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3

16世纪的尼德兰画家彼得·勃鲁盖尔(Pieter Brueghel,1525—1569)是一位风俗画大师,擅长表现民俗场面,在美术史上被称为欧洲的第一位农民画家。熟悉勃鲁盖尔式的风俗画格调的观者恐怕很难想象他能画出任何宏大场面来,就像我们今天很难相信一位一生都在拍摄小制作文艺片的导演会突然拍出好莱坞风格的商业大片。

但无论如何,勃鲁盖尔真的做到了。他创作过两幅以巴别塔为主题的鸿篇巨制—虽然画面本身并不很大,但视觉效果相当惊人。这两幅画是勃鲁盖尔在罗马采风之后完成的,通天塔的建筑形制完全像是出自古罗马人之手。乍看之下,这座通天塔会令人一下子想起罗马大角斗场。

这一点也许是勃鲁盖尔有意为之的,因为在当时的欧洲人眼里,罗马大角斗场的遗迹非但象征着人类的傲慢,而且标志着那些愚蠢的罗马人对基督徒的残酷迫害—罗马人曾经把基督徒投进剧场中心,然后赶入饥饿的猛兽,自己则在看台上兴奋地欣赏下边的血腥场面。而曾经被视为坚不可摧的罗马城出人意料地被蛮族洗劫一空,辉煌的罗马大角斗场变作供人凭吊的遗迹,反而是当初那些饱受迫害、无处藏身的基督徒使信仰的种子在欧洲大地开花结果,教会的力量终于使王权匍匐在地。

[尼德兰]彼得·勃鲁盖尔《巴别塔》(局部)Pieter

Brueghel,The Tower of Babel,detail,约1563

[尼德兰]彼得·勃鲁盖尔《巴别塔》(局部)

Pieter Brueghel,The Tower of Babel,detail,约1563
头戴王冠、手执权杖的宁录被簇拥着,接受人们的跪拜。虽然画家们对此可能不以为然,但正是这个细节使这幅画成为同类作品中最受政治哲学家青睐的一幅。

[法]让-莱昂·杰罗姆《受难基督徒的最后祈祷》

Jean-Léon Gérôme,The Christian Martyrs' Last Prayer,1863—1883
这就是曾经在罗马大角斗场里一再上演的惨剧,勃鲁盖尔以现实中的圆形剧场的形制来塑造传说中的巴别塔,这实在是别具匠心的。

在勃鲁盖尔的画面上,那座高塔螺旋上升,最高处甚至截断了一朵云彩;虽然人类在远景中显得太小,但这已经足以使你清晰感受到施工时的那种热火朝天的劲头。不过,只要细加审视,你就会注意到塔身底部的好几处地方并不牢固,更何况地基本来就有些倾斜,于是,塔身每增高一层,坍塌的风险便增加一分。

在画面左下角的近景处,有一个相当显著的人物形象。他穿着紫袍,被众人簇拥着,身份显然与众不同,那种指点江山的姿态也让我们感觉到他一定就是通天塔工程的总设计师和最高管理人。—不,《创世记》里并没有这个角色,它只是讲大家有了建塔的想法,于是就开始施工了而已。只不过当画家要把这个故事搬上画布的时候,只要力求逼真,就无法避免这个掌权角色的出现。

勃鲁盖尔在细节上确实是力求逼真的,画面中所涉及的一切建筑流程及工艺技术都让有过工程经验的人挑不出任何毛病。那么顺理成章的是,现实生活中的任何一个建筑工程,所有的相关人员必定会组成一个科层组织,只有有效的管理才能保证有效的分工协作。

要有人管理泥瓦匠,要有人管理木匠,要有人安排施工进度,要有人监督施工进度,要有人负责奖励,要有人负责惩罚……最后,所有的管理渠道都要汇集到一个最高管理者那里,所有的在中级科层里无法解决的问题也都要由这位最高管理者拍板定案。虽然《创世记》的讲述可以略掉这个角色,但勃鲁盖尔力求逼真的画面必须把这个角色补充出来。这个角色一旦浮出水面,政治哲学史上的一大经典问题也就随之而来了。我们会发现,巴别塔的故事远比我们以往想象的更为深刻。 hqNQAIIUDoqhYTysH/ParRTJEhPaTEiJs1oueLWi8cZeFlCqB0tBlf+1/VWa4MbA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