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二、贵州省大数据扶贫机制

(一)大数据发展成果

大数据是技术革命,也是推动各行各业深刻变革的“催化剂”。坚定不移地推动大数据战略行动,加强大数据与实体经济、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民生服务、社会治理等行业的统合,是贵州省促进经济体系提质增效升级的有效手段。贵州省经过不断的实践探索,找出了一条融合大数据、实现以信息化培育新动能、用新动能推动新发展的发展道路。如今,贵州省正以大数据与实体经济深度统合为重点,加快大数据与实体经济、乡村振兴、服务民生、社会治理4个方面的融合,初步构建大数据与各行各业融合发展的基本格局。

现阶段,贵州省通过落实11项重大工作,让大数据在本省落地生根:①组建大数据发展领域的省属大型国有企业,如云上贵州大数据(集团)有限公司;②着力为大数据企业健康发展排忧解难;③积极引进国外知名大数据企业,如苹果iCloud云服务项目落地贵州;④着力招引高科技企业;⑤打造“智力收割机”,如云上贵州(班加罗尔)大数据协同创新中心在印度成立;⑥加强大数据人才培养,如高校与企业合作成立大数据研究学院;⑦推进精准扶贫大数据应用,“精准扶贫云”打通25个部门和单位数据,实现了精准管理;⑧以大数据助力教育扶贫,推动“扶贫云”与“教育云”融合,实现贫困家庭子女高中、大专院校免学费的零申请、零证明、零跑腿;⑨推进医疗大数据应用;⑩以大数据推进经济转型升级,如实施“千企引进”“千企改造”工程、“大数据+产业”深度融合行动计划、“万企融合”大行动;⑪加强大数据标准建设,如2018年4月国家标准委同意贵州省建设国家技术标准(贵州大数据)创新基地,贵州省成为全国首个获批省份。经过贵州省的大力发展,2017年贵州省大数据企业增至8900多家,产业规模超过1100亿元,贵州省数字经济增速达到37.2%,位列全国第1。

贵州省大数据发展依托“云上贵州”大数据支撑平台,消除部门之间的信息不通现象,推动资源整合和互联开放共享。“云上贵州”大数据支撑平台脱胎于2014年10月15日上线的“云上贵州”系统平台,该平台是贵州省委、省政府自主搭建的云计算系统平台,是全国首个省级数据统一管理、交换、共享的云服务平台,是全国首个实现政府和公共数据“聚通用”的基础支撑平台。2014年11月3日注册成立的“云上贵州”大数据产业发展有限公司,致力于推动大数据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构建大数据产融生态体系,建设运营“云上贵州”系统平台,发起设立各类基金,搭建投融资平台,建设运营双创基地,孵化培育项目和企业。通过全方位的大数据基础设施、数据处理与存储、数据挖掘与交易、产业投资与基金管理、信息技术咨询、通信网络设备租赁、互联网接入、软件开发及信息系统集成服务和专业的云平台及云应用服务,满足各级政府部门和各类企业客户的差异化需求。2014年11月30日,“7+N”朵云(7朵云和41个应用系统)迁移到“云上贵州”系统平台,7朵云包括“电子政务云”“工业云”“电子商务云”“智能交通云”“智慧旅游云”“食品安全云”“环保云”,通过实行“云长”负责制,确定云工程的整体规划和建设工作。2016年“云上贵州”数据共享交换平台和贵州省政府数据开放平台上线运行。

(二)大数据扶贫思想

贵州省大数据扶贫思想是在贵州省大数据、大扶贫、大生态战略思想的指导下,以“精准扶贫云”为核心,连接“教育云”“农业云”“电子商务云”“医疗健康云”等大数据支撑平台,在精准识别统计贫困人口和贫困信息的基础上,运用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有效协助各类扶贫机制(教育扶贫、产业扶贫、电商扶贫、医疗扶贫),为贵州省扶贫攻坚提供基础性数据与技术服务。

(三)大数据扶贫措施

1. “精准扶贫云”助力精准识别

2015年,贵州省“精准扶贫云”系统建成并投入使用。针对部门数据不通、部门数据不共享、精准识别难等“痛点”,贵州省建立精准扶贫大数据支撑平台,打通公安、卫计、教育、人社、住建、民政、水利、国土、工商、移民、农社、林业等25个部门和单位相关数据,为精准扶贫提供大数据参考。打通房地产登记部门信息以及机动车管理部门的系统、工商登记注册登记系统、财政供养人员发放工资的财政系统3大系统,由系统进行自动精准对比。当发现有可能遗漏的贫困户时,直接委派当地干部进行实地核查,核查通过后进行建档立卡。若房地产登记部门、机动车管理部门等部门登记信息发现贫困人口名下具有房产和车产,经当地部门核查确认后将予以退出,从而最大限度地确保贫困户的精准识别。

此外,为保证“精准扶贫云”中的贫困信息为最新,贵州省“精准扶贫云”从3个层面对精准扶贫数据进行搜集、整理和更新:基层干部为第一层面,负责采集贫困户数据,并根据“精准扶贫云”其他部分所采集数据进行入户核实,若交通厅显示某贫困户名下有车等信息,帮扶干部或基层干部将直接进行入户调查。贵州省“精准扶贫云”为第二层面,通过打通和采集不同部门和单位的相关数据,构建精准扶贫大数据库,如从住建局采集危房和落实危改信息、从移民局采集易地扶贫搬迁信息、从水利局采集贫困户用水信息、从教育局采集贫困户适龄儿童入学和教育帮扶信息、从卫计委采集贫困库疾病情况等。通过数据化自动端口,将所采集信息与基层核实信息进行匹配归档整理,形成“精准扶贫云”数据库,并利用大屏指挥系统进行全省统计协调指挥。国家扶贫开发系统为上层,也是第三层面,通过利用网络端口,将“精准扶贫云”所整理数据与国家扶贫开发系统数据进行匹配,保证每日贫困数据为最新数据。

“精准扶贫云”以“扶持谁”为重点,协助统计“谁来扶”“怎么扶”“如何退”的相关数据,综合追踪统计贵州省各市、各区县、各乡镇的贫困户与贫困人口情况。

(1)扶持谁

扶持谁主要是指确定扶持对象。这一部分的数据以贵州省地图为主要脉络,综合宏观统计数据与微观调研数据,实时统计跟踪贫困人口和贫困户的数据。各地区的贫困人口数量可从地图上地区颜色深浅程度得到直观查看,如数据显示毕节市是贵州省贫困情况最严峻的地区,其中咸宁县、水城县、纳雍县和织金县贫困人口密度最高。此外,贫困人口与贫困户的分布状况还可以按照不同的贫困标准、不同的地理位置和区域划分进行统计,如分别按照国际标准和省级贫困标准统计贫困人口和贫困户数量,按国定革命老区县、省定革命老区县、民族自治县、重点县、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武陵山、乌蒙山、片区县(非重点县)、深度贫困县、极贫乡镇、深度贫困村、深度贫困区域等重点关注地区统计贫困人口数和贫困户数。通过放大“精准扶贫云”的扶贫全景图,可依次显示某个地级市、某个区县直至某个村的贫困户分布情况,可直接精确到贫困户居住地的经纬度。“精准扶贫云”中采集了每个贫困户的基本情况、生产生活条件、收入情况、帮扶负责人、收益项目、易地搬迁计划、脱贫过程、帮扶情况、遍访信息、帮扶台账等情况,涵盖贫困户的收入工具、户内人数、住房面积、离主干道距离、饮水安全、武功状况、脱贫标志、是否具有医疗保障、是否具有住房保障、大病病种、受教育、劳动能力、住房、土地和其他生产条件(包括耕地、林地等)、用电、厕所设施、用水、当地道路等情况。针对贫困户的住房条件,还可直接调取贫困户的住房全景照片。

脱贫情况基于“四看”法(“一看房,二看粮,三看劳动力强不强,四看家中有没有读书郎”)对贫困户进行打分,并列出贫困状态、人均年收入、致贫原因和帮扶资金。如“精准扶贫云”显示,某户在2014—2016年处于未脱贫状态,人均年收入2660元,致贫原因为因病致贫,2017年由于疾病康复,人均年收入水平达到3660元,虽仍为未脱贫状态,但致贫原因已变成缺技术致贫。

(2)谁来扶

该方面的数据主要集中统计帮扶干部、部门帮扶、社会帮扶和东西部协作帮扶4类帮扶机制的数据,基本涵盖各类帮扶机制的基本情况、预警监测和异常分析。通过开发“精准扶贫云”和业务工作2款手机软件,将帮扶干部工作与“精准扶贫云”构建相结合,并成为驻村干部的考核标准。

业务工作软件为帮扶干部工作的主要操作软件,主要包括建档立卡、数据铁笼、同步小康等模块,从建档立卡贫困户的信息维护、贫困户个人信息核实和帮扶干部考核信息3个方面协助帮扶干部的工作。首先,建档立卡的主要内容包括贫困人口和贫困户的信息维护、户疑似漏评、户清退、计划脱贫户数统计、人口疑似漏评和人口清退情况,工作对象主要针对所负责的贫困人群,包括已建档立卡的贫困人口、疑似建档立卡但未评测的贫困人口、已建档立卡但达到脱贫要求的贫困人口的信息采集与统计工作。具体工作内容包括搜索查看贫困户基本信息,采集贫困户坐标、计划脱贫年度、帮扶工作认可度、帮扶措施、照片,记录帮扶工作日志等功能。此外,合理利用二维码相关技术,为每位贫困户分配一个二维码,用业务工作软件扫描贫困户二维码可以直接获得贫困户的基本信息。其次,数据铁笼是当已经建档立卡的贫困户在其他单位或部门的信息出现不匹配的情况时,帮扶干部进行信息核实的工具。核实的内容具体包括贫困户信息核实、项目信息核实、本账号贫困户核实历史、本账号项目核实历史、贫困户核实户数统计、项目核实个数统计等统计信息,协助帮扶干部直接利用手机统计核实贫困户饮水困难程度、饮水安全程度、生活用电情况、是否通广播电视、与村主干路距离、入户路类型、住房面积、是否为危房户、有无卫生厕所、主要燃料类型、是否加入农民专业合作社等信息。建立扶贫专线,直接搜索查看贫困户基本信息、第一书记、驻村队信息以及区域贫困情况。最后,助力小康主要统计帮扶干部的工作情况。通过采集驻村帮扶干部的工作日志、签到情况和工作轨迹,对驻村帮扶的基本工作情况进行实时统计。此外,业务工作软件也为帮扶干部提供请假、销假和到岗签到申请,有利于对帮扶干部的工作进行统计考核。

“精准扶贫云”手机软件直接与“精准扶贫云”大数据支撑平台对接,可以从手机端直接查看贵州省整体扶贫脱贫情况。

(3)怎么扶

该方面的数据统计了各类扶贫措施、扶贫机制和扶贫资金的实施情况,包括培训帮扶、教育帮扶、医疗帮扶、生态帮扶、民政帮扶、危改帮扶、搬迁帮扶、产业帮扶、就业帮扶、合作社帮扶、科技扶贫帮扶、党建帮扶、整合资金帮扶、组织帮扶、数据铁笼帮扶、交通厅帮扶、基金半帮扶等基本情况。

(4)如何退

该方面的数据统计工作主要包含2个方面:一是通过整理贫困户的各项数据,对贫困户脱贫时间点进行预测,并提供脱贫摘帽的数据支持;二是对已脱贫的贫困人口信息进行追踪统计,统计已脱贫人口在脱贫摘帽后的经济发展状况,为提高贫困户的生计可持续性提供数据支撑。

2. “教育云”助力教育扶贫

贵州省依托自身发展大数据产业的独特优势,率先推动“精准扶贫云”与“教育云”融合,自动生成数据、自动识别贫困学生、协同自动办理教育扶贫资助,实现了贫困家庭子女高中、大专院校免学费的零申请、零证明和“零跑腿”。通过高校与企业合作模式,针对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进行专业化培训,提高贫困人口的受教育水平。2017年5月25日,贵州理工学院与阿里巴巴集团宣布共同成立和联合共建“阿里巴巴·贵州理工大数据学院”,学院下设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网络工程、智能科学与技术3个专业,2017年招收本科生295名,2018年招收本科生396名。以此为起点,大数据专业教育与教育扶贫得到深度融合。

为进一步加快贵州省“大数据”和“大扶贫”战略的实施,建设大数据人才队伍,助力贵州省脱贫攻坚,贵州省大数据发展管理局、贵州省教育厅和阿里云计算有限公司共同签署合作协议,将为贵阳、遵义、安顺地区记录在档的在校大数据相关专业贫困学生,省内贫困区县具有大数据相关专业学历及从业经历的在职人员提供免费培训。

一是为贫困学生提供专业培训,储备大数据人才。真正对贫困大学生“授之以渔”,切实为贵州省扶“智”。大数据发展管理局与教育厅依据贵州省大数据的发展及对大数据人才的需求情况,结合阿里云大学的优势,精心设计课程,开设了云计算和大数据培训班。培训采取现场教学与在线实验相结合的方式,让贫困学生在短时间内掌握多项云计算使用技能及大数据前沿技术,进一步帮助贫困学生获得更多的专业知识、掌握更多的从业技能,为贵州省大数据产业发展储备更多的专业人才。已有来自贵州大学、贵阳中医学院、贵州医科大学的321名贫困大学生参加培训,并将陆续免费开展阿里云助理工程师认证。

二是为在职人员提供在线培训,助力大数据发展。为进一步提升贫困地区IT从业者的实践技能,大数据发展管理局和相关市州大数据工作部门积极组织贫困县区的在职人员开展在线培训。结合当前贵州省大数据发展的痛点和难点,阿里云大学利用网站,为贫困地区在职人员免费提供线上学习及考试资源,围绕大数据的应用、开发、存储等知识,进一步提升在职人员在大数据方面的专业技术能力,充分发挥他们的智力优势,更好地为全省脱贫攻坚贡献力量。参加免费培训的在职人员已近500名。

三是实施阿里云贫困县区人才扶持计划,直接对申请加入人才扶持计划的贫困户进行培训认证。为解决认证学员的就业问题,阿里云已经成立“云就业联盟”,联合数千家合作伙伴为贫困学生、贫困县区技术从业者提供就业机会。下一步,贵州省大数据发展管理局和教育厅将继续与阿里云计算有限公司合作,为超过8000名贵州贫困大学生、贫困县区技术从业者提供免费的云计算、大数据培训与认证机会。2018年首先在贵阳市、遵义市和安顺市的贫困大学生中展开。

3. “大数据+产业扶贫”

为了充分发挥大数据对农业生产和农业发展的支撑作用,利用大数据助力农业生产,推动脱贫攻坚。贵州省在2017年9月出台实施《贵州省大数据助推农业产业脱贫攻坚三年行动方案(2017—2019)》,着手建立全省农业产业脱贫攻坚大数据平台,包括全省种植养殖大数据库、全省农产品加工冷链物流大数据库、全省农产品市场和销售价格大数据库、全省农业产业脱贫大数据库。

全省种植养殖大数据库依托种植养殖大数据采集体系,重点聚焦食用菌、蔬菜、茶叶、生态家禽和中药材5个优势特色产业,采集各大产业育苗(种)及扩繁基地,种植、养殖基地的空间分布、面积、品种结构、数量规模、经营主体生产成本和产业带动贫困人口等数据。同时,整合全省耕地、土壤、气象、水文等基础农业数据。

全省农产品加工冷链物流大数据库依托农产品市场销售与价格大数据可持续采集更新体系,采集全省食用菌、茶叶、蔬菜、生态家禽和中药材加工企业的空间分布、数量规模、生产成本及其经营主体,全省移动式冷库、冷藏冷冻、保鲜库的空间分布、种类规模、运营状态、冷链成本及其经营主体,冷链物流车辆数量、种类、运载能力以及车辆实时位置及运载状态,带动贫困人口等数据。同时,整合集成交通道路等数据,建立全省农产品加工冷链物流大数据库。

全省农产品市场和销售价格大数据库依托农产品市场销售与价格大数据可持续采集更新体系,可采集全省各级农产品市场空间分布、规模性质、交易能力及其经营主体,全省食用菌、茶叶、蔬菜、生态家禽和中药材的销售地、销售量、离土价格、批发价格、零售价格等数据。同时,整合省外、“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农产品价格信息,建立全省农产品市场和销售价格大数据库。

全省农业产业脱贫大数据库依托农业产业发展和扶贫大数据关联融合的可持续交换共享体系,实时整合集成跨部门的农业生产、加工、冷链物流、销售及市场价格信息,贫困人口及脱贫数据。同时,整合基础地理、遥感影像等空间数据、气象数据和水文数据等,建立全省农业产业脱贫大数据库。

农业产业脱贫攻坚大数据平台涵盖种植养殖、加工冷链、产品销售和产业脱贫4大部分。修文县“农业云”大数据平台在平台建设、涵盖范围、数据采集、统计呈现等方面具有非常高的完成度,可作为本章的案例进行详细说明,以此可以一窥贵州省农业产业扶贫大数据平台的整体面貌。

专栏2-1 贵州省修文县“农业云”大数据平台

修文县位于贵州省中部,属贵阳市所辖县。东面与乌当区相接,南面与白云区相邻、以猫跳河与清镇市为界,西面与黔西、金沙2县隔六广河相望,北面与息烽县交界。修文县城驻地龙场镇,位于修文县南部,距贵阳市38千米。全县总面积1075.7平方千米,县辖9镇、l乡、2社区、108个行政村、17个居委会,总人口36.3万,有汉族、苗族、布依族等30个民族。2017年修文县地方生产总值185.45亿元,同比增长12.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3.01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88.41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74.0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6.5%、12.2%、14.3%。2017年全县50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共291.2亿元,同比增长22.35%;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88.1亿元,同比增长11.6%;实现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9.12亿元,同比增长3.12%;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9.08亿元,同比增长13%;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3094元,同比增长1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31159元,同比增长9%。2017年上半年增比进位在全省县域经济第一方阵中排第4位。

修文县是中国猕猴桃七大产区之一。修文县属亚热带季风气候,修文猕猴桃基地海拔高度在666~1450米,土壤种类为沙壤土,富含有硒、铁等多种元素,土质疏松,透气透水性好。土壤pH酸碱度在5.5~6.5,地下水位1米以下。年平均温度12~16摄氏度,年降水量在970~1350毫米,年日照时数1132~1139小时,无霜期250~300天。昼夜温差大,有利于猕猴桃生长。修文县猕猴桃以贵长猕猴桃为主,果实呈长圆柱形,果皮褐色,披黄褐色糙毛。平均果重78克,最大果重120克。纵径约8.3厘米,横径约4.1厘米。果肉翠绿色,肉质细脆,汁液较多,甜酸适度,清香可口。维生素C含量高达每百克160毫克。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2.4%~16%,总酸1.45%,品质优,是鲜果、加工兼用品种。修文猕猴桃的发展始于20世纪80年代末,至今已有30余年历史,共经历起步期(1989—1995年)、发展期(1996—2015年)和跨越期(2015—2017年)3个阶段。2009年,修文县成立猕猴桃产业发展局,在国家、省市县政策的大力支持和不断努力下,形成从育苗、种植、生产、加工、科研到销售的一体化猕猴桃全产业链发展模式,建成现代猕猴桃产业园,坚持科技为引领、市场为导向,以农为本、农民受益,产业升级、融合发展的原则,推进猕猴桃种植和产业化发展,破解社会主要矛盾,深化产业扶贫不落一人,成为县域经济转型发展的新引擎。目前,修文全县种植猕猴桃17.97万亩,居全国第3位,仅次于陕西周至、梅县;覆盖10个乡镇113个行政村,种植户达6117户。2017年,修文猕猴桃产业收购均价10元/千克,丰产果园每亩纯收入1万元以上。实现种植户户均增收约2万元,种植户人均增收约7000元。全县11276户低收入户中,有1363户依靠猕猴桃产业人均可支配收入整体越过6500元,辐射带动了3810户12573人。按照精准产业扶贫的方略,通过结对帮扶精准引导,低收入户中种植猕猴桃的农户正加速增长,凡种植4年以上的低收入户正在按照高一格的要求,即6500元的人均标准全面逐年退出。修文县猕猴桃全产业的壮大,精准带动当地村民脱贫致富,奔向小康。预计2018年修文县挂果面积10万亩,年产鲜果8万吨,综合产值达30亿元。

通过组织开展脱贫攻坚“春季攻势”“夏季大比武”和“秋季攻势”、全力打好“四场硬仗”,推动基础设施迅速改善、农业产业加快发展,深入推进“5+5”和“三基”工程,“以村带乡(镇)”。投入财政专项扶贫资金4532万元,实施扶贫项目122个,辐射带动5311户15947名低收入困难群众。整合资金6704万元,改造提升农村道路134千米。实施基本农田基础设施建设项目8个。完成农村低收入困难群体危房改造424户。完成102户易地扶贫集中安置点建设,375人将在2018年3月前喜迁新居。认真落实“两提高、两降低”政策,新农合补偿救助对象达38048人次,补偿和救助资金685.68万元。对530名建档立卡困难家庭学生实施教育精准扶贫,全年共资助贫困学生79862人次,资助金额4893万元。

截至2017年年底,通过对全县国标贫困户进行审核,确认修文县共有244户416人为建档立卡贫困户,2017年年末共有838户2039人退出建档立卡,成功脱贫。2018年7月,根据《中共贵州省委办公厅贵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贵州省脱贫攻坚存在问题专项治理工作方案〉的通知》(黔党办发〔2018〕24号)文件要求,修文县对全县新识别拟定的贫困户和“户漏人”进行审核,确定新识别147户412人和“户漏人”137户224人为新增建档立卡贫困户,即新增284户636人建档立卡贫困户。因此,截至目前,修文县共有468户1052人为贫困人口。

修文县“农业云”大数据服务平台通过新一代物联网、大数据、3S等信息化技术有效整合涉农资源;以顶层设计方式,整合农产品质量检测监管、金融服务,打造大“农业云”,服务于农林牧渔;实现“大农业”数据中心,构建互联共享的“互联网+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实现科学指导农业生产经营管理、政府决策监管和社会公共服务。修文县“农业云”大数据服务平台以专注于支撑农业领域数据研究的在线数据产品、汇集政企社单方农业数据资源的知识共享平台为定位,以建成专注于农业领域的条数据、块数据、集数据资源汇集,理论方法整合,分析成果分享,学术观点交流的数据应用共享平台为目标,内容主要包含农业生产、农业延展、加工流通、全流程支撑4大模块。其中全流程支撑平台即利用大数据平台为农业生产、农业延展和加工流通提供数据支撑。全流程支撑平台包含溯源平台、质量监管平台、大数据分析平台、金融服务系统和价格发布系统5个模块。

溯源平台,又称大数据物联网可追溯系统云平台,是指修文县大数据物联网可追溯系统平台。首先,联合10个部门进行数据采集。乡镇政府提供村集体、承包权、经营权、农业政策落实情况;土地管理部门提供土地变更和土地性质变更情况;农业主管部门提供土壤普查、土地确权和行政执法情况;科研院校提供研究合作课题和社会化活动情况;气象部门提供国家气象局和地方气象局信息;社会化农业技术服务部门提供种植投入、生长状况、产量预估、技术服务、投入品服务和采集销售情况;种植户(合作社、企业)提供经营权变更、种植方式、田间观测、经验积累信息;采后处理企业提供仓储运输和深加工信息;收购销售企业同构市场反馈和采购反馈情况;物联网设备提供地理信息、监控检测等信息。其次,建立农产品全履历档案。具体包括种植管理、施肥记录、农药记录、生长记录、采摘管理等信息。最后,为每个果园赋予一个终生身份证码。这一身份证码与产品二维码、条形码或其他识别码一一对应,从而有利于追根溯源。通过扫描产品二维码,可动态追踪产品的种植计划、施肥计划、用药计划、生长期描述、采摘计划、保鲜库储存、分拣包装和运输上市等信息。

质量监管平台主要指农业品控大数据平台。品控大数据平台主要对不同种植园的果树生长情况、土壤疏松程度和肥力程度、病虫害情况进行实时观测,并将专家的指导与种植园相联系,实时更新专家指导意见和种植园执行情况,并采集检测员对种植园各类情况的监测结果和反馈照片,动态追踪农业产品的品控数据。农业品控大数据平台以地图行驶的方式呈现修文县不同种植园的种植面积、种植果树棵树和果园等级,并呈现种植园土壤中氮、磷、钾的肥力情况,一旦有肥力过低的情况,直接以红色字体标明。此外,农业品控大数据平台针对不同月份种植园可能出现的情况,根据专家的指导意见预先安排任务工作。2月刮治病斑,涂抹药膏;3月疏松土壤,增加土壤肥力;4月主要防止猕猴桃透翅蛾及毒蛾类食叶虫;5月应去除不合规定的水果,调整留果数量,在花落后追加肥料等;6月为果实发育期,应防治虫类对果实的破坏,为污染区套袋;等等。针对任务工作完成情况,安排检测员进行检查。检测员通过对种植园进行实地考察并拍照留证,提供反馈意见。如种植园仍未执行反馈意见,则在品控大数据平台中直接显示执行结果不合格。农业品控大数据平台按月份统计农事计划与完成情况,以此对月度执行情况进行统计监控。

大数据分析平台又称“农业云”大数据决策分析系统。基于灵活的云计算的集约化的资源调度方式承载业务,使用Hadoop等大数据技术快速处理和分析挖掘采集上来的大批量农业生产、种植、流通等全产业链数据,制作数据分析大屏,提供预警监督、决策分析等服务。平台包括修文县农业合作社分布图、运维监控大屏、品控大数据和大数据决策分析系统4个部分。修文县农业合作社分布图又称修文县加盟合作社分布图,以地图、图表等形式详细秒回修文县农户生产合作方式、农业的经营类型与农作物经营情况、农业发展相关消息、农户融资项目情况、农事费用明细(包括生产需求、农业技术、农资需求和资金需求)和服务能力支撑等内容。主要大田作物为稻谷、玉米和小麦,经济作物为杨梅、葡萄、猕猴桃和李子,其中猕猴桃产量年均400吨。修文县共有45家贷款融资公司,45家农户申请贷款,申请贷款总额共456万元。共支持460个项目,涵盖土地面积45亩。在服务能力支撑方面,共涉及34家涉农供应商,45种农产品,45位农业技术专家,354345台物联设备。

金融服务系统着重于监控修文县猕猴桃产业的贷款金额、贷款结构、放款层数、还款风险、贷款主体情况(包括产量、评估值、贷款金额、还款金额、还款到期日期、有无逾期、贷款主体类型分布等)、贷款区域分布和还款情况跟踪等。修文县金融服务系统显示,修文县64家园区共贷款5868万元,其中有27家企业贷款在0~50万元,16家企业贷款在50万~100万元,17家企业贷款在100万~150万元,4家企业贷款在150万元以上。截至目前,已有5家园区还清所贷280万元款项,还款率为4.77%。2018年到期贷款2773万元,2019年到期贷款4170万元。贷款主体中有55家农企,贷款比重为85.94%,9家农户,贷款比重为14.06%。

价格发布系统具体是指贵州省农产品价格监控分析平台,着重于跟踪各类农产品的全国价格水平和省内均价,并动态分析各类农产品价格的变化趋势。贵州省农产品价格监控分析平台共监测325种农产品,重点监控55种农产品,涉及3家批发市场、39家零售市场。通过监控农产品价格指数、蔬菜价格指数、水果价格指数和肉禽价格指数,平台动态观测各类农产品价格变化,并实时采集各类市场所在地的成交价格与成交量。平台数据显示,贵州省农产品主要销售目的地为省内,云南、广西、海南、山东、广东和内蒙古为主要的省外市场,销售量最高的3种产品分别为土豆、西红柿和大白菜。

在修文县“农业云”大数据服务平台的支撑下,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2018年6月,修文县已申报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全县猕猴桃种植户6117户,产业园贫困人口1033人,辐射区935人,每年猕猴桃种植区为附近闲散劳动力提供劳务岗位1万个以上,实现了农民向产业工人的转变。目前,产业园带动13.3万农民发展主导产业,产业发展主要环节带动5.74万农民实现就业,企业、农民合作社带动2万人就业。创建后,产业园以“三变”改革为路径,推动修文县供销社的“三合无变”和修文县农投公司的“团结贷”进一步创新,建立健全“企业+合作社+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产业园内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6万元,高出产业园外工人52%以上,带动修文县低收入困难户2018年人均可支配收入整体越过6000元,预计2019年整体超过7000元,2020年整体实现小康。

4. “电子商务云”助力电商扶贫

贵州省“大数据+电商扶贫”模式主要依托省内“电子商务云”大数据支撑平台,始终坚持围绕电商精准扶贫、“互联网+”现代农业等项目,不断针对“三农”产业升级、社交电商扶贫、服务站建设和供应链体系改造等方面进行全面和深入研讨,共同推进互联网乡村振兴。通过实时跟踪农产品生产情况,搜集市场价格、地区需求和成交信息,为电商的发展提供数据和平台支持。贵州“电子商务云”是在“云上贵州”“7+N”朵云示范工程的基础上,由多彩贵州有限责任公司投资建设运营的一家以互联网技术为核心的电商企业,现已发展成集在线交易平台(那美网、美乘网、到村里)、电商综合服务平台、电商大数据、电商互联大数据平台和商务业务系统等于一体的“平台+服务+数据”全链条电商服务体系。“电子商务云”可实现数据填报、数据抓取、定点采集、统计监测等功能,构成农户生产—平台联络追踪—电商采购销售—客户购买的产销合作体系,解决了农产品销售“数据难”问题。

此外,创新电子消费扶贫工程。基于贵州“电子商务云”,依靠“央视广告精准扶贫”“电商扶贫县长在行动”“十县联动共力扶贫”“贵州绿色农产品泉涌工程”等项目助力精准扶贫和帮助农户致富增收的经验,实施电商消费扶贫活动。2018年10月17日,在我国第5个扶贫日,贵州省商务厅、省扶贫开发办公室主办,多彩贵州网有限责任公司、贵州电子商务云运营有限责任公司承办了以“脱贫攻坚·‘贵’在行动”为主题的“六个一”活动助力脱贫攻坚。电商消费扶贫节活动是6大活动中与消费者相连的重要活动。通过“消费也能扶贫,消费也是扶贫”的公益新模式,把贫困户手中的优质农产品送到城市居民的家中,实现农民诚信种养、消费者放心购买的可持续造血模式。

在“精准扶贫云”与“电子商务云”的合作努力下,贵州省电商扶贫取得了良好效果。一是吸引电商入驻成效显著。“电子商务云”的建设为贵州省电子商务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一大批电商企业,如“青年之家直营店”“黔商们工厂”“贵青e创”等的创立,吸引了大量村民回乡发展。随着淘宝、京东、苏宁易购等家电型电商运营企业入驻贵州,贵州省农村电商蓬勃发展,在1300个贫困村设立了电商网点。贵州省电子商务交易额增长达30%,实现了“网货下乡”“农货进城”“黔货出山”。二是电子商务消费扶贫模式取得良好效果。在扶贫广告和电商销售的共同助力下,2017年水城红心猕猴桃线上销售收入较往年增长了12倍,造福数千果农。兴仁薏仁米销量突破3万吨,仅仅一次网上的活动,就能将兴仁当地一个核心产区一年生产的薏仁米销售一空。册亨糯米蕉更是在首度上线销售的半个月里,就创下了销量突破42000多单的成绩,让蕉农们每斤香蕉能多挣0.5元。长顺绿壳土鸡蛋、沿河雪莲果、平坝大米、望谟板栗等一系列贵州产品在电商的帮助下不断泉涌出山,让贫困户们真正依靠电商获得高收益。在2018年10月17日电商消费扶贫节活动中,来自大方、盘县、贞丰、紫云、长顺、独山、剑河、沿河、务川等全省数十个贫困县的百余款产品集中在那家网、电商云到村里、美乘网、京东贵州扶贫馆、天猫贵州原产地商品官方旗舰店、苏宁中华特色馆贵州馆内上线销售。同时,为增加曝光和提高成交概率,各大平台均在醒目的位置予以展示,并优先推荐。在活动期间,通过一系列活动和文章,解读产品背后的故事和辛酸,赋予这些品质上乘、物优价美、人气颇旺的深山贵州特色产品以更多的内涵,为消费者购买提供更多的动机。

5. “医疗健康云”助力健康扶贫

“医疗健康云”是依托“云上贵州”系统平台建设的“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平台,是贵州发展大数据产业“7+N”朵云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是通过深入开展农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因病致贫、因病返贫调查摸底,全面核准患病家庭、人员、病种及诊治情况,建立贵州省城乡居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管理数据库,为实施分类救治提供基础数据和决策依据。利用贫困人口健康档案,开展贫困人口疾病关联性分析,挖掘分析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影响因素。加强健康医疗大数据与城乡居民医保等数据交换,完善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医疗救助、医疗扶助“四重医疗保障”。鼓励商业保险机构参与健康医疗信息化建设与资源共享,全面实现大病保险与基本医疗保险和医疗救助等“一站式”即时结算服务。二是按照卫生计生委与新闻出版广电局合作签订的《“医疗健康云”与多彩贵州“广电云”战略合作协议》,依托“广电云”村村通、户户用工程,实现电脑、电视、手机“三屏”互动,建成集在线预约、咨询问诊、健康管理等应用于一体的健康医疗服务“广电云”平台。截至2018年,“医疗健康云”已建成健康档案、电子病历和全员人口3大数据库,完成全省健康档案、电子病历、公共卫生和部分公立医院历史影像、心电等检查数据的汇聚,奠定了健康医疗大数据应用基础。 wwdrZeP9PeMUmnyiCE5ghNxCwEEvYrd0CtULBpMVtJbuyek6H2g1NXg6U+4xUEn3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