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案例3

港交所并购伦敦金属交易所

港交所于2012年6月宣布,已经与全球最大的有色金属交易所伦敦金属交易所(LME)签订协议,将以13.88亿英镑(约166.73亿港元)收购LME全部股本。

一、背景介绍

(一)我国期货行业竞争格局分析

2012年我国期货新品种集中上市,期货行业的创新业务开放或将加速,提升了期货公司的发展空间。同时,国债、原油等期货新品种呼之欲出,市场也将陆续引入境外投资者、银行、证券、保险、基金等,这也为期货公司创造了更多的市场机会。下面根据迈克尔·波特的“五力模型”(见图3-1),从潜在进入者、期货替代品的威胁、投资者的议价能力、交易所的议价能力以及现有竞争者五个方面分析当前期货行业的竞争格局,为期货公司的战略发展提供行业信息支持。

图3-1 中国期货行业的五力模型

1. 潜在进入者

截至2012年我国共有期货公司163家,虽然直接进入者的威胁较小,但这并不意味着行业不会遭受潜在进入者的威胁,原因在于:

(1)银行等金融机构潜在进入期市的意愿较强。经历金融危机之后,银行等金融机构领略了期货市场规避风险的功能,考虑到大金融环境的长远发展,银行也有意扩大其业务范围,因此其进驻期货行业的意愿较强。一旦政策放开,银行业不乏大举进入期市的可能。

(2)外资进入期市循序渐进。随着成交量的不断扩大,我国期货市场对全球大宗商品的影响力日益增加,外资进入期市的意向较强。早在2007年12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颁布的《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2007年修订)》规定,外商可以投资期货公司,但中方必须控股。不少大型国际公司都在积极计划入资中国期货公司。目前政策对于外资正陆续放开,外资大举进入期市或许只是时间问题。

(3)拥有IB(introducing broker,经纪商)业务的券商营业部加入竞争行列。截至2009年底,证券公司控股或参股的期货公司已达66家。2010年3月初,国泰君安证券、海通证券等首批共约900家券商营业部陆续获准开展IB业务。与传统期货公司相比,券商系期货公司背靠实力雄厚的券商,其网点布局具有明显的先天优势。

2. 期货替代品的威胁

大宗商品电子交易市场在我国已有很长的发展历史。近年来,电子交易市场由于上市品种覆盖广泛、交割便捷以及交易时间灵活等优势发展十分迅猛。据业内人士估计,截至2010年末,全国各类大宗商品电子交易市场已有200余家,其中42.8%的市场年交易额超过100亿元。

与现货贸易相比,电子交易市场具有交易成本低、交易效率高、上市品种覆盖广泛、交割便捷以及交易时间灵活等优势,并具备了期货市场的远期特性,吸引了众多现货企业参与其中。

不过,电子交易市场缺乏监管,规范程度弱于期货市场,在交易规则、资金安全等方面存在较大安全隐患。2011年11月11日,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清理整顿各类交易场所切实防范金融风险的决定》,加大对电子市场的清理整顿力度。不过从目前来看,虽然部分电子交易市场在此次清理中停业,但整体并未有实质性改观,对期货市场仍存在较大的替代性威胁。

3. 投资者的议价能力

随着我国期货市场规模的迅速扩大,客户规模出现明显增长,但期货公司收入增长速度却明显落后,主要原因在于手续费的恶性竞争。期货公司目前仍以传统的经纪业务为主要赢利渠道,行业内同质化竞争日益加剧,期货行业内的手续费也跟着一降再降。

中国期货业协会统计的平均手续费率显示,自2006年至今,期货公司手续费收入一直呈下降趋势,见表3-1。在手续费恶性竞争的行业环境下,期货公司的议价能力趋弱,而投资者的议价能力却进一步增强。

表3-1 2006—2011年上半年期货行业平均手续费率

资料来源:中国期货业协会(2011年数据仅指上半年统计数据)

4. 交易所的议价能力

对期货公司来说,期货行业的主要供应商是期货交易所。交易所是买卖期货合约的场所,也是期货市场的核心。交易所统一制定交易、交割等规则,期货公司是交易所的会员,个人或单位通过期货公司的通道服务才能参与到交易中来。买卖双方所交的手续费有一部分作为代理费用由期货公司获得,另一部分则为交易所获得。

在期货交易所与期货公司之间,交易所处在核心地位。期货公司在行业手续费方面与交易所的议价能力非常有限。交易所主要以手续费返还的形式给予期货公司一定的让利,并为期货公司提供会员服务与支持等。

5. 现有竞争者

2011年以来,我国期市步入“由量的扩张向质的提升转变”的关键时期。随着市场内外宏观等诸多因素的叠加影响,我国期货公司经营情况出现了较大的变化。

1)2011年期货公司业绩回落

2011年,受市场整体资金偏紧以及对投机交易的限制等因素影响,我国期市成交量与成交金额均明显回落,分别为21万手和275万亿元,同比下降32.72%和11.03%。受交易量整体缩水的影响,2011年我国部分期货公司经纪业务收入出现亏损。2011年上半年我国期货公司净利润合计为5.72亿元,同比大幅下降22.89%。其中,净利润前20名的期货公司合计赢利4.79亿元,占比83.74%。上半年共有65家期货公司出现亏损,相比2010年时的25家,亏损面大幅上升。

2)期货公司增资积极

近年来,尤其是股指期货上市后,期货公司增资扩股幅度不断扩大。据市场不完全统计,2010年58家期货公司增资总额逾70亿元,平均每家增资近1.2亿元。2011年期货公司增资热情依旧。中国期货业协会的统计数据显示,2011上半年,期货公司净资本合计282.13亿元,同比增长33.16%。截至2011年上半年,共有100家公司注册资本超过1亿元,108家公司净资本超过8 000万元。

3)兼并重组热潮或再度卷来

2011年,期货公司兼并重组成为行业热议的新变化。中证期货出资3亿余元并购新华期货,而中国国际期货则以3.98亿元吸收合并珠江期货,成为业界涉及金额最大的合并案。

大型期货公司的兼并重组将带来巨大的保证金规模与客户资源以及更大规模的营业网点覆盖等优势。以中证期货并购新华期货为例,据报道,2010年中证期货、新华期货的客户保证金总量分别为28.24亿元和12.08亿元,净利润分别为4 252.02万元和3 616.51万元,两家公司合并后的规模或将跃升至行业前五位。

在当前激烈的市场竞争格局下,期货公司之间的并购意愿较为强烈,这或将再度掀起行业的兼并重组的热潮。

(二)企业背景

1. 并购方——港交所

香港交易及结算所有限公司,英文全称为Hong Kong Exchanges and Clearing Limited,HKEx。香港交易所是全球市值第二大的交易所集团,2012年6月14日的市值逾1 183亿港元。香港交易所营运两家交易所及三家结算所,现货及衍生产品市场的交易所参与者有688名,结算所参与者则有779名。

香港交易所是一家控股公司,于2000年通过合并香港联合交易所有限公司(联交所)、香港期货交易所有限公司及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而成立,并于同年在联交所主板上市,股票代码为00388。香港交易所恪守全球企业管治的法规,股东基础宽阔且国际化,董事会成员经验丰富。

香港交易所作为交易所及结算所营运机构以及市场监管机构,负责监管上市公司并提供四个核心业务的服务:现货市场、衍生产品市场、结算及市场数据。香港交易所旗下的市场机构成功带领香港金融服务业由本地主导的市场,发展成为亚洲区内吸引世界各地投资基金的中央市场。

香港交易所业务范围涵盖现货及衍生产品市场。香港交易所在加强其作为贯通中国与国际市场的国际交易所时,其中一个优先战略重点是拓展至商品、货币及利率产品。另外,香港交易所看到亚洲市场(特别是中国)对金属商品交易的需求,希望开拓业务以应付日益增长的金属消耗量和交易量。香港IPO资源已有逐渐枯竭之势,其核心业务面临不进则退的危险,在全球交易所整合的大背景下,港交所力图通过此次收购,展开新的业务局面。

香港交易所在招揽香港、内地企业以及国际发行人到旗下市场(主板及创业板)上市的成绩卓越。在首次公开招股方面,香港交易所更是连续从2009—2011年均在全球首次公开招股排名榜首。2011年,在香港交易所上市的公司的总市值逾17.5万亿港元,现货市场平均每日成交额超越697亿港元。

此外香港交易所开展新战略,进一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并从中提高公司的赢利水平及影响力。香港交易所旗下所有主要市场、设施和服务均兼容人民币。此战略的核心在于从股本证券进一步拓展至其他产品系列,包括定息产品、货币及商品。收购交易正是香港交易所为建立商品平台所踏出的最重要一步。

2. 被并购方——伦敦金属交易所(LME)

1)LME简介

LME,即伦敦金属交易所,1877年成立,位于伦敦金融城的中心,是世界上最大的有色金属交易所,伦敦金属交易所的价格和库存对世界范围的有色金属生产和销售有着重要的影响。伦敦金属交易所公开发布的成交价格被广泛作为世界金属贸易的基准价格。世界上全部铜生产量的70%是按照伦敦金属交易所公布的正式牌价为基准进行贸易。还有更多的数据足以说明LME在全球期货市场的重要地位:LME是全球最大的基础金融期货市场,占所有基础金属远期和期权合约的80%;LME是全球定价市场,LME的价格用作全球实物金属交易的标准和基础;LME交易的合约流通量大,2011年共成交1.466亿手,名义价值共15.4万亿美元;2008—2012年尽管全球经济环境恶劣,LME每年成交量仍增长12.1%,显示LME的业务模式深具抗力;LME网络遍布全球,732个LME认可仓库分布在14个国家共37个地区,在欧美及亚洲均有交付地点;拥有93名会员,均是全球主要金融机构、期货经纪以及金属交易商及生产商。

2)LME的业务模式

交收日的合约结构——若干金属的每日交收日远至3个月、每星期交收日远至6个月,以及每月交收日远至123个月;三个交易平台——在圈内交易场内公开喊价交易、场外的办公室电话市场及电子平台LMEselect;可通过分布在欧美及亚洲的732个认可仓库网络交付实物金属。

LME作为交易双方直接交易的市场,只有其不同类别的会员公司可在LME直接交易。LME的会员为实体产业提供了参与市场渠道、风险管理工具及交付机制。LME若干会员类别有最低B股持股规定。B股:①不附带收取任何LMEH股息的权利;②于清盘或其他股本发还时,只有权收取相当于每股B股实缴面值(1便士)的金额;不附带收取LME任何股东大会通知或出席大会或该会上投票的权利。B股并非计划的一部分,计划完成后会予以保留。

3)LME的成交量

2011年,LME的合约成交量及成交额均创新高,所有合约总成交张数增加21.9%至1.466亿张(相当于35亿吨原材料),名义价值则上升32.8%至15.4万亿美元。LMEselect最近于2011年11月对电子平台服务进行升级,该新服务可能会进一步刺激2012年的成交量。此外,预料日后推出适用于所有基础金属合约的LMEswaps等项目后,成交量亦会继续上升。于2012年5月31日,年初至今的成交量达6 690万张,较2011年同期的数量增加18.1%。LME流通量高,使其价格深受全球金属交易商及业界认可和依赖。主要合约包括铝、铜、锌、铅、镍、锡及铝合金。

4)LME赢利能力

LME过去一直以“限制赢利”模式经营,维持低收费使其成员受惠。因此评估LME时,其过往收入及溢利的参考价值有限。LME管理层咨询会员后,将于2012年7月2日起增加若干客户合约(会员与其客户的场内合约)的收费。

表3-2显示了LMEH于2010年及2011年的经审核账目所载2010年及2011年的收入。

表3-2 2010—2011年LME赢利表

资料来源:LME年报

二、并购过程

(一)港交所收购LME的方式

港交所以13.88亿英镑(约166.73亿港元)的对价,收购LME 100%普通股股本。LME截止并购收盘价为每股107.60英镑(1 292.55港元),此次并购全部以现金支付。港交所从国开行、德意志银行、汇丰银行和瑞士联合银行这四家银行取得短期及长期贷款融资合计至少11亿英镑(约132.14亿港元)。并购之后LME仍是英国金融业管理局监管下的认可投资交易所。董事会将有9人,包括两名现任LME独立董事,通过协议计划,并购后保留并壮大LME现有管理团队,香港交易所保持现有股息政策,于2012年第四季度完成其他后续手续。

(二)资金来源

2012年6月15日,港交所宣布其全资附属公司HKEx Investment与LME的控股公司LMEH签订框架协议,港交所以现金13.88亿英镑(约22亿美元)收购LMEH的全部已发行普通股本。收购资金的来源,由港交所将通过发行可转债融资、配股集资和银行融资三部分进行:①9月下旬,港交所发行38.5亿港元(约5亿美元)可转债为收购LME提供资金。②11月29日,港交所收市后宣布,英国金融管理局已批准港交所通过其间接全资拥有的附属公司,将按英国《公司法》进行协议计划,并以削减股本的方式取得LME的控制权。为完成交易,港交所在12月7日前以每股118港元向独立的专业机构投资者配售6 570万股新股,约募集资金77.53亿港元(约10亿美元)。③其余的50亿港元(约6.45亿美元)资金使用银团贷款,国开行、德意志银行、汇丰银行、瑞士联合银行为此次收购提供至少17.64亿美元的贷款额度。

支付LMEH收购价的支票将于12月20日前发给LMEH普通股股东,LME股权由大部分会员持有,其中摩根大通和高盛分别以10.9%和9.5%的持股量位列第一、第二大股东。

(三)并购与重组过程

2011年4月,由于LME所使用的清算系统跟不上业务的发展需要,LME提出建立独立的清算所,这引起了ICE(美国州际交易所)的注意。

2011年5—8月,ICE与LME管理层接触,希望能收购LME,以ICE现有的强大清算系统做支持,LME无须自建清算所,可以和ICE设在伦敦的清算所直接对接。ICE出价约在9亿至10亿英镑。LME希望通过公开竞争以提高出售价格。

2011年9月,LME向全球宣布出售意图,引来了美国、新加坡和中国香港等地15家大型交易所的争相竞购。

2011年12月底,LME公布计划竞购的金融机构名单,正式启动出售历程。

2012年2月初,15家竞购者正式向LME做了报价。在不到一个月内,LME做了两次筛选,分别参考了竞购者的报价、实力以及将来能为LME的发展带来的帮助等,最后LME决定由四家竞购者参与尽职调查,分别是纽约证券交易所集团、CME(芝加哥商品交易所集团)、ICE和港交所。实际上,也即确定了入围第二轮竞价的名单。

2012年5月17在做完尽职调查后,四家交易所给出第二轮报价,纽交所现金不多,其竞购LME的资金需要大量的股票和债券融资,而它的财务指标已经较差,股东不会批准它的再融资计划。而纽交所第二轮的报价在四家中也最不具竞争力。这一轮后,纽交所出局了,港交所成功进入竞购前3强。剩下的三家除港交所外,都是大宗商品交易所中的巨头,其中尤以CME最负盛名。

2012年5月底,CME在随后的竞争中也出局了。观察CME的发展史不难发现,从大宗农产品起家后,CME通过发展金融期货业务获得壮大。它的国债产品、利率产品在市场中占比很高。CME在发展金融期货业务当初,美国银行间市场没有重视这部分产品,CME顺势建立起一个很大的金融期货平台,当美国的一些大银行注意到这些产品前景可观时,CME的平台已经发展壮大。这就是说CME从大银行手中夺取了一块肥肉,CME跟美国大银行的关系不如ICE。了解这笔交易的一位英国人士说,LME的前两大股东摩根大通和高盛明确表示不会同意将LME出售给CME。摩根大通和高盛合计持有LME接近20%的股份,只要有超过25%的股东反对,竞购者就不会成功。

2012年5月30日,港交所和ICE分别向LME董事会陈述收购计划和未来的发展战略。ICE主打清算所这张王牌,这是LME所急需的。ICE与摩根大通、高盛等美国大银行在业务上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ICE旗下的诸多交易平台股东,都有这些大银行的身影,摩根大通还是ICE的财务顾问,关系更非同一般。因此,ICE获得LME主要股东的支持已在情理之中,ICE在整个竞购过程中一直被看好,始终较受LME董事会青睐。

2012年6月11日至12日,李小加和周松岗等在伦敦与LME的12家股东人员见面,详细谈了港交所的承诺和发展思路。在这期间,摩根大通和高盛两家最大股东被成功说服,也为最后的胜出奠定了基础。

2012年6月15日港交所战胜ICE,签订协议以166.73亿元收购LME。港交所与全资附属公司HKEx Investment以及LME的控股公司LMEH共同签订了框架协议,HKEx Investment将以现金收购LMEH全部已发行普通股本。收购价为每股LMEH普通股约107.60英镑,按照1 290万股LMEH的普通股(LMEH已发行普通股本的100%)计算,收购总价为13.88亿英镑。

2012年7月25日港交所收购计划获LME股东大会通过。LME召开股东会,代表99.63%股权的股东同意香港交易所以13.88亿英镑的价格收购LME。该项交易经英国金融监管机构批准后,已于12月6日根据相关法院命令完成送交相关注册文件。进军亚洲特别是中国市场以实现战略性、跨越式发展,是LME选择香港交易所的主要原因,也成为近年来国际期货市场服务全球实体经济发展,适应经济全球化、工业化需要,从西方世界逐步转向东方世界的重要标志。

三、并购动因分析

(一)港交所并购LME的原因

1. 港交所传统主业发展遭遇瓶颈

长期以来IPO一直都是香港股市的一大重心,也是它作为金融中心的一个标志。2009年至2011年,以IPO筹资额计,香港股市一直居世界首位。然而,数据显示,2012年上半年,香港股市的IPO融资额仅为32亿美元,而2011年全年达354亿美元,2010年全年更是创下了高达678亿美元的历史纪录。按2012年的情况来看,香港在全球的排名将显著跌落。

港交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其IPO的传统来源——中国大型国有企业正渐渐“枯竭”,因为其中的大多数已在过去十多年间完成了上市工作,其发展创业板也不够成功。而港交所原有业务也是以股票交易为主,虽然其利润和市值都在全球交易所中排名前列,但IPO市场的不稳定性和上市资源不断地枯竭,令港交所为其核心业务的前景担忧,增加新的收入来源是其不可回避的现实选择,此次并购,则为港交所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

2. 港交所需要业务多元化战略

发展股票以外业务,包括定息产品、货币及商品等,是港交所成为一家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综合性交易所的重点战略。2010年年底,香港政府曾支持港交所发展商品期货业务。港交所当时计划从金属商品入手,开展金属大宗商品期货业务。然而,大宗商品期货交易的业务在全球几大交易所的格局早已形成,港交所从零开始难度较大。所以,LME的出售意图一经公布,港交所就很快做出反应。

港交所并购伦金所,可以直接拉近全球最大金属期货交易所与全球最大大宗商品消费市场之间的距离,进一步加强港交所作为中国内地首选国际交易所以及国际参与者的首选中国交易所的地位。LME是世界上最大的有色金属期货交易所,LME的价格和库存对世界范围的有色金属生产和销售有着重要的影响,LME公开发布的成交价格被广泛作为世界金属贸易的基准价格。LME的金属期货交易占全球80%左右,其中超过95%的交易都来自海外市场。中国在大宗商品消费中占40%左右,但在LME的交易量却仅占1/5。港交所并购LME,希望通过采用更多人民币计价的交易,扩大在中国的仓储,来改变上述局面。

3. LME有可能在亚洲延续昔日的辉煌

LME是全球基础金属期货交易所及结算所,在全球期货市场占据重要地位,估计其合约交易量(按成交吨数计算)约占全球的80%。2011年成交量为1.47亿手,成交金额约15.4万亿美元(2010年内地期货市场成交金额为137万亿元,约20.69万亿美元)。2008年至2012年,尽管全球经济下滑,但LME每年成交量年度复合增长率仍达12.1%,表明其业务模式具有抗逆性,客户基础较好。

LME具有较为鲜明的业务特色,确保了其较突出的市场竞争力。一是其独特的交收日结构可满足较广泛的市场需求;二是其公开喊价与电子交易模式的有机结合提供了便捷的交易方式;三是覆盖全球的交割仓库确保了实物交割需要,即有能力通过全球认可的仓库网络进行实物金属交收,确保了现货企业和实体经济的需要。这些特色也确保了LME在向全球金属消费者和生产商提供套期保值和风险管理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LME作为一家全球性期货交易所,尚未完全抓住亚洲特别是中国发展带来的增长机遇。本次并购通过强强联合,可以实现互补不足、各展所长,使LME在亚洲深化业务拓展、增加营业收入,进一步提升其潜在价值,并有可能延续下一个135年的发展辉煌。

(二)LME被并购的原因

1. 意在建立独立的清算所

LME与世界各大期货交易所不同,100多年来一直都是“会员制非营利机构”,大部分利润都通过折扣和交易费等形式返还会员,因此利润很微薄,虽然这样保证了会员利益,但限制了LME的后续发展。2011年4月,由于LME使用的清算系统跟不上发展需要,LME提出建立独立的清算所,选择出售是要走市场化路线,使长期经济效益最大化。

2. 选择中国的原因

中国对全球金属消费市场的影响越来越明显。市场现况虽然是中国占全球金属消费总量的42%,其中铜消费的40%~60%与境外市场有关,但是国内金属行业市场没有全面向其客户开放,大部分国内金属行业企业与交易商无法直接在海外市场进行交易,中国在LME的交易量仅占20%;而此前,不少香港期货经纪商、中国企业、投资者都通过MFG(全球曼氏金融)直接或间接代理进行境外期货交易。鉴于上述原因,早在摆脱MFG破产影响之后的LME开始把眼光投向新兴市场,中国为其首选。

3. 选择港交所的原因

对于LME来说,被收购之后,不仅可以拓展LME在亚洲及中国的据点,还可运用香港交易所的资源、基础设施及网络,在亚洲拓展业务及营运,增加营收。而且港交所报价13.88亿英镑,远远超过LME股东预期的7.5亿英镑。在与港交所签订的协议中,保留了LME独有的业务模式,包括公开喊价交易的运作、交收日结构、现有会员制架构、提供仓存及实物交收的条款。

四、并购与重组效果评价

(一)港交所收购LME的短期效应

此次收购交易按照逾180倍的市盈率进行,即便按2012年7月2日LME收费提高后的标准计算,也有58倍,是近几年大型交易所并购中最贵的一桩。高价收购一个会员制的公司,而且承诺不改变其商业模式,这将给港交所带来巨大的赢利压力。自港交所宣布竞购LME以来,其股价跌落近30%。2012年6月15日晚间公告后,港交所在随后一个交易日大跌4.5%,而其竞争对手ICE则反升5%。尽管如此,此次收购还是有利于加快与内地交易所合作,加快跨市场联通,对现有首次公开招股和人民币QFII也有一定的好处。

(二)港交所收购LME的中期愿景

港交所收购LME之后可以把LME的产品带到亚洲市场,推出亚洲时区交易,并在亚洲建交割仓库,实现收入多元化,赢利强劲增长。在可以预见的未来把交易品种拓展至铁类金属,并进军非金属商品,并通过金砖国家(BRICS)联盟扩大全球覆盖面,构建全面商品交易平台,成为商品业务全球首屈一指的交易所。

(三)港交所收购LME的长期前景

在长期内,用人民币定价大宗商品,加快人民币资金流入香港,并加强离岸人民币交易,间接加快货币产品的增长、场外结算,便于资本账开放,可以极大地促进人民币国际化并充分享有人民币国际化带来的好处,成为联通中外投资者发行人和金融机构、企业最重要的桥梁。

(四)港交所收购LME之后面临的挑战

港交所能否与LME在业务、管理、文化方面很好地融合,将直接影响港交所的赢利能力;港交所将成为亚洲最具实力的交易所,在国际上将直面国际大型交易所集团如CME GROUP、NYSE-Euronext的竞争。港交所在业务上也与内地两大证券交易所和四大期货交易所存在敏感的竞争关系,有深厚政治背景的内地交易所不会坐视港交所蚕食国内市场。港交所能否取得政府许可将内地仓储系统现货交割向LME开放,还是未知。因此,此桩收购完成仅仅是开始,缺乏大宗商品运营经验是港交所的软肋,而其描述的“中国故事”,更有赖于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内地金融的开放程度,同时与内地几大期货交易所敏感的竞争关系,也是需要港交所小心处理的问题。

(五)此次收购加速我国期货业创新和国际化进程

此次收购完成以后,未来的世界基础金属的期货期权交易主要在港交所和上期所交易,可以增加中国在基础金属定价方面的话语权。在内地建立起LME的金属交割仓库,更多的实体企业将参与到期货期权交易,而不仅仅是五矿集团、江西铜业。还可以倒逼内地四大期货交易所脱离政策依赖,借助中国实体经济的需求建设更加公平开放的平台。目前国内的期货交易所已经在测算外汇管制和仓储系统开放后对自己的冲击程度了。此次收购推动内地期货市场交易品种在数量和质量上都有所提高。上期所已推出白银期货;中期所在策划推出国债期货;郑州商品交易所玻璃、菜籽、菜粕三个期货品种已立项,土豆期货也在调查设计;大商所计划推出生猪、鸡蛋期货;首个农产品期权——白糖期权已在郑商所开展模拟交易。

五、结束语

港交所并购LME不仅对公司自身的发展有重要战略意义,对于整个金融业的发展和改革也有重要影响。

(一)有助于为亚洲国家提供风险管理服务

港交所并购LME之后,会根据中国和亚洲经济发展的需要,上市一些新品种,将LME的交易变成真正的全天候交易,在亚洲时区为亚洲国家提供风险管理服务。

香港证监会有关人士表示,提供收市后交易时段的交易制度安排,是港交所提供不同全球资产类别交易的先决条件,有助于将香港发展成为人民币离岸中心。同时,也有助于投资者和经纪商降低风险和促进市场稳定。港交所背靠内地,通过修改交易时间和计价规则,可降低内地投资者参与期货交易的成本,内地相关企业通过期货市场来规避风险更加便利。若欧美金融市场发生重大事件,也可及时应对市场的变化。

(二)有助于提升中国在国际大宗商品市场上的话语权

我国目前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在全球化的背景下,需要确定相应的国际金融中心地位,这就要求逐步建立国际化的大宗商品期货交易市场。在全球定价中心东移的大趋势下,港交所收购LME后,通过不断发展新业务、新产品,将逐步确立能够反映亚太地区供需的大宗商品以及金融衍生品价格体系,推动中国期货市场的建设实现跳跃式的发展,有助于提升中国在国际大宗商品市场上的定价话语权,显著提升港交所在国际商品市场上的地位,并帮助LME拓展中国市场。

过去,由于LME的交割库大多控制在国外机构手中,造成我国生产企业无法及时注册交割仓单,在一定程度面临被动局面。如果能参与或者影响LME规则的制定,将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我国有色金属企业在国际市场中的处境。

尽管LME与上期所在期货产品布局中有一定的重合度和替代性,但是,由于我国境内期货交易市场尚未对外开放,因此,这次并购对内地期货市场发展影响较为有限。港交所成功并购LME后,通过合作交流、技术引进、鼓励竞争等方式,有利于促进在我国建设全球性的大宗商品定价中心。

(三)有助于规范期货交易

收购LME后,港交所面临四件事要做:一是消除LME现存壁垒,使得LME现有的产品能够做强做大,并且在监管规则之下,在交易的进出口部门引入人民币估算及计价;二是利用LME世界金属领导地位延伸到金属以外的黑金属;三是将LME商业化、现代化、电子化,以及产品合同逐渐简单化;四是大力整顿金属仓库的运作,调查交易商与投资银行在交割仓库金属出货时间无端延迟、融资铜交易及交割仓库所有权归属之间的联系,是否存在人为操纵LME期铝与现货铝的价差“套利”问题。

参考文献

[1] 李北新,翁鸣晓.我国期货行业竞争格局分析[N].期货日报,2012-04-25.

[2] 马险峰,姚远.港交所并购伦金所的启示与对策.中国证监会研究中心,北京证券期货研究院.

[3] 韩喆.港交所竞购LME悬疑:动因十足诸多障碍须直面[N].证券日报,2012-02-24.

[4] 胡俞越.港交所缘何收购LME[J].资本市场,2012(8):23-26.

案例分析题

1. 港交所并购LME对提升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意义重大吗?

2. 港交所并购LME对我国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有何影响?

3. 港交所并购LME运用了哪些并购方法?

4. 查找相关资料,评价港交所的并购对价是否合理。

5. 并购后港交所要如何进一步整合以提升公司价值?

(案例参编:汤洁淋、王永升) qS/+9Lq7JKffP3rwTmuUeYoF8+bGijT6tcuXBQJAlkfCrafPUqkILLRmHxaEBK5p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