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2

人为何自诩为万物之灵?有人说是因为直立行走解放了双手,有人说是因为人有理性。曾经和大家一样被这些理论深深迷惑过的我如今已经不这样想了。我想的是,人类之所以能够成为万物之灵,是因为人类拥有远远超越其他物种的语言能力。

[佛兰德斯]阿伯尔·格雷默尔《巴别塔》

Abel Grimmer,Tower of Babel,1604

[佛兰德斯]佚名画家《巴别塔》

Unknown Flemish Master,Tower of Babel,Unknown Date

正是语言能力决定了任何一种群居动物的生活规模。语言所能够承载的含义越复杂,传播速度越快,传播范围越广,群体的协作能力也就越强。狮群、狼群都只能保持在一个相当有限的群体规模里,但人群不同,而群体协作所能达成的创造力是任何天才个体的努力都无法望其项背的。

那么,我们不妨试想一下,如果地球上所有的人都操同一种语言,拥有非常相近的文化背景和生活背景,也就是说,大家的风俗习惯和价值观都是整齐划一的,然后,心往一处想,力往一处使,究竟能做出多么惊天动地的事情来呢?

传说中确曾发生过这样的事情。

上帝震怒于人类的堕落,降下大洪水消灭了所有的人类,只除了义人诺亚一家。当洪水退去之后,诺亚的子孙在大地上开花结果,繁衍生息,再次充满大地。那时候,全世界只有一种语言,大家都说同样的话。

他们于是想建造一座大城,建造一座通天的高塔,借此为自己立名,免得越散越远,彼此疏离。上帝从天上看到这个情景,颇感忧虑,于是说:“看哪,他们成为一样的人民,都是一样的语言,如今既作起这事来,以后他们要作的事就没有不成就的了。我们下去,在那里变乱他们的口音,使他们的语言彼此不通。”

被变乱了语言的人们从此再也无法进行有效的交流了,通天塔的浩大工程因此中辍。这是《旧约·创世记》里的记载,是全部《圣经》里最令哲人们着迷的故事之一。

这座半途而废的通天塔从此得名为巴别塔,“巴别”是“变乱”的意思。

神父们总是在说,巴别塔的故事讥讽了人类的妄自尊大,人类在上帝面前唯一正确的态度就是彻底谦卑,否则非但不会得偿所愿,反而注定会自食恶果。一个人既然生而为人,就应当遵循人的本性匍匐在地,怎么能够妄想通天呢?妄图僭越上帝的领域,这实在是罪不容诛。

中国人或许是所有民族中最难理解这个故事的,因为在我们的传统里,“大一统”的观念早已深入人心两千多年。哪怕对秦始皇的种种暴虐再怎么感到不快,我们也总还是赞赏他统一六国的丰功伟绩,赞美他真的实现了“书同文,车同轨,行同伦”这个伟大的政治理想,而人们最痛恨不过的行为则莫过于分裂;我们始终追求“同心同德”,也始终反对“离心离德”。但是,巴别塔故事里的那些远古先民,他们明明已经“书同文,车同轨,行同伦”,明明已经同心同德,上帝为什么要分化瓦解他们呢,总不可能担心真有哪一天出现“人定胜天”的局面吧?

虔诚的基督徒也许并不需要对通天塔的故事做出多么深刻的思考,总之既然上帝不喜欢人类这样做,那就果断地放弃这种诱人的野心好了,无论理解或不理解。但是,竟然也有许多远远算不得虔敬的哲人也对巴别塔心怀畏惧,告诫世人说:既然宏伟的幻想是人心的永恒的追求,这也无妨,只消把幻想仅仅局限在幻想里就好,永远也不可付诸实行。作为幻想者联盟的巴别会拒绝了实干家大寺鞠绘小姐的加入,我们实在可以从中读出小说作者所不曾想过的哲学含义来。 f+7Q7VIutbJXX5ieNyYOrmupPPo6IQbvU/dYYcFkJxSmt5Ni3sNd1l8ZFmn7n7JD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