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年谱》记载:“是年春会试。举南宫第二人,赐二甲进士出身第七人,观政工部。”

当时科举考试分为三级,省级考试称为乡试,每三年一次,一般在秋季举行,故称秋闱,考取者称为举人;翌年春季,在京师举行中央级的考试,称为会试,又称春闱;考取者再经由皇帝复试,称为廷试或殿试。殿试考取者分为三个等级,称为三甲,一甲只取三名,分别称作状元、榜眼、探花,统称“赐进士及第”;二甲人数不定,统称“赐进士出身”;三甲人数不定,统称“赐同进士出身”。

会试由礼部主持,礼部又称南宫,“举南宫第二人”意即会试考中第二名;“赐二甲进士出身第七人”,意即殿试成绩是二甲第七名。“观政”即实习,举子在考中进士之后并不立即授官,而是被分派到各大部委实习。王守仁实习的地方是在工部,大约相当于今天的建设部。

《行状》记载,王守仁在观政工部之后,“与太原乔宇,广信汪俊,河南李梦阳、何景明,姑苏顾璘、徐祯卿,山东边贡诸公以才名争驰骋,学古诗文”。人生上了一个台阶,朋友圈也就随着上了一个台阶。此时王守仁所交往的,尽是第一流的青年才俊,每个人的头上仿佛都顶着光环。

在《行状》开具的这个名单上,李梦阳、何景明是明代诗坛“前七子”当中的领军人物,主张“文必秦汉,诗必盛唐”,引导一代文坛风气。李梦阳小王守仁一岁,何景明小王守仁十一岁。徐祯卿也是“前七子”当中的人物,小王守仁七岁,他在年轻时还曾与唐寅、祝允明、文徵明并称“吴中四才子”。后来的民间文学、戏曲没少排演这“四才子”的故事,只是把徐祯卿改编成虚构人物周文宾,使徐祯卿的名字远不如前三位才子响亮。这样的改编倒也不是偶然,因为徐祯卿是“四才子”当中唯一一个从体制外成功转型到体制内的,就连文学创作也因为追随李梦阳、何景明的缘故,脱尽浮华才子气,一变而为主流腔调了。

于是在这样一个精英圈里,王守仁在龙泉山寺里的兴致又被唤醒了。

毕竟在古代社会里,绘画、戏曲、小说以及非典礼所用的音乐,都是不登大雅之堂的,知识分子最“正经”的艺术趣味基本只有诗文和书法,而越是才华出众的人越是需要高级娱乐,王守仁之所以见猎心喜、重为冯妇,实在是再合理不过的事情。

湛若水后来为王守仁做墓志铭,盖棺论定中说他“初溺于任侠之习;再溺于骑射之习;三溺于辞章之习;四溺于神仙之习;五溺于佛氏之习”,可见一个精力旺盛、心思活络的人要想“走上正途”是多么不易。 WdAP7YG+D67nCV1OI0+fynM7r1wJ2QSQ1kiHRuxMGLGZfN+kzWOob0WlICaVPAno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