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秉承“一带一路”精神,及支持、推动“一带一路”建设的原则,因此,中蒙俄经济走廊将“一带一路”的合作方向作为建设重点,以三国资源禀赋各异、经济互补性较强、合作潜力和空间巨大的特点为基础,以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为主要建设方向。
(一)政策沟通
加强政府间合作,积极构建多层次政府间宏观政策沟通交流机制,深化利益融合,促进政治互信,达成合作新共识是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的重要保障。中蒙俄三国可以就经济发展战略和对策进行充分交流对接,共同制定推进区域合作的规划和措施,协商解决合作中的问题,共同为务实合作及大型项目实施提供政策支持。
(二)设施联通
在尊重中蒙俄三国主权和安全关切的基础上,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规划、技术标准体系对接,共同推进国际骨干通道建设,逐步形成连接亚洲各次区域以及亚欧非之间的基础设施网络,这是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的优先领域。同时应强化基础设施绿色低碳化建设和运营管理,在建设中充分考虑对气候的影响。
抓住交通基础设施的关键通道、关键节点和重点工程,优先打通缺失路段,畅通瓶颈路段,配套完善道路安全防护设施和交通管理设施设备,提升道路通达水平。推进建立统一的全程运输协调机制,促进国际通关、换装、多式联运有机衔接,逐步形成兼容规范的运输规则,实现国际运输便利化。推动口岸基础设施建设,畅通陆水联运通道,推进港口、口岸合作建设,增加水上航线和班次,加强水上物流信息化合作。拓展建立民航全面合作的平台和机制,加快提升航空基础设施水平。
加强能源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更是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中的重中之重。共同维护输油、输气管道及矿产资源等的运输通道安全,推进跨境电力与输电通道建设,积极开展区域电网升级改造合作。
共同推进跨境光缆等通信干线网络建设,提高国际通信互联互通水平,畅通信息丝绸之路。加快推进双边跨境光缆等建设,完善空中(卫星)信息通道,扩大信息交流与合作。
(三)贸易畅通
着力研究解决投资贸易便利化问题,消除投资和贸易壁垒,构建区域内和中蒙俄三国良好的营商环境,积极共同商建自由贸易区,激发释放合作潜力,是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的重点内容。
中蒙俄三国宜加强信息互换、监管互认、执法互助的海关合作,以及检验检疫、认证认可、标准计量、统计信息等方面的多双边合作,推动世界贸易组织《贸易便利化协定》生效和实施。改善边境口岸通关设施条件,加快边境口岸“单一窗口”建设,降低通关成本,提升通关能力。加强供应链安全与便利化合作,推进跨境监管程序协调,推动检验检疫证书国际互联网核查,开展“经认证的经营者”(AEO)互认。降低非关税壁垒,共同提高技术性贸易措施透明度,提高贸易自由化便利化水平。
拓宽贸易领域,优化贸易结构,挖掘贸易新增长点,促进贸易平衡。创新贸易方式,发展跨境电子商务等新的商业业态。建立健全服务贸易促进体系,巩固和扩大传统贸易,大力发展现代服务贸易。把投资和贸易有机结合起来,以投资带动贸易发展。
加快投资便利化进程,消除投资壁垒。加快双边投资保护协定、避免双重征税协定磋商,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
拓展相互投资领域,开展农林牧渔业、农机及农产品生产加工等领域的深度合作。加大煤炭、油气、金属矿产等传统能源资源勘探开发合作力度,积极推动水电、核电、风电、太阳能等清洁、可再生能源合作,推进能源资源就地就近加工转化合作,形成能源资源合作上下游一体化产业链。加强能源资源深加工技术、装备与工程服务合作。
推动新兴产业合作,按照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原则,促进中蒙俄三国在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领域的深入合作,推动建立创业投资合作机制。
优化产业链分工布局,推动上下游产业链和关联产业协同发展,鼓励建立研发、生产和营销体系,提升区域产业配套能力和综合竞争力。扩大服务业相互开放,推动区域服务业加快发展。探索投资合作新模式,鼓励合作建设境外经贸合作区、跨境经济合作区等各类产业园区,促进产业集群发展。在投资贸易中突出生态文明理念,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和应对气候变化合作。
(四)资金融通
资金融通作为中蒙俄经济走廊的重要支撑,要在三国中深化金融合作,推进亚洲货币稳定体系、投融资体系和信用体系建设。扩大中蒙俄三国双边本币互换、人民币结算的范围和规模。
加强金融监管合作,推动签署双边监管合作谅解备忘录,逐步在区域内建立高效监管协调机制。完善风险应对和危机处置制度安排,构建区域性金融风险预警系统,形成应对跨境风险和危机处置的交流合作机制。加强征信管理部门、征信机构和评级机构之间的跨境交流与合作。充分发挥丝路基金以及各国主权基金作用,引导商业性股权投资基金和社会资金共同参与中蒙俄经济走廊重点项目建设。
(五)民心相通
传承和弘扬丝绸之路友好合作精神,广泛开展文化交流、学术往来、人才交流合作、媒体合作、青年和妇女交往、志愿者服务等,为深化多双边合作奠定坚实的民意基础。民心相通是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的社会根基。
扩大相互间留学生规模,开展合作办学,中国每年已向蒙古国与俄罗斯提供几千个政府奖学金名额。中俄与中蒙间互办文化年、艺术节、电影节、电视周和图书展等活动,合作开展广播影视剧精品创作及翻译,联合申请世界文化遗产,共同开展世界遗产的联合保护工作。深化中蒙、中俄之间的人才交流合作。
加强旅游合作,扩大旅游规模,互办旅游推广周、宣传月等活动,联合打造具有丝绸之路特色的国际精品旅游线路和旅游产品,提高游客签证便利化水平。积极开展体育交流活动。
强化与蒙古国、俄罗斯在传染病疫情信息沟通、防治技术交流、专业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合作,提高合作处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
加强科技合作,共建联合实验室(研究中心)、国际技术转移中心、海上合作中心,促进科技人员交流,合作开展重大科技攻关,共同提升科技创新能力。
整合现有资源,积极开拓和推进与蒙古国和俄罗斯在青年就业、创业培训、职业技能开发、社会保障管理服务、公共行政管理等共同关心领域的务实合作。
充分发挥政党、议会交往的桥梁作用,加强中蒙俄三国之间立法机构、主要党派和政治组织的友好往来。开展城市交流合作,欢迎彼此的重要城市之间互结友好城市,以人文交流为重点,突出务实合作,开展联合研究、合作举办论坛等,形成更多鲜活的合作范例。
加强民间组织的交流合作,重点面向基层民众,广泛开展教育、医疗、减贫开发、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环保等各类公益慈善活动,促进贫困地区生产生活条件改善。加强文化传媒的国际交流合作,积极利用网络平台,运用新媒体工具,塑造和谐友好的文化生态和舆论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