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三、突破思维定式,务实推动,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而不懈努力

“一带一路”是互尊互信之路、合作共赢之路、文明互鉴之路,也是一条和平之路、友谊之路、共同发展之路。“一带一路”建设源于中国属于世界,谋求共同发展,要为中国和共同发展提供动力,要为世界发展创造机遇。“一带一路”建设推进3年来取得了一些成果,也发现了一些问题,面临诸多风险和挑战,而且这些风险和挑战还将长期持续存在,因此,需要突破思维定式,冲破种种误区、误判和误解,全面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一带一路”的理论内涵,务实推动全球结构性改革和国际治理体系重构,为世界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新的动力源,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一)突破思维定式,冲破种种认识误区、误判和误解,明确提出重构人类命运共同体和书写21世纪人类新文明

“一带一路”建设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既涉及纷繁复杂的国际风险因素,也面临国内各种不同的挑战,需要统一思想,全面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一带一路”的深刻内涵,把“一带一路”建设当成一场持久战,站在时代前沿,明确提出“一带一路”建设的共同目标是重构人类命运共同体和书写21世纪人类新文明。

一是要全面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一带一路”的深刻内涵。习近平主席提出“一带一路”的重大合作倡议,沿用了古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再一次唤醒了沿线各国对经贸文化交流的认同,在开放、发展、和平、共赢、交融的世界新格局下,又赋予古丝绸之路崭新的时代内涵。当前国际社会和国内学者对“一带一路”还存在一些误解、误判和认识上的误区,对此我们一定要高度重视,科学把握“一带一路”建设中的机遇和风险,正确宣传和引导国际舆论,切实推进思想统一。中国提出“一带一路”旨在同沿线各国分享中国的发展机遇,实现共同繁荣。正如习近平同志在多个场合中强调的,中国对外开放,不是要一家唱独角戏,而是要欢迎各方共同参与;不是要谋求势力范围,而是要支持各国共同发展;不是要营造自己的后花园,而是要建设各国共享的百花园。中国倡导的新机制、新倡议,不是为了另起炉灶,更不是为了针对谁,而是对现有国际机制的有益补充和完善。

二是要把“一带一路”建设当成一场持久战。“一带一路”是中国提出的伟大倡议,是一个至少需要30~50年才能逐步实现的伟大愿景,中国与世界共享繁荣发展的战略宏图,也是一场充满挑战与风险的漫长征途。中国作为“一带一路”的倡导者、建设者、引领者和推动者,对其中的艰难险阻一定要有深刻的认识,在思想和行动上做好充分的准备。“一带一路”涉及不同发展水平、不同文化背景的数十个国家,几十亿人口,其中的复杂性、艰巨性不言而喻,要准确评估各种风险挑战,制定具有可操作性的应对方案,不能急于求成,要有“积跬步至千里”的定力。下一步,要聚焦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聚焦互联互通尤其是“软”联通构建互利合作网络、多元合作平台和机制,共同携手打造互利共赢的“利益共同体”和共同发展繁荣的“命运共同体”,共同书写21世纪人类新文明。

(二)全面统筹,形成推进“一带一路”的共同行动

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必须搞好全面统筹协调。坚持陆海空网统筹,坚持内外统筹,加强央地统筹,加强政企统筹,在统筹协调中善于化干戈为玉帛,从上到下,从内到外形成一体化行动,在规划对接、重大项目对接、宏观经济政策协调、民心沟通等方面拿出短期、中期和长期的一揽子战略。

一是坚持陆海空网全面统筹。“一带一路”是我国当前和今后相当长时期内对外开放和对外合作的总规划,是一项整体布局:“一带”强调我国向西通达中亚、西亚和欧洲的陆上合作,是黄色国土连接的西向开放;“一路”强调我国向东向南通达东南亚、南亚地中海地区的海上合作,是蓝色国土面向的东向和南向开放。在“一带一路”的框架下,还有空中丝绸之路、网上丝绸之路和文化丝绸之路,空中丝绸之路强调针对我国广大不沿边、不靠海、不临江的内陆地区可以通过各国航空业合作,推动“一带一路”从陆海统筹向天空拓展。网上丝绸之路是指通过跨境电子商务网络平台和跨境电子商务产业交易链的建设,实现各国网上跨境自由贸易的网上通道。文化丝绸之路是要推动沿线国家各种文明交流交融、互学互鉴,使文明之花成为增进人民友谊的桥梁、推动人类进步的纽带、维护世界和平的润滑剂。因此,需要协同发展、相互支撑,相得益彰,逐渐构建中国走向世界的陆海空网国际大通道,更快地实现互联互通。

二是坚持内外统筹。要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利用好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两类规则,市场和资源双向开放,对内、对外同步推进,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一带一路”建设的连接重点在国外,但发展根基在国内。一方面,我们要以“一带一路”倡议为统领,逐步将中国沿海战略、沿边战略和区域发展战略融入这一大战略之中。另一方面,要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与沿线国家发展规划的对接,既为中国发展提供动力,又为世界发展创造机遇。我们要统筹“走出去”和“走进来”,通过双向开放实现更好的利益融合。

三是加强政企统筹。要进一步明确政府与市场、政府与企业的关系,坚持各国政府共同推动、以企业为主体的市场化运作,实现政企良好互动。政府是“一带一路”建设的倡导者、推动者,要主要做好企业的服务保障工作,同时加强对企业境外投资行为的有效引导和合理管控;企业是对外经济合作的市场载体,是“一带一路”建设的实施主体,是“一带一路”建设的主角。企业要把自身发展主动融入国家战略中,努力提高企业竞争力,打造世界一流企业。

四是加强央地统筹。“一带一路”是中央政府和地方各级政府共同努力的有机体系,如何充分发挥中央引领全局和地方各级政府突出特色的优势,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课题。在中央层面,要着重加强共同认知的工作和战略沟通,形成对接的战略协议和框架;相关部委要在规划对接、重大项目对接、宏观经济政策协调、民心沟通方面要拿出短期、中期和长期一揽子战略;地方各级政府应该自觉定位在国家整体发展总体布局中的角色,把推进“一带一路”建设自觉纳入地方整体发展之中,把区域发展与国家整体发展布局相结合,不断拓展央地合作的新空间。要建立“一带一路”协同机制,明确中央、相关部委、省市地方政府职责和分工,在形成一体化行动的同时把工作落到实处。

(三)务实推动,为世界经济复苏和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寻求新的增长引擎和动力源

当前世界经济正处于新旧思维碰撞、新旧动力转换、新旧力量对比的动荡期、转型期、变革期和调整期,世界经济增长新机制、新动能尚未形成。“一带一路”建设将蓬勃发展的亚洲经济圈与欧洲经济圈连接起来,并逐步拓展“朋友圈”,将激发巨大的经济潜力和市场需求,打造世界经济发展新引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虽然国情不同、发展阶段不同、面临的现实挑战不同,但推动经济增长的愿望相同,应对危机挑战的利益相同,实现共同发展的憧憬相同。这就需要我们:

一是加强与沿线国家的战略、规划与项目对接。形成相向而行、趋向一致的战略、决策、政策和规则,需要加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政策沟通、战略对接与规划对接。具体是要加强与俄罗斯提出的“大欧亚伙伴关系计划”、蒙古国提出的“草原之路”计划、波兰提出的“琥珀之路”、印度提出的“季风计划”、印度尼西亚的“全球海上支点”战略、欧盟的“容克计划”、韩国倡导的“欧亚计划”,以及与塞尔维亚、波兰、乌兹别克斯坦等国的战略对接,建立与沿线各国多层次政府间经济发展战略、宏观经济政策、重大项目对接的机制,为沿线国家相互开放创造更好的外部环境,朝着一个共同逐步形成的统一共建共享的目标“齐步走”,结成更为巩固的“命运共同体”。

二是提高“一带一路”硬联通和软联通的水平。应把“软联通”作为推进“一带一路”的先手棋,作为推进“一带一路”的加速器,着力推动建立“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大通关机制,建设网上丝绸之路和文化丝绸之路,发挥软硬联通带来的辐射效应和带动作用,帮助发展中国家和中小企业深入参与全球价值链,重构区域内的供应链和价值链,推动商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和人流跨区域和地区的便利化、高效化和共享化、国际化大流通体系和平台的形成,提升我国的现代流通能力。把“硬”联通作为持续推进的共同行动,抓好交通等基础设施的关键通道,关键的结点和重点工程,逐步形成网络,提高陆海空通达畅通水平,夯实国际化大流通的基础条件。

三是建立和完善“一带一路”双多边合作机制与平台。一方面要充分利用、完善、整合和对接现有的多边合作机制与平台,实现“一带一路”与上海合作组织、东盟、RCEP、APEC、中日韩自贸区等多边合作机制的对接,吸引更多的国家和地区支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要进一步完善和扩大双边合作机制,探索编制“一带一路”建设合作规划,推动签署合作备忘录和协议,明确双方合作的领域、项目、投资主体等内容,尽早建设一批取得积极成效的合作典型项目,并形成示范效应;推动沿线地区建立国际产能合作机制,可结合“一带一路”基础设施建设需求,引导中国钢铁、水泥、电解铝、玻璃等行业企业,到资源富集、市场需求大的沿线国家建设生产基地,形成产能互补。另一方面,推动中国、欧洲、俄罗斯等国家和地区在高端装备制造、高技术产业等领域开展合作,提升科技水平;推动能源资源富集地区与沿线其他地区开展能源资源开发利用合作。通过一揽子合作,重构沿线产业价值链和供应链,形成沿线国家新型产业合作关系,打造“一带一路”全球产业链的“黄金带”。

四是构建“一带一路”沿线自贸区体系。通过推进沿线自由贸易区网络体系建设,消除投资和贸易壁垒,使沿线国家合作更加紧密、往来更加便利、利益更加融合,这既是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手段,也是“一带一路”倡议的应有之义。因此,首先要加快推进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设立自贸区,要以周边为主,围绕“一带一路”的沿线国家构建自贸区网络体系。其次,复制推广我国上海、广东、天津和福建等自贸区的试点经验,实行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的管理模式。再次,要建立沿线新型经济特区,可探索选择设立若干沿边经济特区和内陆先进制造业特区,打造对外开放的桥头堡、经济发展的增长极和开发开放的示范区。最后,以跨境产业园区、跨境经济合作区为平台推动国内、国际连接点和联动区域建设,加快推进边境开发开放试验区建设。此外,我们还要加快与美欧双边投资协定谈判,构建面向全球的自贸区网络体系。

五是建设“一带一路”大数据库。随着“一带一路”的研究与建设的深入发展,大数据对于“一带一路”的重要性日益突显。要加快建设“一带一路”大数据库,跟进对沿线国家和地区政治、经济、文化、安全、舆论等具体问题和细节的研究。要加快建立“一带一路”大数据联盟,以大数据为抓手,为“一带一路”注入可操作、可凝聚、能引领的方向,形成出钱的基金会—出思想的科学家—出成果的大数据基础设施等各方联动大格局,让大数据成为“一带一路”建设的一个引擎,让大数据成为各国共建“一带一路”的和平使者,让大数据科学之光普照“一带一路”的现在和未来。可依托“一带一路”大数据综合服务门户网站和“一带一路”大数据中心,整合国内外数据资源和平台,打造面向政府和社会的“一带一路”大据库,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提供多元化、个性化、可视化的大数据产品和服务,大幅提升“一带一路”大数据的决策支持能力和社会综合服务水平。

六是切实推进金融合作和创新。要有序推进人民币国际化,扩大沿线国家双边本币互换、结算的范围和规模,构建稳定的货币体系。完善开发性金融与商业金融相结合的投融资支持体系,提高资金使用效率。要加快构建“一带一路”跨区域金融信用体系,减少信用风险,消除投资和贸易壁垒,使沿线国家合作更加紧密、往来更加便利、利益更加融合。要加强金融监管合作,推动签署双边金融监管合作谅解备忘录,完善风险应对和危机处置制度安排,构建区域性金融风险预警系统,形成应对跨境金融风险和地区金融危机处置的交流合作机制。

七是建立健全“一带一路”的安全保障机制。“一带一路”建设的安全保障工作涉及面广、不可预测性强,应对难度大,存在较为显著的安全风险。因此,需要建立和完善“一带一路”国家海外安全体系、公共安全保障体系、区域安全合作体系和市场化安全服务体系,建立双边为主、多边为辅的政府间交流机制,建立健全安全保障工作机制,完善安全风险评估、监测预警、应急处置,细化工作方案,确保有关部署和举措落实到每个部门、每个项目执行单位和企业。

总之,要务实推动“一带一路”建设,着重抓好重点项目,以软硬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为突破口,建立我国与沿线国家的战略、规划和项目对接,建立和完善多双边合作机制和平台,着重推动建立服务“一带一路”建设贸易投资、金融、合作、安全等保障体系,发挥对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示范效应,为世界经济开出一剂标本兼治、综合施策的药方,让世界经济走上强劲、可持续、平衡、包容增长之路。

(四)改革创新,创造新一轮全球化新供给

推进“一带一路”建设要加强全球结构性改革和创新,创造新一轮全球化的公共品新供给,构建全球治理新规则和新秩序。

一是推动贸易和投资领域的结构性改革,实现强劲、可持续和平衡增长。要发挥结构性改革在促进贸易和投资开放以及促进创新增长方面的关键作用。维护以世界贸易组织为核心、以规则为基础,透明、非歧视、开放和包容的多边贸易体制;反对贸易保护主义;加强与沿线国家的贸易投资合作,逐步建立贸易投资新机制。

二是提高全球公共品的有效供给。要加快“一带一路”建设,为全球融合性新文明体系提供新的公共品供给,探索有利于商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和人员流动的无障碍流通的公共品有效供给,使全人类在全球价值链的重构中共享发展成果。

三是加快推进全球治理体系的变革。当前全球治理体系仍由美国等发达国家主导,但“一带一路”建设为我国参与和塑造区域治理新体系,并推动国际秩序和全球治理体系更加公正和合理提供了机遇。因此,应使更多国家和地区把“一带一路”建设作为重要契机,探索建立更加公平、公正的全球贸易规则;探索建立更加高效的全球金融治理秩序,探索建立科学的全球公地,海洋、空间、网络等公地秩序,从而推动全球治理体系朝更加公平、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

(五)引导国际舆论,正向发挥智库的独特作用

要加大“一带一路”倡议的宣传力度,宣传“一带一路”是互利共赢之路,有利于促进我国形成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新格局,有利于推动沿途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民生改善,努力营造共建共享“一带一路”良好的国内外舆论环境。

一是要积极宣传“一带一路”建设的实实在在的成果,构建系统的对外宣介体系。首先,应强化与相关国家共同确立战略对接、规划对接、项目对接的建议或方案,为各国决策提供参考,提高国家之间的合作水平,在此基础上逐步建立“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之间的官方文化交流体系,研究制定“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政府文化交流的中长期战略规划,为中国与沿线国家开展文化交流与合作提供法律保障。其次,要通过举办“一带一路”国家论坛、创办“一带一路”智库论坛等方式,打造既具中国特色又具世界性的宣传和话语体系,强化共同认知,统一外宣口径,树立“源于中国而属于世界”的创新理念和概念,打造“贡献中国智慧,提出中国方案,体现中国作用”的话语体系。最后,建立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之间的民间文化交流体系和扶持体系,促进不同国家文化的交流与合作。

二是发挥智库的独特正向作用。构建“一带一路”智库智力支持体系,打造“智库外交”,把其建设成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交流与合作的第二轨道。当前国内很多研究机构、智库研究人员形成了“一带一路”研究的热潮,但出现了不少重复研究和低水平研究,建议国家主管部门按照国家高端智库试点、高校智库和重点研究机构的研究基础和专长,形成有分工、有合作的整体研究优势,为国家提供可操作的方案和议题。同时,要鼓励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智库开展合作研究,创新智库合作模式,加强智库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建立“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智库定期交流机制,支持智库之间开展联合研究、合作举办论坛,充分利用智库资源,使智库的研究成果得到更广泛的传播,形成智库智力支撑体系。

三是构建华侨、华人、华商支文化推广体系。华侨、华人、华商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具有独特优势,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要发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华人、华侨、华商的纽带作用,形成由华人、华侨、华商组成的中华文化落地、中转和传播的文化体系,让中华文化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落地生根,为推动“一带一路”建设打下良好的人脉基础,为我国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

(执笔人:陈文玲,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总经济师、执行局副主任、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国务院研究室原司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颜少君,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处长、副研究员。课题完成时间:2016年12月31日) RYEk+N3w0GsjYCKQX6GzcvsHWBkWan2f/iuE2pI27LMU9FwVmBAv9a2ksxbTv+Ct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