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十一

弘治五年(1492年),二十一岁的王守仁参加浙江乡试。

乡试是科举考试的初阶,属于省一级的选拔考试,一般每三年一届,在八月举行,故称秋闱。考中者称为举人,有资格在来年春天进京参加会试。

这一年浙江乡试的考场上出现了一起灵异事件:半夜突然出现两个巨人,一着绯衣,一着绿衣,分立东西两侧,自言自语道:“三人好作事。”说完便消失不见。

多年之后人们才晓得这件异事预兆着什么,原来那一科里,王守仁、孙燧、胡世宁一同中举,及至宁王朱宸濠叛乱,胡世宁是第一个出来揭发检举的,孙燧成为烈士,王守仁是叛乱的平定者。这样的巧合,倒也真像是冥冥注定。清人查慎行《王文成纪功碑诗》有说:“逸事吾闻长老说,弘治乙榜凡三人。后来立朝适共事,数本前定非无因。胡发其奸孙殉难,公乃一手回千钧。”诗有自注,说当夜考场中出现的是“三个”巨人。

细节总会在口口相传中变了模样,这倒不足为奇,要紧的是,历史上的各种神秘预兆多半都是这个样子,非要等到事情发生甚至结束了,人们才能读懂预兆的含义。这样的预兆简直没有任何警示意义,但上天总是降临这样的预兆,人们也总是对此津津乐道,从不失去那惊人的热情。这想来总是有点荒诞,难免会使我们想起莎剧《李尔王》里葛罗斯特的那句台词:“天神掌握着我们的命运,正像顽童捉到飞虫一样,为了戏弄的缘故而把我们杀害。”

那一年王守仁自然还不晓得考场夜半的巨人会和自己有什么联系,无论如何,通往仕途的第一个台阶总算有意无意地迈了上去。眼看着来年春天便是京师会试了,王守仁虽然随父亲进了京,心思却还是在真诚而纯粹的学问上,备考强化训练之类的事情照例与他无缘。

据《年谱》记载,这时候的王守仁才真正接触到程朱理学中的“格物致知”理论,兴趣一发而不可收,到处搜罗朱熹的书来读。“众物必有表里精粗,一草一木,皆涵至理”,先儒的这段话深深攫住了王守仁的心,著名的“格竹子”的事件就因此上演了。 NCKTDBjU48FjbTy6AQfr+qBbe1cmgOdcOODdYX3AN+YdACbXtiJfr+2Nmq7ItLDm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