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特别是经济发达地区(富裕地区)以及经济欠发达地区(贫穷地区)在空间上呈现出的集中连片现象即空间集聚现象,越来越受到国内外学者们的关注,对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地区在空间上表现出的集聚现象,正在成为探索区域经济持续增长的一个新的研究方向。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出现了快速的持续增长,与此同时,经济发达区域在沿海、沿江或者交通枢纽一带出现了相对集聚的趋势,而经济相对落后的区域也出现了连片分布的现象,即空间俱乐部趋同现象,空间俱乐部趋同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即造成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地区如此分布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有哪些因素影响了发达地区的经济持续增长,又有哪些因素阻碍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增长,这些问题的解决,能够为我国经济发达地区经济的持续健康增长以及经济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快速增长提供有益的政策借鉴,而且也是我国当前大力推进全面脱贫亟须解决的问题。
2011年9月29日通过的《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积极探索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三化”协调发展的路子,是中原经济区建设的核心任务,保持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增长是根本目的。
河南省是我国中部地区和黄河中下游地区的一个人口大省、农业大省和经济大省,经济总量一直位居全国的前列,但人均较低,庞大的内需已经形成,区位、人力、文化等资源优势显著,粮食生产、城镇建设、能源保障、交通体系、人力资源等支撑条件及承接产业转移的能力不断增强。由于河南省地处全国经济格局中的战略腹地,其在实现沿海经济带向内陆纵深不断拓展、产业转移由东至西梯度推进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与作用。但是,以河南为中心的规划在国家层面上目前还是空白,在为国家做出巨大贡献的同时却长期处于政治的边缘,在一些方面已经形成了“中原塌陷”的严峻形势,对国家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实施构成了严峻挑战。
区域经济的发展不仅是局部问题,更是全局问题;不仅是一个紧迫的经济问题,更是一个重大的政治问题。按照当年邓小平同志提出的“两个大局”的地区发展战略,东部沿海地区要加快对外开放,优先发展起来,中西部地区要顾全这个大局;当发展到一定时期,全国达到小康水平时,就要拿出更多的力量帮助中西部发展,东部沿海也要服从这个大局。面对改革开放不断深化、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沿海先进地区在率先实现小康的基础上,加快向现代化目标迈进,为了更快缩小河南与全国平均水平的差距,实现中原崛起、振兴河南经济,促进中西部地区协调发展,胡锦涛总书记多次到河南考察,明确要求河南“贯彻科学发展观,抓住机遇,实现跨越式发展,牢牢把握国家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宝贵机遇,在促进中部崛起中发挥更大作用,走在中部地区前列”。温家宝总理也多次到河南考察工作,希望河南把握省情,发挥优势,实现更大规模、更高水平发展。
从全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来看。“十一五”以来,随着我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的不断实施和推进,全国各区域发展呈现出良好势头,制约各区域发展的突出问题得到缓解;区域协调互动机制正在逐步形成,对促进区域间优势互补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在落实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实际问题,如,东、中、西和东北内部的区域差异仍然较大,区域政策的空间尺度偏大,针对性还不够强。鉴于此,近年来,以明晰区域定位、细化区域政策、规范地区发展走向为特征的新一轮区域布局悄然展开。随着北部湾经济区、海西经济区的设立,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辽宁沿海经济圈连成一线,东部沿海经济布局已基本完成。在中西部地区,经济布局正在调整和完善中。中原地区位于京广、陇海兰新两大经济带主轴的交会区域,也处于沿海经济带连通西北内陆地区的关键位置。这一地区的经济发展,不仅能够带动和促进当地的经济发展,而且能够促进全国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能够发挥贯通全国经济格局的“腹地效应”、强化内陆经济战略支撑的大局。应当看到,分布于沿海地区的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经济区已经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占得先机。而武汉经济区、成渝经济区则沿长江向我国西南欠发达地区延伸。在陇海兰新经济带的中段,也应当形成一个强有力支撑作用的中原经济区,以完善自沿海向西北延伸的经济带,加强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的经济联系。另外,从加强区域合作的角度来看,我国不同地区之间在技术、资本及资源禀赋方面存在的差异性,要求区域之间加强相互协作。中原经济区周边地区的产业链特征具有很好的互补性、中原经济区不仅将为西部的原材料工业提供市场,也可为东部地区的加工业提供产业供应链。正是这种产业链的联系,使得中原经济区可能成为促进周边地区发展的增长极。
从中部崛起的要求来看。建设中原经济区,有利于在中部地区形成新的经济增长板块。2009年国务院通过的《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要求:依托综合运输主通道,以资源环境承载力强、社会经济发展基础好、发展潜力大的地区为开发重点,加快形成“两横两纵”经济带,培育六大集聚人口和产业的城市群。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要求,各地区要严格按照主题功能定位推进发展,对人口密集、开发强度偏高、资源环境负荷过重的部分地区要优化开发,对资源环境承载力较强、集聚人口和经济条件较好的地区要重点开发。以河南为主体的中原经济区,是中部人口最为密集、经济总量最大、交通区位优势最为突出、最具发展潜力的区域。建设中原经济区,对于《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的实施,加快中部地区崛起的进程,将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另外,从中部各省的区位和战略取向可以看出,中部地区崛起的过程将是“向外借力”和“内聚生力”相结合的过程。从“向外借力”看,湖南向南,一直在向泛珠三角靠拢;江西早已明确要成为上海的“后花园”;安徽在主动融入长三角经济带;山西在积极接受京津冀经济圈的辐射带动。从“内聚生力”来看,湖北地处长江中游,正在通过打造武汉城市圈,形成长江经济带的中段强点。以河南为主体的中原地区,地处全国的中心地带,距离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海西两岸等经济区相对较远,难以接受这些经济区的辐射带动,也难以融入周边的经济区域,具有一定的独立性。从发展态势来看,河南作为中原经济区的主体,与相邻省份的临近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相近,使命相同,区域合作基础好,共同发展的意愿和内生动力较强。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特别是现代综合交通网络的逐步形成,区域内经济联系、人员交往等日益紧密,中原经济区已经成为地域毗邻、主体突出、经济互补、联系紧密、客观存在的经济区域。因此,研究中原经济区,可以在中部地区构筑具有强大集聚作用和辐射作用的核心增长极,促进中部地区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
从中原崛起的实践来看。建设中原经济区是多年来中原崛起的延伸、提升和拓展。20世纪90年代以来,河南历届省委、省政府围绕中原崛起、河南振兴这一主题进行了不懈的探索和实践。在指导思想上,从“团结奋进、振兴河南”,到“奋力实现中原崛起”,再到实现“两大跨越”,坚持“四个重在”;核心是突出发展主题,加快中原崛起发展步伐。在发展目标上,从20世纪90年代初,河南提出了“一高一低”的要求,到后来提出“两个较高”的目标,再到面对“十二五”发展的新形势,河南又提出“两高一低”目标,河南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随着形势的变化不断丰富、不断完善和提高。在发展战略上,从“三大战略”到“四大战略”,再到“五大战略”和“六大战略”。在区域布局上,由“八五”时期,“以黄河经济为龙头,重点发展中州平原”;到“九五”时期,“以中心城市和交通干线为依托”“建设郑州商贸城”“发展中原城市群”;到“十五”时期,“把郑州建成国家区域中心城市”“建设以郑汴洛为支撑的中原城市群”“培育地区性中心城市”“积极发展中小城市”;到“十一五”时期,“建设中原城市群经济隆起带”“引导豫北、豫西、豫西南、黄淮地区加快发展”“形成合理的城镇体系”。上述发展思想、发展战略、区域布局和发展措施,是历届河南省领导班子依据当时实际情况,反映人民意愿的不断探索,对河南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要“更加重视改革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区域经济发展同样需要顶层设计。建设中原经济区顶层设计的过程,是思想不断解放、认识不断深化、取得广泛共识、赢得多方支持的过程。河南省委、省政府审时度势、着眼全局,组织动员各界力量、汇集各方智慧,持续、延伸、拓展、深化中原崛起战略,提出了建设中原经济区、加快中原崛起和河南振兴总体战略,在省内外形成了广泛共识,产生了深远影响。设立中原经济区是历史的必然、形势的要求、发展的需要、人民的期盼。2010年11月15-17日,河南省委召开八届十一次全会,审议并原则同意《中原经济区建设纲要(试行)》。11月26日,河南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通过《关于促进中原经济区建设的决定》。12月21日,河南省委(豫[2010]16号)文件,正式印发《中原经济区建设纲要(试行)》。
加快中原经济区的发展,关乎上亿人的福祉,关乎中部崛起大局,是统筹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一个战略关键,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的时代呼应。随着改革开放,河南的经济总量一直位居全国前列,但是河南的人口基数较大,人均经济总量在全国各省的排名一直较低,2016年河南省人均GDP在全国各省份排在20位,2017年又有所下滑,说明河南的经济发展存在不稳定因素。另外,以河南省为主体的中原经济区内部,其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存在明显差距,经济发达地区主要位于以郑州市为中心的周边地区,距离省会郑州市较远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如何把中原经济区的经济发达地区、相对发达地区以及欠发达地区准确划分出来,以及这些地区在中原经济区里的空间分布?造成这种分布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有哪些因素促成了中原经济区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的空间分布?即有哪些影响因素促进这些地区的经济发展?又有哪些因素制约了这些地区的经济发展?以及其形成机制是什么等?准确认识及理清这些问题,明确中原经济区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因素,可对中原经济区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地区的经济增长,协调区域经济发展提供分类指导,对中原经济区的建设进程、建设质量以及中原经济区的协调发展等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