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蒙俄经济走廊作为“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组成部分,更加明确了中国进一步扩大内陆开放、沿边开放以及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和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的战略目标。蒙古国和俄罗斯资源丰富、市场潜力大,构建中蒙俄经济走廊有利于进一步加强中国与蒙俄的经贸合作,形成辐射力较强的西部及东北经济增长极。
(一)有利于加强中蒙俄基础设施互联互通
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是“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五通”的核心所在。中蒙俄经济走廊是连接欧亚交通运输大走廊的重要通道,也是对接蒙古国“草原之路”倡议的最好选择,在“一带一路”倡议中具有很强的战略意义。因此,三国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将成为经济走廊建设的重中之重。目前,三国沿边地区的多个口岸城市已具备航空、铁路、公路等现代综合交通体系。构建中蒙俄经济走廊将有助于实现三国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为构建开放型经济新格局、全面提升中蒙俄经贸合作便利化水平提供更为有力的支撑。
(二)有利于拓展中蒙俄经贸关系
从中蒙经贸合作角度来看,由于地理位置的原因,蒙古国的发展与中国,特别是与中蒙沿边口岸的发展密不可分。鉴于边境地区具有毗邻国外市场、物流成本低的天然优势,开展国际经贸合作将更为便捷。正因如此,中蒙两国近年来都在极力将这些优势转化为经济效益。随着中蒙俄经济走廊的建设,中蒙经贸合作将呈现出贸易量不断提升、双边投资不断增长、合作领域不断拓宽、贸易结构不断优化等新的特点,两国经贸合作将呈现不断升级的态势。从中俄经贸合作角度来看,伴随俄罗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乌克兰危机不断升级,中俄在经贸、基础设施、投资、能源等方面的合作意愿在增强。而美欧制裁客观上又进一步提升了中俄加强经贸合作的动力。当然,制裁是国际政治因素影响下的短期行为,而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则是中俄两国在复杂的国际环境中秉承互惠互利原则加强经贸合作的主动选择,是着眼长远加深合作的制度化安排,有利于中俄两国构建更为紧密的经贸关系,提升经贸合作的层次和水平。
(三)有利于深化中蒙俄能源资源合作
构建中蒙俄经济走廊,将使三国在能源资源领域的合作前景更为广阔。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中国对能源资源类产品的需求大幅度上升,而蒙俄的矿产及油气资源储备丰沛,在世界能源资源出口贸易中占据着较大的比重。俄罗斯天然气储量居世界第一,产量居世界第二,石油产量也稳居世界首位,其与我国毗邻的西伯利亚地区是“21世纪人类自然资源的宝库”。蒙古国矿产资源储量可观。蒙古国最大的煤矿塔温陶勒盖煤矿及其最大的铜金矿奥云陶拉盖铜矿均距中国边境不到200公里。同时,蒙古国铁、锌、铜等有色金属资源丰富,开发潜力巨大。因此,中蒙俄三国之间的能源资源结构是具有较强互补性的,这也是三国之间深化能源资源合作的前提条件。此外,随着世界政治经济形势的深刻变化,三国也相继提出符合自身发展需要的中长期国家发展战略,这些国家发展战略都将三国囊括其中,是各自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三国进一步加强能源资源领域合作提供了国家战略层面的支持。
(四)有利于推动沿边地区经济协同发展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经济一直保持着较高的增长速度,但也面临着发展水平参差不齐的问题。东中西部地区发展不均衡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原因。沿边地区在改革开放进程中已显现出被边缘化的趋势,这既是一种现实的劣势,也是一种潜在的优势。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以及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实施以来,国家整体发展战略开始向中西部及东北地区倾斜。构建中蒙俄经济走廊有利于内蒙古和东北地区进一步连接国际市场,更好地开发利用国内国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形成对外开放新高地,提振沿边地区、中西部地区和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发展动力,推动各地区经济协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