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婴(前200?—前120?)汉文帝时的博士。《韩诗外传》是360多条道德故事的杂编,大多引《诗经》作结论。
孔子行,闻哭声甚悲。孔子曰:“驱!前有贤者。”至则皋鱼也。被褐拥镰,哭于道傍。孔子辟车与之言曰:“子非有丧,何哭之悲也?”皋鱼曰:“吾失之三矣:少而学,流诸侯,以后吾亲,失之一也;高尚吾志,间吾事君,失之二也;与友厚而小绝之,失之三也。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也。往而不可追者,年也;去而不可得见者,亲也。”(《韩诗外传》)
说明
“子非有丧,何哭之悲也?”即点明皋鱼真天下之至情至性人也。生老病死、物故人非,实为可见之“丧”;因“丧”而悲,常人之情尔。而年华易逝、岁月不再,于此不知不觉之流逝中,亦不知不觉远离生命之本真,剥夺存在之真谛,人生之深哀,莫此为甚。非深于情、深于人心者,不能体味于万一。《庄子·人间世》:“仲尼曰:子之爱亲,命也,不可解(懈)于心。”“命”字极可细省。
曾子寝疾
,病。乐正子春坐于床下
。曾元、曾申坐于足
。童子隅坐而执烛。
童子曰:“华而睆
!大夫之箦与
?”子春曰:“止
!”曾子闻之,瞿然
曰:“呼!”曰:“华而睆,大夫之箦与?”曾子曰:“然!斯季孙之赐也
。我未之能易也
。元,起易箦!”曾元曰:“夫子之病革矣
!不可以变。幸而至于旦
,请敬易之。”曾子曰:“尔之爱我也,不如彼。君子之爱人也,以德;细人之爱人也,以姑息
。吾何求哉?吾得正而毙焉
,斯已矣。”举扶而易之。反席未安而没。(《礼记·檀弓上》)
说明
曾子轻禄重身,不苟且,不含糊,于生命弥留之际,显现为人之纯正与高贵。儒家思想中,“正”之义大矣。此则小品叙事作几次转折,文思之细,令人惊叹。
集评
林云铭曰:篇中摹写处,无不曲肖神情,自是千古奇笔。
——《古文析义》
余诚曰:易箦以得正,小中见大,一生德行,于此完全无憾。而行文之妙,则针线细密,神情宛肖,简老之中,姿态横生。
——《重评古文释义新编》
齐大饥。黔敖
为食于路,以待饿者而食之。有饿者蒙袂辑屦
,贸贸然来
。黔敖左奉食,右执饮,曰:“嗟来
!食!”扬其目而视之,曰:“予唯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从而谢焉
。终不食而死。
曾子闻之,曰:“微与
!其嗟也可去,其谢也可食。”(《礼记·檀弓下》)
说明
始则“贸贸然来”,终则“扬其目而视之”,仅写眼神,寥寥数笔,耿介之士跃然纸上,千载如生。曾子语亦是儒家中庸之论。
刘义庆(403—444),字不详,南朝宋彭城绥里(今江苏徐州)人。刘宋宗室,袭封临川王,官至南兖州刺史,卒谥康。性简素,好文义,喜招聚一时之文士。著有《徐州先贤传》、《宣验记》、《幽明录》和文集等,多已亡佚,而以《世说新语》最为流行。书中对汉末魏晋士大夫阶层的言谈琐语、遗闻轶事及其清谈放诞的风习,多所反映。
管宁、华歆
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之。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看。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世说新语·德行第一》)
说明
管宁乃乱世中气味纯正、善始善终之读书人。此一则小品,以小见大,蕴含极丰。杜甫诗云:“扁舟不独如张翰,皂帽还应似管宁”;东坡诗云:“管宁投老终归去,王式当年本不来”,便是唱出了越转越深以至透醒之感。王夫之《读通鉴论》说:“天下不可一日废者,道也;天下废之,而存之者在我。”“由此言之,则汉末三国之天下,非刘、孙、曹氏之所能持,……而宁持之也。”请细玩此语,可体认中国文化精神之深心远意。
支公
好鹤,住剡东山。
有人遗其双鹤,少时翅长欲飞,支意惜之,乃铩其翮
。鹤轩翥
不复能飞,乃反顾翅,垂头。视之,如有懊丧意。林曰:“既有凌霄之姿,何肯为人作耳目近玩?”养令翮成,置使飞去。(《世说新语·言语第二》)
说明
时人称美支公“神心警悟、清识玄远”,宜乎其好鹤也。支公善辩,时人称其“才藻新奇,花烂映发”,宜乎其赏爱“凌霄之姿”也。支公貌丑异,甚或有龊唇历齿之病,然眼黑亮有神,骨骼硬朗,宜乎其不肯为人作耳目近玩也。支公重友情,重天才之相遇,故法虔去后,精神斫丧,风味坠散,中心蕴结,一年而殒。此又宜乎支公之惜鹤使飞也。然则支公之好鹤,好鹤乎?自好乎?
谢太傅盘桓东山,时与孙兴公诸人泛海戏
。风起浪涌,孙、王诸人色并遽,便唱使还。太傅神情方王,吟啸不言。舟人以公貌闲意说,犹去不止。既风转急浪猛,诸人皆喧动不坐。公徐曰:“如此,将无归
?”众人即承响而回。于是审其量足以镇安朝野。(《世说新语·雅量第六》)
说明
余于此得“目送归鸿、手挥五弦”之妙!
集评
宗白华曰:晋人之美,美在神韵。……这种事外有远致的力量,扩而大之可以使人超然于死生祸福之外,发挥出一种镇定的大无畏的精神来:(引文如上)美之极,即雄强之极。王羲之书法人称其字势雄逸,如龙跳天门,虎卧凤阙。淝水的大捷植根于谢安这美的人格和风度中。谢灵运泛海诗“溟涨无端倪,虚舟有超越”,可以借来体会谢公此时的境界和胸襟。
——《美学散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