常常迫于舆论压力而破产。明面上影响当期利益,潜在里却影响国家形象和后续合作。对此,我国政府要加强提升能源国际合作政策解释力和宣传力,加强与国内外媒体沟通,要高度重视传播手段建设和创新,提高国际能源合作政策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
以我国国家能源局为主的政府机构,在主导能源国际合作方面发挥了建设性作用。国家能源局等有关部门组织推进能源国际交流与合作,承担同外国能源主管部门和国际能源组织谈判并签订协议有关工作,拟订能源对外开放战略、规划及政策,协调境外能源开发利用。对推动我国能源国际合作形成了有力支撑。
但受相关政策限制,面对千头万绪复杂多变的国际能源合作局面,当前我国政府在提升国际合作效率方面的支撑力比较脆弱。如国家能源局目前承担任务较多,但人手相对不足。在借助多方力量增加我国参与全球能源治理的途径方面面临多方制约。此外,国际合作部门(包括其支撑机构)原则性强有利于管控风险履行职能,有时候却显太过教条,比如在加强能源国际合作方面的出国审批手续繁杂,一些重要会议参加不了,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能源部门的对外合作交往。
另外,能源国际合作往往牵涉政府多个部门,内部会商机制的不健全,造成能源国际合作的项目行动缓慢甚至停滞不前。我国部委的能源国际合作部门,需建立同其他外事部门定期会商机制,在重大的国际问题上前期多沟通并达成一致意见。保障各部门了解最新情况,统一对外口径,保持一致立场,有力阐释中国观点,提升政府效率。
人才是实现民族振兴、赢得国际竞争主动的战略资源。人才也始终是我国参与能源全球合作的中流砥柱,而且需要各种不同类型的人才。如石油行业不仅需要石油开采人才,更需要有跨国和跨文化经历的海归人才。能源战略研究人才、谈判人才也是我国推进能源国际合作必不可少的人才。还有语言仅仅是基本技能,对国际文化有深入了解的人才才有助于在国际上把握先机。同时还需要能主动策划设置议题,在国际舆论场宣传引导中国能源国际合作理念和政策的新闻人才。
近年来,凭借人才强国战略东风,我国政府部门吸纳储备了不少优秀人才,在推动能源国际合法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因当前促进人才国际交流的相关手续繁杂,重要的国际平台上中国人任职人数有限。现有的外派人员规模和水平需要进一步提升。在实践中对在国际合作中培养和储备人重视不够,对公众和国际社会的政策解释能力较弱,政策实施推进常遇到阻碍。下一步,要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在人才强国的推动下,实行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把党内和党外、国内和国外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推动能源国际合作工作中来,形成人人尽展其才的良好局面,让各类人才的创造活力竞相迸发、聪明才智充分涌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